Datawhale AI夏令营 「2025全球AI攻防挑战赛-赛道一:图片全要素交互认证-生成赛」的赛事项目实践
这次比赛是:「2025全球AI攻防挑战赛-赛道一:图片全要素交互认证-生成赛」
本次比赛的挑战在于,需要利用不同的模型和算法,生成高度逼真的AI伪造图片。每一个子任务都有其独特的难点:
-
AIGC图片生成 :模型的挑战在于如何准确理解复杂的文本描述(Prompt),并生成出既美观又真实的图片。
-
自然场景图片编辑 :编辑后的内容需要与原图在光影、透视和纹理上完美融合,不留痕迹。
-
视觉文本编辑 :修改后的文字必须与原图中的文字在字体、大小、光影、背景融合度等方面保持高度一致,这要求模型具备强大的文字渲染与融合能力。
-
Deepfake :需要将源人脸的身份特征自然地迁移到目标人脸的表情、姿态和光照环境中,避免出现不自然的面部边缘或肤色差异
一.Baseline方案分析
baseline方案优点与不足
在现有的Baseline方案基础上,可以尝试以下方法来进一步提升生成图片的质量:
-
Prompt 优化 :在AIGC图片生成任务中,Prompt是控制生成效果的关键。可以尝试添加更多细节描述词,比如“超高分辨率”、“电影级别光影”、“细节丰富”等,来引导模型生成更高质量的图片。
-
模型与API选择 :使用功能更全面的商业API,例如通义万相。这些模型在图像质量、细节丰富度和语义理解方面可能有更好的表现。
baseline方案修改思路
Baseline方案选择了成熟且易于集成的开源模型(如CogView4)和传统方法(如基于Dlib+OpenCV的换脸),这使得初学者能够快速理解和运行代码,作为参赛的起点。
方案中的模型和方法都是通用型的,没有针对各个子任务的特定难点进行深度优化。例如,在 视觉文本编辑 任务中,它没有专门处理文字在复杂背景下的融合问题;在 Deepfake 中,传统方法在处理非正面、光照复杂的人脸时,融合效果往往僵硬,有明显的拼接痕迹。
比赛的最终评分是基于主观视觉判断和客观指标的综合考量,但我们可以在本地模拟一个评估机制,帮助我们筛选出更好的生成结果。如下为一些参考指标:
-
Prompt一致性(Semantic Consistency): 图片是否准确表达了Prompt的语义。可以使用 CLIP Score 或其他视觉-语言模型来计算图片和Prompt的匹配程度。
-
图像质量(Perceptual Quality): 图片的清晰度、美观度和真实感。可以使用 FID(Frechet Inception Distance)或LPIPS(Learned Perceptual Image Patch Similarity) 等指标来评估。
-
身份一致性(Identity Preservation): 替换后的人脸是否保留了源人脸的身份特征。可以利用 人脸识别模型 来提取并比对源人脸和生成人脸的特征向量距离。
-
表情/姿态迁移(Expression & Pose Transfer): 新人脸是否保留了目标人脸的表情和姿态。这可以通过比较 面部关键点 或 3D姿态估计 来量化。
不要局限于一个模型。对于同一个Prompt,可以同时使用多个不同的模型或API(如SDXL、通义万相等)进行生成。利用本地评分函数对这些生成结果进行评估,选择得分最高的图片作为最终提交结果。这就像在进行一场小型的“模型A/B测试”。
二.优化方案:
对于AIGC图像生成正在使用Stable diffusion XL优化,但是生成的效果不佳;对于tie和vttie任务,还没有得到更好的想法;对于deepfake任务,正在传统图像模型进行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