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news >正文

Query通过自注意力机制更新(如Transformer解码器的自回归生成)的理解

今天调试代码发现,streampetr的自注意力–> 交叉注意力后,query的梯度消失了。

突然意识到,query是通过前向进行的更新,而不是依靠反向传播的梯度计算。

student
self.use_checkpoint and self.training
self_attn: True False False
self_attn梯度状态: False False False
cross_attn: False True True
self.use_checkpoint and self.training
self_attn: True False False
self_attn梯度状态: False False False
cross_attn: False True True
self.use_checkpoint and self.training
self_attn: True False False
self_attn梯度状态: False False False
cross_attn: False True True
self.use_checkpoint and self.training
self_attn: True False False
self_attn梯度状态: False False False
cross_attn: False True True
self.use_checkpoint and self.training
self_attn: True False False
self_attn梯度状态: False False False
cross_attn: False True True
self.use_checkpoint and self.training
self_attn: True False False
self_attn梯度状态: False False False
cross_attn: False True True

一共有六层tranformer,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for layer in self.operation_order:if layer == 'self_attn':if temp_memory is not None:temp_key = temp_value = torch.cat([query, temp_memory], dim=0)temp_pos = torch.cat([query_pos, temp_pos], dim=0)else:temp_key = temp_value = querytemp_pos = query_posprint("self_attn:", query.requires_grad, temp_key.requires_grad,temp_value.requires_grad) query = self.attentions[attn_index](query,temp_key,temp_value,identity if self.pre_norm else None,query_pos=query_pos,key_pos=temp_pos,attn_mask=attn_masks[attn_index],key_padding_mask=query_key_padding_mask,**kwargs)attn_index += 1identity = queryprint("self_attn梯度状态:", query.requires_grad, temp_key.requires_grad, temp_value.requires_grad)elif layer == 'norm':query = self.norms[norm_index](query)norm_index += 1elif layer == 'cross_attn':print("cross_attn:", query.requires_grad, key.requires_grad,value.requires_grad) query = self.attentions[attn_index](query,key,value,identity if self.pre_norm else None,query_pos=query_pos,key_pos=key_pos,attn_mask=attn_masks[attn_index],key_padding_mask=key_padding_mask,**kwargs)attn_index += 1identity = queryelif layer == 'ffn':query = self.ffns[ffn_index](query, identity if self.pre_norm else None)ffn_index += 1

思考1:交叉注意力中query没有梯度

在交叉注意力中,Query通常来自目标序列(如解码器的隐藏状态),而Key/Value来自源序列(如CNN骨干网络提取的图像特征)。若Query的梯度被截断(requires_grad=False),其更新方式也就不是通过计算输出特征后的损失了!

因为:考虑到更新机制的数学表达

  • 梯度回传路径
    交叉注意力的输出损失 ( \mathcal{L} ) 对Key/Value的梯度为:
    ∂L∂K=∂L∂O⋅∂O∂K,∂L∂V=∂L∂O⋅∂O∂V \frac{\partial \mathcal{L}}{\partial K} = \frac{\partial \mathcal{L}}{\partial O} \cdot \frac{\partial O}{\partial K}, \quad \frac{\partial \mathcal{L}}{\partial V} = \frac{\partial \mathcal{L}}{\partial O} \cdot \frac{\partial O}{\partial V} KL=OLKO,VL=OLVO
    其中 ( O ) 为注意力输出。Query的梯度被显式截断(( ∂L∂Q=0\frac{\partial \mathcal{L}}{\partial Q} = 0QL=0))。

Query更新需要依靠自注意力路径​:在解码器中,Query可先通过自注意力更新(如Transformer解码器的自回归生成),再作为交叉注意力的输入。

好处和坏处是什么?

机制梯度来源更新方式典型应用
交叉注意力直接梯度Q/K/V均参与端到端反向传播普通Transformer编码器-解码器
间接路径(自注意力/MLN)自注意力或时序损失递归或隐式优化StreamPETR、DualAD
特征适配(K/V更新)仅K/V梯度源序列特征适配固定Query多模态融合任务

思考2:如何实现自回归?

在Transformer架构中,Query(Q)通过自注意力机制更新的过程是解码器实现自回归生成的核心环节。
自注意力机制的基本原理
自注意力机制通过计算序列内部元素间的动态权重,实现对上下文信息的动态聚焦。具体流程如下:

  1. 线性变换生成Q/K/V
    输入序列通过三个独立的线性层分别生成Query(Q)、Key(K)、Value(V)矩阵。其中:
    • Q:表示当前需要计算注意力的位置(如解码器中已生成的token)。
    • K/V:提供序列中所有位置的上下文信息(编码器输出或解码器历史token)
  2. 注意力权重计算
    通过Q与K的点积计算相似度,缩放后应用Softmax得到注意力权重:
    Attention(Q,K,V)=softmax(QKTdk)V \text{Attention}(Q,K,V) = \text{softmax}\left(\frac{QK^T}{\sqrt{d_k}}\right)V Attention(Q,K,V)=softmax(dkQKT)V
    其中 ( d_k ) 为Key的维度,缩放因子用于防止点积结果过大导致梯度不稳定。
  3. 加权聚合Value
    注意力权重与V矩阵相乘,生成当前Query的上下文感知表示。

自注意力机制中的Query更新原理
自注意力机制通过计算序列内部元素间的动态权重,直接调整Query的表示。其关键步骤如下:

  • Query生成:当前解码器位置的隐藏状态(或输入序列的嵌入向量)通过线性变换生成Query向量(Q)。
  • 注意力权重计算:Q与所有Key(K)向量计算点积相似度,经Softmax归一化后得到注意力权重。这些权重决定了当前Query需要从哪些位置的Value(V)向量中聚合信息。
  • 加权聚合:注意力权重与V向量加权求和,生成更新后的Query表示。这一步骤本质上是基于上下文信息的动态重构,而非依赖梯度下降。

示例
在解码器生成序列时,第( t )步的Query ( Q_t )会通过自注意力聚合前( t-1 )步的历史信息(如已生成的词),从而更新为 ( Q_t’ )。这一更新仅依赖前向计算,无需反向传播。


无需损失计算的更新场景
以下两种情况中,Query的更新不依赖损失函数:

  • 自回归生成(如GPT):解码器通过掩码自注意力逐步生成序列,每一步的Query基于历史信息更新,用于预测下一个词。此时Query的更新由注意力权重动态驱动,而非损失梯度。
  • KV Cache机制:在推理阶段,模型通过缓存历史Key/Value(KV Cache)复用计算结果,新生成的Query直接与缓存交互,更新自身表示。这一过程完全在前向传播中完成。

数学表达
更新后的Query ( QnewQ_{\text{new}}Qnew )可表示为:
Qnew=softmax(QKTdk)V Q_{\text{new}} = \text{softmax}\left(\frac{QK^T}{\sqrt{d_k}}\right) V Qnew=softmax(dkQKT)V
其中( Q, K, V )均来自当前或历史状态,无梯度参与。

与反向传播更新的区别

更新方式依赖梯度更新触发条件典型场景
自注意力前向更新序列内部交互推理阶段、自回归生成
反向传播更新损失函数回传训练阶段参数优化

自注意力更新更注重即时上下文适配,而反向传播更新侧重于长期参数优化

Query通过自注意力机制的更新是一种前向传播过程,依赖序列内部的动态交互而非损失梯度。这种机制在Transformer的解码器自回归生成、KV Cache推理等场景中至关重要,实现了高效且上下文敏感的序列建模。

http://www.dtcms.com/a/330117.html

相关文章:

  • Unity3D 中纯 Shader 的双色纹理的平铺计算与实现
  • 二次筛法Quadratic Sieve因子分解法----C语言实现
  • [git diff] 对比检查变更 | 提交前复审 | 版本回退
  • SQL 核心操作全解析:从基础查询到关联关系实战
  • Spring Boot项目通过Feign调用三方接口的详细教程
  • 在es中安装kibana
  • 雨量系列篇一:翻斗雨量传感器与压电雨量传感器的区别是什么
  • java法定退休年龄计算器
  • Thinkphp(GUI)漏洞利用工具,支持各版本TP漏洞检测,命令执行,Getshell
  • reactive和ref使用方法及场景
  • GitHub 热榜项目 - 日榜(2025-08-13)
  • 光伏电站运维巡检指南
  • 02 流程流转
  • H616基于官方外设开发----1
  • 每日五个pyecharts可视化图表-line:从入门到精通 (5)
  • C++ 四种类型转换
  • el-table合并相同名称的列
  • 朝花夕拾(三)---------中文分词利器jieba库的详解与实战应用(python)
  • 洛谷 小 Y 拼木棒 贪心
  • 函数对象(仿函数)适配器
  • 《量子雷达》第2章 从量子信息到量子雷达 预习2025.8.13
  • 工业视觉检测中的常见的四种打光方式
  • Java 导出word 实现表格内插入图表(柱状图、折线图、饼状图)--可编辑数据
  • java反射与泛型的简单知识和应用
  • 【KO】Android 网络相关面试题
  • 326. 3 的幂
  • 不用费心备份操作的实验记录本
  • VUE基础笔记
  • 【AI学习100天】Day07 加入AI社区,通往AGI之路
  • C# 反射和特性(获取Type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