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宿科技:AI Agent 的卖铲人
今天的主角是:小宿科技
所以一直想找一家国内的 AI Agent Infra (基础设施平台)公司,特别是已经有很好的盈利模式和实现相对稳定收入的公司,今天介绍的这家小宿科技,就是这样一个“卖铲子的公司”。
「 小宿科技是什么 」
简单来说,小宿科技是专为 AI 程序提供实时搜索数据和智能调度模型的底层工具,帮助开发者更快、更低成本地构建智能体应用。
公司目前的核心产品包括面向Agent设计的智能搜索API(cloudsway.ai )和模型聚合平台(skyrouter.ai)。
相较于融资获得资本市场的认可,能够快速实现收入,获得真实市场的认可和买单,是 AI 公司最重要的指标。
小宿科技注册成立于2023年8月16日,2025 年中 ARR(年经常性收入)就突破了 2500 万美元,月调用量达数亿次,全球部署覆盖 80 多个国家/地区,服务数百家企业。
ARR(Annual Recurring Revenue),代表企业通过订阅制服务(如会员、SaaS)每年可稳定获得的重复性收入,是衡量订阅业务健康度与增长潜力的核心指标。
「 团队和商业模式 」
小宿科技成立于2023年,专注于AI Agent基础设施(Agent Infra),由网宿科技(A 股上市公司,300017.SZ)旗下子公司多云路科技控股(持股51.21%)。目前暂无已披露资料显示小宿科技已进行独立融资。运营资金和股权结构主要依赖控股母公司和集团背景。
创始人 / CEO杜知恒(William Du),拥有清华航天航空与经济学双学位,此前曾在百度任职,后转为红杉资本系对冲基金从业者,并跨界进入 AI 创业领域。其金融背景赋予极强的市场战略敏锐度,主导了公司从分布式计算向AI Infra的转型。
(创始人杜知恒在即可App上的信息,第一次见创始人就这么水灵灵的把wx放上来)
(他最近在即可上的两个po文)
小宿科技的技术团队70%为研发人员,核心成员来自百度、360等搜索公司,拥有千亿级数据处理和低延迟全球服务经验。
核心数据指标(截至2025年7月)
年度经常性收入(ARR):超2500万美元,6个月内实现盈亏平衡;
客户覆盖:国内超50%头部AI原生应用,包括昆仑天工(智能办公)、Mindverse(多模型平台)、深言科技(AI内容生成)等;
目标用户:专注于 B 端 Agent 平台商与 AI 应用开发者,其客户在构建 Agent 应用时,侧重智能搜索、模型接入、算力整合的一站式基础设施服务;
盈利模式:以 API 调用、基础设施订阅和集成服务费为主。SkyRouter.ai 模型路由平台和智能搜索 API 是核心收入来源,通过调用次数或套餐模式收费。其中,智能搜索API定价为5美元/千次请求(仅为Bing API 的1/3)。
「 产品核心能力 」
我们用“淘金者”和“卖铲子”做个比喻,小宿科技就是:卖“铲子”给AI淘金者( Agent 的开发者):
提供搜索API:让 AI 能实时上网查资料 - 为 Agent 提供可的调用 API(如天气/新闻/代码等)
提供模型路由器:帮AI自动选最便宜好用的“大脑”(GPT/Claude等)
具体来看,对应的两个核心产品:
智能搜索 API cloudsway.ai :为 Agent 定制,支持多语言、实时更新、合规性;代替 Bing Search API 提供全球搜索服务能力。
SkyRouter.ai:大模型聚合平台,已对接全球超 100 家模型,支持多语言、多定制能力、分布式推理与边缘部署;迁移该平台调用成本能下降 10–15%。
差异化优势包括:链接 Bing API 落差窗口抢占 Agent 搜索市场;支持全球多语言、多地部署与数据合规,适配跨境 Agent 应用;分布式算力能力,平台稳定性强,资源运营效率高,客户成本节省明显。
Agent 应用在全球化部署时面临搜索断供、多语言、推理资源不统一等痛点,小宿科技提供“即开即用”的基础设施,减少开发商构建成本、时间和法律合规风险。
「 一些总结 」
先来看小宿科技所选的赛道:
创始人杜知恒在媒体报道中预测,未来全球80-90%搜索请求将由Agent 发起,日均调用量达200亿次(较当前增长10倍);同时,头部AI Agent的 DAU 不及移动互联网应用1%,百倍增长潜力明确。
我没有找到 Agent Infra 及市场规模相关的报告,但随着 Agent 应用迅速爆发(如客服 Agent、办公助手、垂直垂直行业 Agent等),后台基础设施即服务市场(智能搜索、模型选择、算力调度等)预计是估值不低于数十亿美金级的快速增长机会。
同时,在国内 Bing Search API 停供刺激下,Agent 供需关系变革为“外包搜索服务 + 聚合模型平台服务”,为小宿科技打开结构性机会窗口。
再来看小宿科技的业务选择和发展模式:
基础设施“卖铲子”的视角:找到行业入口级基础需求,并抢占先发地位;
场景化基建:从Agent真实需求(如多模态搜索、低成本模型调用)反向定义产品,而非技术堆砌;
跨界背景融合创新:创始人曾有互联网(百度)、投资背书(对冲基金)、技术敏感,对 Agent 及 AI 浪潮趋势判断准确;
ToB 精准切入路径:聚焦 B 端 Agent 应用,清晰定义服务边界与目标客户,避免盲目 C 端扩张;
全球部署与多语言能力:从起步即考虑全球化合规,可支持客户跨国业务,这是高速出海 ToB AI 基础设施稀缺能力。
以上,好久不见,祝大家开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