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总线协议(Modbus RTU/TCP、PROFINET、EtherCAT)的帧结构、通信速率与实时性对比
概要介绍
Modbus: 问答式的简单协议,是应用层协议的标准,实时性最低,但通用性最强。
PROFINET: 基于工业以太网的分布式解决方案,通过硬件和软件优化实现高实时性,功能丰富。
EtherCAT: 基于以太网的主从式系统,采用“飞行中处理”的独特机制,实现极高的实时性和极低的协议开销。
详细对比分析
1. Modbus (RTU & TCP)
Modbus 是一个应用层消息传递协议,定义了数据的结构和命令,不关心底层物理介质(可以是串行RS-485,也可以是TCP/IP网络)。
a) 帧结构
Modbus RTU (基于串行链路,如 RS-485)
特点: 二进制编码,紧凑高效。
帧结构:
起始间隔 从站地址 功能码 数据 CRC校验 结束间隔 (>=3.5字符静默时间) 1 Byte 1 Byte N Bytes 2 Bytes (>=3.5字符静默时间) 说明: 没有明确的起始和结束符,依靠静默时间来界定帧的开始和结束。CRC校验用于保证数据完整性。
Modbus TCP (基于以太网)
特点: 将Modbus协议帧嵌入到TCP数据包中,利用以太网的普及性。
帧结构:
标准TCP/IP头 (20-60 Bytes) MBAP头 (7 Bytes) Modbus PDU (功能码+数据) 源/目标端口、序列号等 事务元标识符、协议标识、长度、单元标识符 1 Byte + N Bytes 说明: MBAP头用于在TCP连接中识别Modbus报文。由于基于TCP,其通信是面向连接的,协议开销比RTU大很多。
b) 通信速率
Modbus RTU: 依赖串行链路速率,常见为 9.6 kbps, 19.2 kbps, 115.2 kbps。速率较低。
Modbus TCP: 依赖以太网速率,通常为 10/100/1000 Mbps。注意: 虽然物理速率高,但由于TCP/IP协议栈的复杂性和操作系统调度带来的延迟,其实时性并不高。
c) 实时性
性能: 毫秒(ms)到百毫秒(ms)级。
机制: 严格的主从问答式(Request-Response)。主站发出一个请求,必须等待从站的响应后,才能发出下一个请求。这导致了低效率和高延迟,尤其是在从站数量多或网络负载大时。
确定性: 差。通信延迟不可预测。
2. PROFINET
PROFINET 是PI组织推出的基于工业以太网的开放式标准。它并非单一协议,而是一个协议族,根据实时性要求分为不同的类别。
a) 帧结构
PROFINET使用标准的以太网帧(IEEE 802.3),但在帧内定义了不同的数据区和报文头以实现实时通信。
PROFINET RT (实时) 帧结构:
特点: 在标准以太网帧中插入PROFINET数据和状态信息,通过软件优化绕过TCP/IP栈以减少延迟。
帧结构:
以太网头 (14 Bytes) VLAN标签 (4 Bytes, 可选,用于优先级) PN FrameID PN Data PN CRC 帧校验序列 (4 Bytes) 说明: RT数据直接在以太网帧上传输, bypass了TCP/UDP/IP层,减少了协议开销和处理时间。
PROFINET IRT (等时实时) 帧结构:
特点: 在硬件(如ASIC或专用网卡)层面实现,通过时间片机制为IRT通信预留固定的、周期性的时间窗口,与标准TCP/IP通信并行,互不干扰。
帧结构: 与RT类似,但依赖于时间同步和时间调度机制。
说明: IRT是实现高精度同步运动控制的关键。
b) 通信速率
标准以太网速率:100 Mbps 是最常见的配置,也支持 1 Gbps 和 10 Gbps。
c) 实时性
PROFINET RT:
性能: 循环周期可达 ~1ms,抖动 < 1ms。
应用: 适用于过程数据、IO控制等大部分工厂自动化场景。
PROFINET IRT:
性能: 循环周期可达 ~31.25 µs,抖动 < 1 µs。
应用: 适用于高精度同步运动控制(如多轴机器人、数控机床)。
确定性: 极高,通过硬件保证。
3. EtherCAT
EtherCAT 是一种采用“在线处理”或“飞行中处理”技术的超高速工业以太网协议。主站发送的报文在通过各个从站时,从站会实时地读取或写入属于自己的数据。
a) 帧结构
特点: 主站发送一个标准的以太网帧(通常是以太网类型 0x88A4),这个帧会依次经过网络中的每一个从站设备。
帧结构:
以太网头 (14 Bytes) EtherCAT头 (2 Bytes) 多个EtherCAT子报文 工作计数器 帧校验序列 (4 Bytes) EtherCAT子报文结构:
子报文头 数据域 WKC (工作计数器) 说明:
一个以太网帧内可以包含多个子报文,每个子报文服务于不同的从站或数据区。
从站处理经过它的数据(读或写),整个过程仅延迟纳秒级。
工作计数器 是一个关键机制,主站通过它来确认从站是否正确处理了数据。
b) 通信速率
标准以太网速率:100 Mbps(全双工)。
注意: 虽然物理速率与PROFINET相同,但由于其极低的协议开销和“一网到底”的通信模式,其有效数据吞吐率可超过90%,远高于其他协议。
c) 实时性
性能: 极致的高实时性。循环周期可达 < 100 µs,抖动可低于 < 1 µs。
机制:
飞行中处理: 报文不在从站节点停留,从站芯片在报文通过时直接处理数据,极大减少了延迟。
极低的协议开销: 有效数据与总报文长度的比率非常高。
分布式时钟: 提供高精度的时间同步(纳秒级),确保所有从站动作的同步性。
确定性: 极高。
总结对比表
| 特性/项目 | Modbus RTU/TCP | PROFINET | EtherCAT |
|---|---|---|---|
| 协议本质 | 应用层协议 | 基于工业以太网的自动化总线 | 基于工业以太网的现场总线 |
| 拓扑结构 | 主从式,星型/总线型 | 星型,树型 | 线型,树型,星型(需支持DC) |
| 帧结构特点 | RTU:简单,带CRC TCP:封装在TCP中,开销大 | 标准以太网帧,RT绕过TCP/IP,IRT硬件调度 | 标准以太网帧,内含多个子报文,"飞行中处理" |
| 典型通信速率 | RTU: 115.2 kbps TCP: 100 Mbps | 100 Mbps (主流), 1 Gbps | 100 Mbps (主流) |
| 实时性能 | ms ~ 100ms级 | RT: ~1ms IRT: ~31.25µs | < 100 µs |
| 确定性 | 低 | RT: 中,IRT: 高 | 极高 |
| 协议开销 | RTU: 低 TCP: 高 | RT: 中,IRT: 中 | 极低 |
| 主要应用领域 | 简单的IO控制,SCADA,楼宇自动化 | 广泛的工厂自动化,过程控制,机器人 | 高精度运动控制,高性能PLC,半导体设备 |
| 成本 | 低 | 中到高 | 中(从站芯片成本低) |
| 关键优势 | 简单,通用,易于实现,设备支持广泛 | 功能丰富,与IT融合性好,支持多种实时等级 | 速度极快,延迟极低,效率极高,拓扑灵活 |
如何选择?
选择 Modbus:
对实时性要求不高。
项目预算有限。
连接的是传统或简单的设备(如传感器、变频器)。
作为上层监控系统(SCADA)与PLC之间的通信协议。
选择 PROFINET:
需要一个功能全面、与IT系统集成度高的自动化网络。
应用场景复杂,需要同时处理实时IO数据、安全通信(PROFIsafe)、运动控制(IRT)和标准TCP/IP流量。
处于以西门子等支持PROFINET的厂商为主的生态系统中。
选择 EtherCAT:
对实时性和同步性有极致要求的应用,如超过100轴的精密数控机床、工业机器人、高速包装机械。
希望最大化网络带宽利用率,用最少的硬件资源控制大量的设备。
青睐其灵活的线型拓扑,可以节省交换机成本和布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