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迅股份IPO隐忧:毛利水平“两连降”,研发费用率不及行业均值
撰稿|行星
来源|贝多财经
近日,厦门优迅芯片股份有限公司(下称“优迅股份”)的科创板IPO审核状态变更为“已问询”,中信证券为其保荐机构。
天眼查App信息显示,优迅股份成立于2003年2月,是中国首批专业从事光通信前端高速收发芯片的设计公司。目前,该公司已成为国内光通信领域的“国家级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参与制定了国家及行业标准数十项。
近年来,优迅股份的营收、利润和毛利等核心业绩指标均存在明显波动,研发费用率明显低于同行业上市公司的平均值。此外,该公司较为分散的股权也将成为外界关注的重点之一。
一、领跑行业,研发费用率低于同行
毫不客气的说,光通信电芯片是光通信光电协同系统的“神经中枢”。
作为光模组的关键元器件,光通信电芯片承担着对光通信电信号进行放大、驱动、重定时以及处理复杂数字信号的重要任务,其性能直接影响整个光通信系统的性能和可靠性。
优迅股份在招股书中介绍称,该公司在光通信电芯片设计领域形成了完备的核心技术体系,在收发合一、高速调制、光电协同等关键领域实现国产化技术突破,目前155Mbps至100Gbps速率光通信电芯片产品已批量出货。
优迅股份的产品性能和技术指标上实现了对国际头部电芯片公司同类产品的替代,成功打入全球客户供应链体系。根据ICC数据,2024年该公司在10Gbps及以下速率产品细分领域市场占有率位居中国第一,世界第二。
而在25G速率以上的市场,我国光通信电芯片自给率极低,下游厂商高度赖境外进口。优迅股份正积极布局一系列高附加值新产品,包括用于万兆固网接入场景的50G PON收发芯片、车载光通信电性芯片等。
2022年、2023年和2024年(下同“报告期”),优迅股份的研发投入分别为7167.53万元、6605.24万元和7842.86万元,三年累计投入2.16亿元,并根据技术发展趋势和终端客户需求,不断升级更新现有产品并研发新技术和新产品。
但需要指出的是,优迅股份的研发费用率分别为21.14%、21.09%和19.10%,其中2023年、2024年的研发费用率明显低于同行业可比上市公司31.65%、31.45%的平均值,且差值分别达到10.56%和12.35%。
优迅股份则认为,该公司研发费用率低于同行业上市公司平均值,主要系裕太微研发费用率较高。如果剔除裕太微的影响,同行业上市公司研发费用率(剔除股份支付)分别为19.38%、21.76%和22.93%,与其不存在重大差异。
但贝多财经注意到,即便抛开裕太微不谈,同行业上市公司中Macom、盛科通信的研发费用率同样高于优迅股份,源杰科技也在2023年实现了对该公司的反超。换句话说,优迅股份研发费用率在同行业上市公司处于下游已是既定事实。
二、业绩不稳,毛利水平多方承压
2022年、2023年和2024年,优迅股份分别实现收入3.39亿元、3.13亿元和4.11亿元,其中2023年出现了7.65%的下滑;归母净利润分别为8139.84万元、7208.35万元和7786.64万元,同样在2023年下滑了8.02%。
优迅股份在招股书中解释称,2023年营收、利润的下滑主要是因行业转向收缩状态,部分产品价格竞争日益激烈,受到下游客户库存及终端运营商建设节奏放缓的影响,该公司相关产品的采购数量有所下降。
具体来看,2023年优迅股份的光通信收发合一芯片、限幅放大器芯片(LA)、激光驱动器芯片(LDD)的当期销量分别为8266.58万颗、477.43万颗和116.73万颗,分别同比下滑3.04%、16.87%和53.37%。
得益于运营商对通信基础设施的升级和推广,推动“千兆+FTTR”连接升级,优迅股份2024年相关产品市场需求上升,出货量增加。当期跨阻放大器芯片销量(TIA)实现了133.17%的显著增长,光通信收发合一芯片销量也同比增长27.88%。
但值得注意的是,优迅股份2022年至2024年的主营业务毛利率分别为55.26%、49.14%和46.75%,已连续两年下滑,且即便是在销量、收入、利润均传递出复苏信号的2024年,该公司的主营业务毛利率依旧减少了2.39个百分点。
优迅股份毛利率持续走低背后,是来自原材料价格攀升与销售价格下滑的双重挤压。该公司的主要采购内容主要包括晶圆、封测服务等,2022年至2024年原材料采购费分别达到2.86亿元、1.62亿元和3.52亿元。
受采购产品结构变动、美元汇率上升叠加部分晶圆厂涨价等因素影响,优迅股份主要原材料晶圆的平均采购单价由2022年的6815.7元/片一路上升至2024年的9555.07元/片,增幅约为40.19%。
但与此同时,优迅股份主营业务产品的平均销售单价却不断下滑,其中主要创收来源光通信收发合一芯片的价格由2022年的2.66元/颗降至2024年的2.49元/颗,另外三类产品的销售单价也存在不同程度的下滑。
换句话说,优迅股份2024年业绩的回升在一定程度上是牺牲盈利空间取得的成果。该公司亦在招股书中提示称,若其受到与市场经营有关的负面影响,极端情况下有可能存在上市当年营业利润同比下滑超过50%甚至亏损的风险。
三、存货高企,股权结构较为分散
聚焦优迅股份的资金链,截至2024年末该公司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391.30万元,同比骤降93.24%。不仅如此,该公司现金流量净额占同期净利润的比例也出现断崖式下跌,由2023年末的80.34%降至2024年末的5.03%。
对此,优迅股份称其2022年、2024年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低于当期净利润,主要系当期购买商品、接受劳务支付的现金增加较多;2023年则是由于部分客户去库存化接近尾声,需求回升,促使该公司当年四季度的出货量增加。
不仅如此,优迅股份以原材料、委托加工物资、库存商品为主的存货账面价值也居高不下,报告期各期末分别为1.30亿元、9035.85万元和1.75亿元,占流动资产的比例分别为38.48%、25.45%和32.55%。
报告期各期末,优迅股份的存货跌价准备金额分别为95.35万元、440.04万元和1514.04万元,占存货账面余额的比例分别为0.73%、4.64%、7.96%,远低于同行业平均值的9.06%、16.60%和16.00%。
优迅股份表示,该公司与同行业上市公司产品种类存在差异,产品销售良好,存货跌价准备计提相应较低。但不难想象,倘若该公司的主要产品在未来出现价格出现大幅下滑或者销售不畅,或将面临更为严峻的经营风险。
另需注意的是,优迅股份的股权结构较为分散。截至本次冲刺IPO前,优迅股份创始人、董事长柯炳粦直接持有该公司10.92%的股份,并通过科迅发展间接持股4.59%,共计持股15.51%。
同时,柯炳粦之子柯腾隆作为优迅股份董事、总经理,通过芯优迅、芯聚才、优迅管理三个员工持股平台持有该公司11.63%的股份,柯氏父子二人合计持有优迅股份27.13%的股权,为该公司的实际控制人。
优迅股份在招股书中提示称,本次发行后该公司实际控制人控制的表决权比例稀释至20.35%,可能出现公司控制权被第三方收购,或其他影响其履行公司决策权和控制权的不利情形,从而对其业务发展、经营业绩产生不利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