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news >正文

Spring AOP `MethodInvocation` 工作原理

⚙️ 一、通知到 MethodInterceptor 的转换机制

Spring AOP 通过适配器模式将开发者定义的注解型通知(如 @Before)统一转换为 MethodInterceptor 接口实现,确保所有通知类型能接入同一调用链。以下是转换细节:

1. 适配器实现原理

  • 核心接口:MethodInterceptor是所有通知的最终形态,其invoke(MethodInvocation mi)方法封装了通知逻辑与链式调用逻辑。
  • 适配器作用:将不同通知类型(如AspectJMethodBeforeAdvice)包装为MethodInterceptor子类,实现逻辑转换。

2. 各通知类型的转换细节

下表总结了五种通知的转换逻辑与执行顺序:

通知类型原始接口转换后实现invoke() 核心逻辑
@BeforeAspectJMethodBeforeAdviceMethodBeforeAdviceInterceptor1. 执行 advice.before()
2. 调用 mi.proceed() 触发后续链
@AfterAspectJAfterAdviceAfterAdviceInterceptor1. try { mi.proceed() }
2. finally { advice.after() }(确保最终执行)
@AfterReturningAspectJAfterReturningAdviceAfterReturningAdviceInterceptor1. 调用 mi.proceed()
2. 若正常返回,执行 advice.afterReturning()
@AfterThrowingAspectJAfterThrowingAdviceThrowsAdviceInterceptor1. try { mi.proceed() }
2. catch(ex) { advice.afterThrowing(ex) }
@AroundAspectJAroundAdvice1. 自定义前后逻辑
2. 通过 mi.proceed() 触发后续链(需主动调用)

关键设计:除 @Around 外,所有通知均被转换为环绕通知形式,通过统一的 invoke() 接口接入调用链。


🔄 二、MethodInvocation 与拦截器链的协同流程

1. 调用链构建过程

  1. 代理对象创建:Spring 容器启动时,扫描所有Advisor(包含通知与切点)。
  2. 适配器转换:通过AdvisorAdapterRegistryAdvisor中的通知转换为MethodInterceptor
  3. 链式存储:生成List<MethodInterceptor>并注入ReflectiveMethodInvocation

2. 调用链执行逻辑(ReflectiveMethodInvocation.proceed()

public class ReflectiveMethodInvocation implements MethodInvocation {private final List<MethodInterceptor> interceptors;private int currentInterceptorIndex = -1;  // 当前执行位置索引public Object proceed() throws Throwable {// 1. 所有拦截器执行完毕 → 反射调用目标方法if (this.currentInterceptorIndex == interceptors.size() - 1) {return invokeJoinpoint(); }// 2. 获取下一个拦截器并推进索引MethodInterceptor interceptor = interceptors.get(++currentInterceptorIndex);// 3. 执行当前拦截器(触发统一的invoke接口)return interceptor.invoke(this);  // 将自身(MethodInvocation)传入}
}

索引机制currentInterceptorIndex 记录当前执行位置,每次 proceed() 调用时递增,实现拦截器的顺序触发。

3. 各通知在调用链中的协作顺序

以下序列图展示了典型调用流程(含多个通知类型):

ReflectiveMethodInvocationBefore拦截器Around拦截器After拦截器目标方法interceptor.invoke(this)1执行@Before逻辑2调用proceed()3interceptor.invoke(this)4环绕前逻辑5调用proceed()6interceptor.invoke(this)7调用proceed()8反射调用目标方法9返回结果10执行@After逻辑11返回12环绕后逻辑13返回14返回最终结果15ReflectiveMethodInvocationBefore拦截器Around拦截器After拦截器目标方法

协作关键

  • 嵌套执行:每个拦截器通过调用mi.proceed()触发后续拦截器或目标方法,形成嵌套调用栈。
  • 逻辑控制权:拦截器可决定是否调用proceed()。例如权限校验失败时,Before拦截器可不调用proceed(),直接中断链。

🧩 三、统一 MethodInterceptor 的设计价值

1. 外部易用性

开发者通过直观注解(如 @Before)声明切面,无需理解底层调用链。适配器模式隐藏了复杂性,例如:

@Before("execution(* com.dwl.*.*(..))")
public void logBefore(JoinPoint jp) {System.out.println("Before: " + jp.getSignature());
}

2. 内部统一性

  • 单一执行逻辑:ReflectiveMethodInvocation.proceed()只需遍历List<MethodInterceptor>,无需区分通知类型。
  • 扩展性:新增通知类型时,只需实现适配器并注册到AdvisorAdapterRegistry,无需修改调用链核心逻辑。

3. 异常处理优势

  • 统一异常传播:异常沿调用链反向传递,由最近的@AfterThrowing@Around拦截器捕获。
  • 资源清理保证:@After逻辑在finally块执行,确保即使目标方法异常也能运行(如关闭数据库连接)。

⚡ 四、完整流程案例:日志切面执行

假设切面包含 @Before@Around@After 通知,调用链构建与执行如下:

  1. 转换阶段

    • @BeforeMethodBeforeAdviceInterceptor
    • @AroundAspectJAroundAdvice
    • @AfterAfterAdviceInterceptor
  2. 调用链执行顺序

    调用proceed
    调用proceed
    调用proceed
    返回
    执行finally逻辑
    执行环绕后逻辑
    Before拦截器
    Around拦截器
    After拦截器
    目标方法
  3. 异常场景:若目标方法抛出异常:

    • After 拦截器在 finally 中执行日志清理。
    • 异常传递给Around拦截器,由其捕获并记录。

💎 总结

  1. 转换必然性:适配器模式是 Spring AOP 的基石,将注解通知统一转为MethodInterceptor,实现调用链标准化。
  2. 协同核心:ReflectiveMethodInvocation通过索引控制与嵌套调用(proceed())协调拦截器执行,形成责任链模式。
  3. 设计价值:
    • 对外:简化开发,通过注解屏蔽底层复杂度。
    • 对内:通过统一接口减少冗余代码,提升扩展性。
    • 健壮性:异常处理与资源清理机制保障业务逻辑安全。

此设计完美体现了 “开闭原则”:新增通知类型无需修改调用链核心,仅需扩展适配器。

http://www.dtcms.com/a/298557.html

相关文章:

  • JavaScript 数组的 every() 和 some() 方法使用
  • Web前端:JavaScript Math内置对象
  • 个人财务记录应用
  • SEC_FirePower 第一天作业
  • 2025年07月25日Github流行趋势
  • 【IDEA】IDEA中如何通过分支/master提交git?
  • haproxy篇
  • 扫描电镜全面解析:工作原理、应用领域与样品制备技巧
  • macbook安装homebrew
  • 为什么数组可以做到时间复杂度为O(1)的随机访问
  • jQuery ID与Class选择器对比
  • C++中的deque
  • js多边形算法:获取多边形中心点,且必定在多边形内部
  • Android系统中的4KB内存页简介
  • 【图像理解进阶】如何对图像中的小区域进行细粒度的语义分割?
  • DNS 服务正反向解析与 Web 集成实战:从配置到验证全流程
  • 37.安卓逆向2-frida hook技术-过firda检测(二)(过D-Bus检测和搭配maps检测进行使用)
  • 65.第二阶段x64游戏实战-替换游戏lua打印可接任务
  • OpenCV结合深度学习进行图像分类
  • 暑期自学嵌入式——Day08(C语言阶段)
  • 用单片机怎么控制转速
  • 嵌入式学习-(李宏毅)机器学习(3)-day30
  • 操作系统:操作系统的结构(Structures of Operating System)
  • AI面试与传统面试的核心差异解析——AI面试如何提升秋招效率?
  • RAG架构原理和LangChain方式实现RAG
  • 【正点原子K210连载】第二十一章 machine.UART类实验摘自【正点原子】DNK210使用指南-CanMV版指南
  • MyBatis-Plus 指南
  • 网络安全入门第一课:信息收集实战手册(3)
  • @ControllerAdvice相关知识点,和@Controller有什么区别
  • “八卦”简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