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下半年软考高级系统架构设计师考试流水账
好的,这是一篇续集,为什么嗯?因为上半年我没过,所以我又来了!题目改成了流水账,是因为经验值似乎没有增加,就不能叫做经验贴了,大家也不要妄想有啥收获,就当看看故事。
前情回顾:https://blog.csdn.net/bobshui/article/details/148222995
复习情况
本次没有自我介绍了。
上次失败后,我略作总结,确定了8月底开始复习的战术。但实操不太行,每天认真学习的时间大约就45分钟左右,复习分为以下几部分。
- 随便找个视频继续看;
- 每看一章,就到小程序上刷一章的选择题;
- 每看一章,就把教材走马观花的看一遍;(后面放弃了,实际只看了一半左右,挑了一些重点章节)
- 考前两周开始漫无目的的刷案例题,把八大架构的教材翻了一遍;
- 考前一周开始一边继续看案例一边背论文。
如果说上次的复习大概也就35分,本次复习自评50分,也没达到及格,不容乐观。因为上次我没有看教材,这次读了后,发现教材并不是没有可取之处,如果时间充足,一些重点章节完全可以细品教材;当然时间不够就不要考虑了,字数极多。
考点体验
工具准备:身份证,打印的准考证,一支笔。这次水都懒得带了。
本次考场:成都铁路技工学校。请允许我进行一下批判,这个学校位置很差,感觉就像在乡下,学校的条件也很差,没地儿停车,只能路边乱停。教学楼也挺破的,厕所是最老式的沟槽式厕所,没有单独的隔间,蹲坑的时候所有人都可以看我,很不适应。大家可以自行搜索他的官网,放20年前都毫不违和。虽然笔者的前端约等于0,但给我两个月,应该能做出比这个好的网站。
但有一说一,电脑室条件还不错,设备挺顺畅,屏幕是斜着埋在桌子里面,再加上我左右都没来,一开始完全没法抄(因为选择题都在屏幕上半部分),不过写论文的时候,我还是发现可以看到斜前方哥们的下半部分,他的结尾句是为国家的信息化建设添砖加瓦,但这显然对我无任何帮助。此外,本次考试,依然有1/3左右的人缺考。
考前一天,因为工作上有点不顺,晚上在床上胡思乱想,再加上早上又必须要驱车40分钟,所以就只睡了4个多小时,实在是有点精神不足,早上起来一度想直接放弃不去了,但本着重在参与,且按之前的经验,这个考试本质是背诵而不是脑力的原则,还是强挺着过来了。
考题体验
选择题
不知道什么原因,这次确实感觉要简单不少。题目似乎更常规了,经过慢速的思考与选择,大约用了55分钟,标记不确定29道题,这其中完全瞎蒙的约有10道。值得一提的是这次的英语题明显比上次简单,笔者英语其实很好,但上次真没什么把握,这次英语选择保3争5问题不大。
检查一遍后,因为还有不少时间,感觉修改意义也不大,就计算了一下期望值,大概有48-51分,希望最后结果如愿。余下时间直接趴桌子上闭目养神。
案例题
依然5道。
(1)架构分析:必选。第一问:常规的质量场景分类,不难,比上次简单;第二问:六个要素及判断属于哪个要素,简单,看过书的肯定能答;第三问:AES加密是固定长度的,原文超长了怎么办,那怎么办,分几段来加密呗。
(2)嵌入式与AI的结合:其实不会,但这个题比较开放,我就选了,因为另外还有两完全不会的。第一问:解析下智能操作系统的定义,说五个应用场景,编就是了;第二问:分类一下AI给操作系统带来了哪些能力,操作系统给AI带来了哪些能力,这个也不难;第三问:讲一下轻量级内核的概念,细节有点忘了基础还在,乐观的编了一点。
(3)redis:redis是笔者的强项,考了肯定是必选的,两位伟大的工程师分别提出了两个缓存方案。第一问:填一下方案一的流程图;第二问:填一下方案二的流程图;流程笔者是很清楚的,但怎么填感觉不太好揣摩,不清楚出题人想怎么去拆分这些步骤,所以题我觉得出的不好,也不好说能拿多少分,希望老师宽松点吧;第三问:比较两哥们方案的优缺点,并选一个,这个不难。
(4)领域驱动设计(DDD) 中的限界上下文:约等于不懂,做不了。
(5)想不起来是啥了,反正也不会。
其实我选的三个题,都自我感觉不错,但如上所述,redis填方案不好估分,但及格应该问题不大。检查后还有半小时左右,想着再背点论文,一怒之下就直接提前交卷走人了。
论文
比上次好多了,4个题都能读懂,而且都能写。
(1)serverless:无服务器架构,其实是前几年非常火的概念,但实际生产中,我几乎没用过,说说概念还行,支撑一整篇论文不太现实。PASS。
(2)秒杀场景:这个咱就很熟悉了,看过面试题的不难说出个一二三点,受限于业务场景,秒杀没做过,高并发是搞过不少的。肯定是可以写的。
(3)云原生数据库:数据库套壳了一下,不难理解,现在也有不少可以动态调配资源的分布式数据库,但毕竟咱不是dba,只能说个皮毛。PASS。
(4)性能测试:初看感觉有点困难,毕竟咱不是测试,但越看越来劲。笔者对性能测试其实颇多了解,和测试团队合作过多次,自己也用过jmeter以及公司内部的压测平台,虽然可能一些概念说不明白(比如性能测试分为几种这类问题),但编出点花还是不难的。最终也是选择了这个。
不过实际写下来体感不是很好,内容还是有点少,只好强行回忆并补充了一些实际压测中的场景与指标,凑个字数。同样因为强行回忆的原因,也不是很流畅,写完只有20多分钟了,这个不好估分,就看老师是否认可了。
最终成绩(待公布)
其他
- csdn上我会比较推荐这哥们的专栏 https://blog.csdn.net/xingzuo_1840/category_12505823.html,没有花里胡哨的广告,只有最纯粹的教材摘抄和知识(有时候会感觉太干燥了,但无妨,我们要的就是最纯粹的知识)
- 未来我可能也会挑一些软考中我认为相对重要的部分写点整理类文章,凑凑文章数量和访问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