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城市综合管廊工程
6.1 城市综合管廊分类与主要施工方法
6.1.1 综合管廊分类
1.综合管廊基本概念及特点
- 容纳两类及以上城市工程管线的构筑物及附属设施
- 统一规划、设计、施工、维护、满足管线的使用和运营维护要求
- 管廊主体、附属设施、入廊管线
- 主体结构包括:现浇混凝土综合管廊、预制拼装综合管廊结构
- 消防系统、通风系统、供电系统、照明系统、监控及报警系统、排水系统、标识系统
- 特点
- 直埋管线的问题
- 不断破挖路面
- 不同部门管理、信息不畅、重复建设
- 直埋管线与土壤接触、易腐蚀、损坏
- 电力线缆占地大、影响规划和市容、高压线易造成电磁辐射污染
- 综合性强
- 自动化程度高。信息化管理。
- 直埋管线的问题
2.综合管廊类型
- 干线综合管廊:独立分舱、机动车、绿化带
- 支线综合管廊:单舱或双舱。绿化带、人行道、非机动车道
- 缆线综合管廊:浅埋沟道。可开启的盖板不能满足人员通行。电力、通信。人行道下。
- 覆土深度根据地下设施竖向综合规划、行车荷载、绿化种植、冰冻深度
3.综合管廊断面形式
- 矩形:形状简单、空间大、管线面积充分;受力不利,钢量混凝土材料用量较多,成本增加。箱形构件施工难度大、费用高
- 圆形:工艺成熟、生产方便、受力均匀,材料用量较少、成本低廉;布置管道不方便、空间利用率低。圆管的直径需加大。增加了成本和地下空间断面的占用率。
- 异性(三圆拱、四圆拱、多弧拱):受力合理、合理选用断面形式、调整管廊的高度宽度提升管廊承载能力、材料节省较多。全部橡胶柔性接口、闭水性能、抗震功能均较好
- 管线的布置要求:管线种类及规模、建设方式、预留空间及安装要求、满足安装、检修、维护作业需要的空间要求
- 天然气独立舱室
- 蒸汽供热管道独立舱室
- 热力管道与电力电缆不同舱
- 110kv与通信不能同侧敷设
- 给水管道在供热管道下方
- 排水管道分流制、可利用结构本体或管道;污水管道管道、在综合管廊底部
- 每个舱室设置出入口、逃生口、吊装口、进风口、排风口、管线分支口
- 分支口预留数量、管线进出、安装敷设作业要求
- 压力管道进出综合管廊、外部设置阀门
- 预留管道排气阀、补偿器、阀门安装、运行、维护作业需要的空间
4.综合管廊结构类型
- 现浇混凝土综合管廊、预制拼装综合管廊
6.1.2 综合管廊主要施工方法
1.明挖法施工
- 基坑顶部周边易硬化和防渗处理。安全防护及挡排水措施、设置明显的安全警示标志
- 基坑顶部2m范围内、严禁堆放土及建筑材料。荷载计算。限重牌
- 地下管线探测、保护措施
- 基坑底四周排水明沟和集水井。明沟的地面比挖土面底0.3-0.4m、集水井底面比明沟底0.5m、间距30-50m。沟底坡度2%
- 预制装配式结构或滑模浇筑施工
- 长线法匹配预制。试拼装。次序逐块、逐跨组拼推进
- 拼装湿接缝密实、平整、无缝、无孔、无空鼓
- 预制装配式管廊结构节段吊装,验算起重设备站位处的地基承载力
2.盾构法施工
- 工作井永久与临时相结合形式
- 盾构工作井的净尺寸满足盾构组装、解体、施工等工序要求。预留洞门直径满足盾构始发和接收廊内管线安装、附属设施安装、检修、维护作用所需的空间要求
- 控制排土量、盾构姿态和地层变形
- 壁后注浆根据工程地质条件、地表沉降状态、环节要求、设备情况选择注浆方式、注浆压力、注浆量
- 制定盾构安全技术操作规程和应急预案
3.浅埋暗挖法施工
- 无水作业
- 通风设备安装在管廊内部
- 竖井根据周边交通、建筑物、水文地质情况进行设置、宜结合永久结构设置工作竖井
- 水文地质及周边环境等风险因素采取超前管棚、超前小导管、超前深孔注浆、全断面注浆、
- 预留变形量、不得欠挖,及时进行初期支护,尽快封闭成环,及时进行初期支护背后回填注浆
- 浅埋暗挖施工符合国家标准和地方标准的有关规定
4.顶管法施工
- 矩形顶管法、预制顶推法
- 矩形顶管阀:横断面为矩形的顶管顶推掘进成套设备施工的方法
- 预制顶推阀利用顶推装置将预制的箱形或圆形管廊节段沿综合管廊轴线逐节顶入。挖除并运走内部泥土。
- 多层管廊的中隔墙。采用装配式拼装时,预留卡槽,强度、径度符合要求。现浇时,混凝土治理满足要求。不得出现漏缝、空鼓。
6.2 城市综合管廊施工技术
6.2.1 工法选择
- 明挖法现浇:环境影响很大、季节性影响施工。城市新建区或埋深较浅的管网建设。沉降小。各种地质
- 明挖法拼装:环境影响较大、不受自然环境、气候天骄影响。城市新建区和埋深较浅、垂直、水平变化较小的管网建设。沉降小、各种地质
- 顶管法:环境影响小、不受自然环境气候条件影响。埋深浅、距离短、断面尺寸小的。穿越道路、河流建筑物各种障碍物、沉降中、各种地质条件
- 盾构法:环境影响小、不受自然环境气候条件影响、下穿道路、河流建筑物各种障碍物、埋深大、距离厂、曲线半径小、断面尺寸变化少、连续施工不小于300m的。沉降中、地质条件相对均匀
- 浅埋暗挖法:环境影响小、不受自然环境和气候条件影响。埋深大、围岩由一定自稳能力。沉降大、地质条件相对较好的地层
6.2.2 结构施工技术
1.施工准备
- 熟悉、审查施工图纸、掌握设计意图与要求。
- 地下管线、构筑物、障碍物、现场地形、地貌、调查
- 工程用地、交通运输、施工便道及其他环境条件
- 地表水文资料
- 与施工有关的其他情况和资料
- 管廊施工所用的材料根据结构类型、受力条件、使用要求、所处环境选用、耐久性、可靠性、经济性
- 高性能混凝土、高强度钢筋、地下工程自防水混凝土
- 天然气管道无缝钢管、热力管道钢管与保温层及外护管结合一体的预制管。
- 电力电缆阻燃电缆或不燃电缆
- 通信电缆阻燃线缆
2.基坑土方开挖
3.结构施工技术
1.现浇钢筋混凝土结构
- 模板施工前,结构形式、施工工艺、设备材料、进行模板支架设计、刚度、强度稳定性。编制专项施工方案。
- 混凝土浇筑、模板支架检验合格,连续浇筑、每层浇筑高度满足振捣密实要求、预留孔、预埋管、预埋件、止水带周边,加强振捣
- 先浇筑混凝土底板、大于5mpa。在搭设满堂支架施工侧墙与顶板。侧墙与顶板,连续浇筑不留施工缝。有变形缝,按变形缝分仓浇筑
2.预制拼装钢筋混凝土结构
- 具备相应是的生产工艺设施、完善的质量管理体系、必要的试验检测手段
- 场地平整坚实、良好的排水措施
- 标识应朝向外侧
- 构件运输吊装。混凝土强度不低于设计强度75%
- 对外观、裂缝、进行检验
- 安装前,复验合格,裂缝且宽度超过0.2mm。进行鉴定
- 预制构件之间连接符合设计要求
- 预制构件螺栓连接、螺栓的材质、规格、拧紧力矩符合要求
4.综合管廊防水技术
- 防水等级2级以上,耐久度100年以上
- 防水混凝土自防水
- 结构自防水的基础上、辅以柔性防水层、防水卷材或防水涂料
- 迎水面阴阳家做成圆弧或45°折角。增加设置1-2层相同的防水层、宽度不宜小于500mm
- 纵向区段错台处、砂浆将错台抹成倒角。有机防水涂料基面干燥
- 止水带埋设位置准确、中间空心圆与沉降缝及结构厚度中心线重合
- 止水带的接槎不得甩在结构转角处、设置较高位置、接头热压焊接。
- 变形缝口采用密封加强防水、密封胶与混凝土良好粘结
- 预制拼装综合管廊密封圈应紧贴混凝土基层、接头部位采用对接、接口紧密、一环接头不超2处。插口部位设置2道弹性橡胶密封条
- 预制拼装综合管廊承插式接口密封材料安装预留在沟槽中、环向密闭、接缝空腔、弹性注浆材料注浆封闭
- 防水工程施工、符合要求
5.基坑回填
- 结构及防水工程验收合格后、回填材料符合要求
- 回填高度符合设计要求、不带水回填、对称分层夯实
- 回填不得损伤结构主体、无沉降、位移
- 两侧对称、分层、均匀、1000mm以上不得使用重型及振动压实机碾压
- 基坑分段回填接槎处、已填土挖台阶。宽度不小于1m。高度不大于0.5m
- 特殊狭窄空间、回填深度大、回填夯实困难,质量难以保证。预拌流态固化土
- 采取措施防止管廊上浮
- 压实系数,人行道、机动车道不低于0.95.每侧宽50cm.绿化带下压实系数不小于0.9
6.2.3 运营管理
1.运营维护
- 专业单位进行日常管理。
- 各专业管线单位编制所属管线的年度维护计划,报送综合管廊日常管理单位、协调后统一安排管线的维修时间。
- 综合管廊内实行动火作业时,采取防火措施
- 给水排水利用综合管廊结构本体的雨水渠、每年非雨季清理疏通不少于2次
- 定期检测评定,综合管廊主体、附属设施、内部管线设施。安全评估。及时处理安全隐患
- 巡视维护人员严格遵守相关要求
- 信息化管理平台把综合管廊监控与报警系统和运行维护管理系统集成一个相互协调、关联的综合系统、实现统一管理、联动控制及信息共享
2.资料管理
- 档案资料的存放、保管符合国家标准规定
- 综合管廊建设期间档案资料由建设单位收集、整理、归档。维护期间,综合管廊日常管理单位负责收集、整理、归档
- 维修和改造的技术资料整理、存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