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news >正文

基于时频域霍夫变换的汽车雷达互干扰抑制——论文阅读

基于时频域霍夫变换的汽车雷达互干扰抑制

Y. Li, W. Zhang and L. Ji, “Automotive Radar Mutual Interference Mitigation Based on Power-Weighted Hough Transform in the Time-Frequency Domain,” in IEEE Transactions on Vehicular Technology, vol. 74, no. 3, pp. 3854-3869, March 2025, doi: 10.1109/TVT.2024.3489628.

随着高级驾驶辅助系统(ADAS)和自动驾驶技术的发展,毫米波雷达因其全天候、全天时的工作能力而成为不可或情的传感器。然而,道路上配备雷达的车辆密度迅速增加,导致雷达信号之间的相互干扰问题日益严重。这种干扰表现为瞬时、高功率的噪声,会严重降低雷达的目标检测性能,增加目标丢失的概率,对驾驶安全构成直接威胁。

本文提出了一种创新的干扰抑制方法,其核心思想是:目标回波干扰信号在经过FMCW雷达混频处理(解啁啾)后,在时频(TF)域中具有截然不同的结构特征。该方法利用霍夫变换(一种经典的直线检测技术)来精准识别并定位干扰在时频图上的线性结构,然后通过自回归(AR)模型恢复被干扰区域的有用信号。


核心数学模型:信号、回波与干扰

文章首先建立了线性调频连续波(FMCW)雷达的信号模型,这是理解干扰特性的基础。

1. FMCW发射信号 (st(t)s_t(t)st(t))

FMCW雷达发射的是一种“啁啾”信号,即频率随时间线性变化的信号。其数学表达式为:
st(t)=2Ptcos⁡[2π(fc+12kt)t]s_{t}(t) = \sqrt{2P_{t}}\cos[2\pi(f_{c}+\frac{1}{2}kt)t]st(t)=2Ptcos[2π(fc+21kt)t]
其中,PtP_tPt 是发射功率,fcf_cfc 是中心载频,kkk 是调频斜率,由带宽 BBB 和扫描时间 TTT 决定,即 k=B/Tk = B/Tk=B/T

2. 目标回波信号 (se(t)s_e(t)se(t))

目标回波是发射信号的延迟版本。电磁波经历了“雷达 -> 目标 -> 雷达”的双程传播,因此其功率 PeP_ePe 与距离 RRR 的四次方(1/R41/R^41/R4)成反比。

3. 干扰信号 (si(t)s_i(t)si(t))

干扰信号来自另一部(干扰)雷达,它通常具有不同的中心频率 fcif_{ci}fci 和调频斜率 kik_iki。其数学表达式为:
si(t)=2Picos⁡[2πfci(t−τi)+12ki(t−τi)2]s_{i}(t) = \sqrt{2P_{i}}\cos[2\pi f_{ci}(t-\tau_{i})+\frac{1}{2}k_{i}(t-\tau_{i})^{2}]si(t)=2Picos[2πfci(tτi)+21ki(tτi)2]
至关重要的是,干扰信号只经历了“干扰雷达 -> 本车雷达”的单程传播,因此其功率 PiP_iPi 仅与距离 RiR_iRi 的平方(1/Ri21/R_i^21/Ri2)成反比。

4. 信号干扰比 (SIR)

由于传播路径的差异(1/R41/R^41/R4 vs 1/Ri21/R_i^21/Ri2),干扰信号的功率衰减远慢于目标回波。这导致了极低的信号干扰比(SIR):
SIR=PePi=Ri2σ4πR4SIR = \frac{P_{e}}{P_{i}} = \frac{R_{i}^{2}\sigma}{4\pi R^{4}}SIR=PiPe=4πR4Ri2σ
如论文中的表I所示,一个100米处的干扰源(如另一辆车)产生的干扰功率可能比100米处目标回波的功率强 41dB,即使是2000米外的干扰源,其干扰功率也可能强 15dB。这意味着干扰信号的幅度远大于有用信号。

图1 展示了FMCW雷达系统的框图,接收信号 sr(t)s_r(t)sr(t) 是目标回波 se(t)s_e(t)se(t)、干扰 si(t)s_i(t)si(t) 和噪声 g(t)g(t)g(t) 的总和。

5. 差频信号 (Beat-Frequency Signal)

FMCW雷达的核心处理步骤是“解啁啾”(Dechirp),即将接收信号与本地参考信号(即发射信号 st(t)s_t(t)st(t))进行混频,然后通过一个低通滤波器(LPF)。这一步骤产生了关键的差频信号,也揭示了目标与干扰的根本区别:

  • 目标差频 (fbf_bfb):目标回波 se(t)s_e(t)se(t) 与参考信号 st(t)s_t(t)st(t) 混频后,由于二者具有相同的调频斜率 kkk,它们相减后 t2t^2t2 项被消除,产生一个恒定频率的信号。这个频率(fbf_bfb)与目标距离成正比:
    fb=kτf_{b} = k\taufb=kτ

  • 干扰差频 (fbif_{bi}fbi):干扰信号 si(t)s_i(t)si(t) 与参考信号 st(t)s_t(t)st(t) 混频后,由于二者的调频斜率不同(k≠kik \neq k_ik=ki),t2t^2t2 项无法消除。其差频信号仍然是一个LFM信号(即线性调频信号),其瞬时频率 fbif_{bi}fbi 是时间 ttt 的线性函数:
    fbi=fc−fci+kiτi+12(k−ki)tf_{bi} = f_{c}-f_{ci}+k_{i}\tau_{i}+\frac{1}{2}(k-k_{i})tfbi=fcfci+kiτi+21(kki)t

图2 极好地在视觉上总结了这一核心差异。

  • 上排 (解啁啾前) :目标回波和干扰都是倾斜的LFM信号。
  • 下排 (解啁啾后) :经过混频和LPF(黄色区域),目标回波(绿色) 变成了一条水平直线(恒定频率);而干扰信号(红色) 仍然是一条倾斜的直线(LFM信号),并且由于LPF的滤波,它在时间上是有限的。

论文的核心方法:功率加权霍夫变换与AR恢复

利用上述“目标是水平线,干扰是倾斜线”的关键物理特性,本文设计了一套精巧的干扰抑制流程。

1. 动机分析

现有的干扰检测方法(如基于恒定虚警率CFAR的方法)依赖于干扰的幅度远大于噪声,但在低信噪比(SNR)或弱干扰下性能会急剧下降。

本文的动机是,不应仅仅依赖幅度信息,更应利用干扰在时频域中清晰的结构信息(即直线)。通过在时频域上沿着所有可能的“直线”路径累积能量,即使是淹没在噪声中的微弱干扰直线,也能在其对应的参数空间中“积分”出一个强烈的峰值,从而被鲁棒地检测出来。

2. 步骤1:时频分析 (STFT)

首先,使用短时傅里叶变换(STFT)将接收到的差频信号 sr(n)s_r(n)sr(n) 转换到时频域,得到时频复矩阵 Sr(ζ,m)S_r(\zeta, m)Sr(ζ,m)
Sr(ζ,m)=∑n=−∞∞sr(n)w(n−ζD)e−j2πmNnS_{r}(\zeta,m) = \sum_{n=-\infty}^{\infty}s_{r}(n)w(n-\zeta D)e^{-j2\pi\frac{m}{N}n}Sr(ζ,m)=n=sr(n)w(nζD)ej2πNmn
其中 w(n)w(n)w(n) 是窗函数,ζ\zetaζ 是时间索引,mmm 是频率索引。然后,计算其功率谱图 P(ζ,m)=∣Sr(ζ,m)∣2P(\zeta,m) = |S_{r}(\zeta,m)|^{2}P(ζ,m)=Sr(ζ,m)2。这个功率谱图被视为一张“图像”输入到下一步。

3. 步骤2:功率加权霍夫变换 (Power-Weighted Hough Transform)

霍夫变换是图像处理中用于检测直线、圆等形状的经典算法。在标准霍夫变换中,一条直线可以用极坐标参数 (ρ,θ)(\rho, \theta)(ρ,θ) 来定义。

本文对经典霍夫变换进行了关键修改,使其“功率加权”。传统的霍夫变换只是对二值图像上的点进行计数,而本文的方法则是对时频功率谱 P(ζ,m)P(\zeta,m)P(ζ,m) 上的功率值进行累加。其累加器 HPH_PHP 的定义为:
HP(ρ,θ)=∑(ζ,m)∈PP(ζ,m)δ(ζ,m)H_{P}(\rho,\theta) = \sum_{(\zeta,m)\in P}P(\zeta,m)\delta(\zeta,m)HP(ρ,θ)=(ζ,m)PP(ζ,m)δ(ζ,m)
这个公式的含义是:对于 (ρ,θ)(\rho, \theta)(ρ,θ) 定义的每一条可能的直线,将该直线上所有时频单元 (ζ,m)(\zeta, m)(ζ,m) 的功率 P(ζ,m)P(\zeta,m)P(ζ,m) 相加,得到累积分数 HP(ρ,θ)H_P(\rho, \theta)HP(ρ,θ)。通过这种方式,干扰信号的能量在 HPH_PHP 参数空间中被显著累积,形成了尖锐的峰值,而噪声和目标回波(水平线,θ≈0\theta \approx 0θ0)则不会。通过检测这些峰值,就可以极其鲁棒地定位出时频域中的干扰直线,即使在低信噪比(SNR)或低干扰噪声比(INR)下也能成功。

4. 步骤3:干扰抑制与AR模型恢复

一旦通过霍夫变换检测到干扰直线的位置,就将这些时频单元的数据视为“污染”并丢弃。

然而,这些被丢弃的单元(“空洞”)中可能也包含有用的目标信号。为了在去除干扰的同时最大限度地保留目标信息,论文使用了自回归(AR)模型进行信号恢复。该模型假设当前时域样本可以由其邻近的样本线性预测得出。对于时频谱中的每一个频率通道 mmm,沿着时间轴 ζ\zetaζ 建立AR模型:
Srec(ζ~,m)=∑ζn=1qΨζnSr(ζ−ζn,m)+ϵS_{rec}(\tilde{\zeta},m) = \sum_{\zeta_{n}=1}^{q}\Psi_{\zeta_{n}}S_{r}(\zeta-\zeta_{n},m)+\epsilonSrec(ζ~,m)=ζn=1qΨζnSr(ζζn,m)+ϵ
其中 Ψ\PsiΨ 是预测系数。利用干扰区域邻近的“干净”数据估计出 Ψ\PsiΨ,然后用它来“插值”填充被挖空的干扰区域,从而恢复出被掩盖的目标信号。最后,将这个“净化”后的时频谱 Srec(ζ,m)S_{rec}(\zeta, m)Srec(ζ,m) 通过逆STFT(ISTFT)变换回时域 srec(n)s_{rec}(n)srec(n),得到无干扰的目标信号。


实验与结果分析

论文通过仿真和真实的硬件实验,将所提方法(Proposed)与七种其他主流方法(包括时域的Zeroing, CW, T-AR, IMAT, Wavelet和时频域的STFT-AR, CFAR-Burg)进行了全面对比。

评估指标

  • CS (余弦相似度) :衡量恢复信号与原始信号的相似度,越接近1越好。
  • EVM (误差向量幅度) :衡量恢复信号的失真,越小越好。
  • PSLR (峰值旁瓣比) / ISLR (积分旁瓣比) :衡量频谱的旁瓣水平,值越低(负得越多)表示干扰抑制得越干净。
1. 仿真实验 (Simulation)

A. 无噪声仿真

图3 展示了仿真的原始信号、LPF输出和ADC采样信号。图4 演示了所提方法的完整流程:(a) 含有干扰(两条倾斜线)和目标(一条水平线)的时频谱;(b) 霍夫参数空间中的功率累积结果,清晰地显示出三个峰值(对应三条干扰线,其中两条在ADC采样后发生了折叠);© 根据峰值检测到的干扰直线;(d) 干扰抑制和AR恢复后的干净时频谱,只留下了目标回波。

图5 对比了各方法在无噪声下的距离剖面。结果显示,时频域方法(STFT-AR, CFAR-Burg, Proposed)的性能远超时域方法。所提方法(Proposed,黑色虚线)的旁瓣最低,几乎与“地面试验”(Ground truth)完美重合。表III 的数据表明,所提方法的PSLR达到 -43.349 dB,显著优于CFAR-Burg的-39.130 dB。

B. 不同信噪比(SNR)下的鲁棒性测试 (关键对比)

这是最关键的对比。实验模拟了弱干扰(干扰功率与目标功率相同),并在-30dB到10dB的SNR下进行测试。

图6 的四张图(CS, EVM, PSLR, ISLR)

显示:

  • 在低SNR(< -15dB)时,所有方法的性能都下降。
  • 但STFT-AR和CFAR-Burg方法的性能是急剧下降
  • 所提方法(紫色线) 在极低的SNR下依然保持了出色的性能。例如,在-25dB的SNR下,所提方法的CS(余弦相似度)比其他两种TF方法高出约 16%

图7 展示了原因。在-5dB的SNR下:

  • © CFAR-Burg方法完全失效。它错误地将大量噪声识别为干扰(误报),并且未能检测到与目标回波重叠的干扰(漏报)。
  • (d) 所提方法 凭借其对“直线结构”的检测能力,无视噪声的干扰,准确地找到了两条干扰线。这证明了其在低SNR下的强大鲁棒性。

C. 运动目标仿真 (RD图)

此实验使用256个连续的Chirp来测试对运动目标的速度测量性能,这要求算法不仅能抑制干扰,还必须保持Chirp间的相位一致性

图8图9 的结果:

  • (b) 原始干扰数据中,目标(位于100m, 11m/s)完全被干扰淹没。
  • ©-(g) 时域方法全部失败,无法恢复目标。
  • (h) CFAR-Burg方法恢复了目标,但背景中仍有大量因误报和漏检导致的干扰残留,信噪比很差。
  • (i) 所提方法 完美地清除了干扰,得到了与(a)地面试验几乎一致的、极其干净的RD图。这证明该方法精确地抑制了干扰,同时完美地保持了信号的相位。
  • 表IV 的数据证实了这一点:所提方法在速度剖面上的PSLR( -52.459 dB )和ISLR( -38.637 dB )指标上均是最佳,遥遥领先于CFAR-Burg(-47.715 dB / -34.850 dB)。
2. 真实场景实验 (Real Scenario)

实验使用了三台77GHz雷达,一台作为受害雷达,两台作为干扰源。

A. 静态目标 (角反射器)

图11 展示了真实采集的信号,其时频图(b)验证了模型的正确性:目标(角反射器)是水平线,而两个干扰是倾斜线。
图12图13 的结果表明,在真实数据上,所提方法的旁瓣抑制性能(PSLR/ISLR)同样是最好的。
图14 再次暴露了CFAR-Burg方法的缺陷:© 在真实场景的密集干扰下,CFAR的检测器“失效”了,导致干扰漏检。而 (e) 所提方法利用结构信息,准确地定位了干扰。

B. 行人实验 (最关键的展示)

这是一个极具挑战性的场景:在两个强干扰源存在的情况下,检测一个在30-40米处行走的弱目标(行人)。

图15 是这篇论文最关键的结果:

  • (a) 在原始RD图中,干扰极强,行人完全不可见。
  • (b)-(f) 所有时域方法全部失败,无法检测到行人。
  • (g) CFAR-Burg方法由于干扰漏检,几乎检测不到行人,目标淹没在残留的干扰中。
  • (h) 所提方法 成功地抑制了所有强干扰,清晰地揭示了行人的位置和速度(图中标注的“Pedestrian”)。

讨论与结论

算法复杂度 (Runtime)
表VI 显示,所提方法(560.2ms)是所有方法中计算时间最长的,显著慢于CFAR-Burg(490.8ms)和时域方法(~5-15ms)。这是因为霍夫变换需要在二维参数空间中进行搜索和累加,计算量巨大。但作者指出,霍夫变换的计算网格是相互独立的,因此非常适合并行化处理(例如使用FPGA或GPU),在未来的实际车载芯片部署中,其运行时间可以被大幅缩短。

结论
本文分析了FMCW雷达干扰在解啁啾后于时频域上呈现的线性结构特征。基于此,提出了一种功率加权霍夫变换方法,它不依赖于干扰的幅度,而是通过在时频域累积干扰的结构功率来鲁棒地检测和定位干扰。结合AR模型进行信号恢复,该方法被证明在低SNR、低INR和干扰密集等极端条件下,其性能和鲁棒性均显著超越了现有的时域和时频域方法。最重要的是,在真实的行人检测实验中,该方法是唯一能够从强干扰中成功恢复弱目标的算法。


附录:数学推导

本文在正文中给出了信号模型和差频公式(Eq. 11, 12),但省略了它们是如何从混频器推导出来的。这里补充这一推导。

附录A: 目标回波差频 (fbf_bfb) 推导

1. 信号定义
根据论文 Eq. 1 和 Eq. 5,我们只看其相位项(忽略幅度和初始相位):

  • 参考信号相位φt(t)=2π(fct+12kt2)\varphi_t(t) = 2\pi(f_c t + \frac{1}{2}kt^2)φt(t)=2π(fct+21kt2)
  • 回波信号相位φe(t)=2π(fc(t−τ)+12k(t−τ)2)\varphi_e(t) = 2\pi(f_c(t-\tau) + \frac{1}{2}k(t-\tau)^2)φe(t)=2π(fc(tτ)+21k(tτ)2)

其中 τ=2R/c\tau = 2R/cτ=2R/c 是双程延迟。

2. 混频(Dechirp)
混频器将两个信号相乘。使用积化和差公式 cos⁡(A)cos⁡(B)=12[cos⁡(A+B)+cos⁡(A−B)]\cos(A)\cos(B) = \frac{1}{2}[\cos(A+B) + \cos(A-B)]cos(A)cos(B)=21[cos(A+B)+cos(AB)]

  • 和频项 (A+BA+BA+B)φt(t)+φe(t)\varphi_t(t) + \varphi_e(t)φt(t)+φe(t)。其频率约为 2fc2f_c2fc(例如 154 GHz),会被低通滤波器(LPF)完全滤除。
  • 差频项 (A−BA-BAB)φb(t)=φt(t)−φe(t)\varphi_b(t) = \varphi_t(t) - \varphi_e(t)φb(t)=φt(t)φe(t)。这是通过LPF的差频信号。

3. 推导差频相位 φb(t)\varphi_b(t)φb(t)
φb(t)=2π[(fct+12kt2)−(fc(t−τ)+12k(t−τ)2)]\varphi_b(t) = 2\pi \left[ (f_c t + \frac{1}{2}kt^2) - (f_c(t-\tau) + \frac{1}{2}k(t-\tau)^2) \right]φb(t)=2π[(fct+21kt2)(fc(tτ)+21k(tτ)2)]
展开 ttt 的相关项:
φb(t)=2π[(fct−fct+fcτ)+12k(t2−(t2−2tτ+τ2))]\varphi_b(t) = 2\pi \left[ (f_c t - f_c t + f_c \tau) + \frac{1}{2}k (t^2 - (t^2 - 2t\tau + \tau^2)) \right]φb(t)=2π[(fctfct+fcτ)+21k(t2(t22tτ+τ2))]
φb(t)=2π[fcτ+12k(2tτ−τ2)]\varphi_b(t) = 2\pi \left[ f_c \tau + \frac{1}{2}k (2t\tau - \tau^2) \right]φb(t)=2π[fcτ+21k(2tττ2)]
φb(t)=2π[(kτ)t+(fcτ−12kτ2)]\varphi_b(t) = 2\pi \left[ (k\tau)t + (f_c \tau - \frac{1}{2}k\tau^2) \right]φb(t)=2π[(kτ)t+(fcτ21kτ2)]

4. 求解瞬时频率 fbf_bfb
瞬时频率是相位对时间的导数除以 2π2\pi2π
fb(t)=12πdφb(t)dtf_b(t) = \frac{1}{2\pi} \frac{d\varphi_b(t)}{dt}fb(t)=2π1dtdφb(t)
fb(t)=12πddt(2π[(kτ)t+(fcτ−12kτ2)])f_b(t) = \frac{1}{2\pi} \frac{d}{dt} \left( 2\pi \left[ (k\tau)t + (f_c \tau - \frac{1}{2}k\tau^2) \right] \right)fb(t)=2π1dtd(2π[(kτ)t+(fcτ21kτ2)])
fb(t)=kτf_b(t) = k\taufb(t)=kτ

这证明了目标回波的差频是一个恒定频率 kτk\taukτ,与论文中的 Eq. 11 完全一致。式中的 fcτ−12kτ2f_c \tau - \frac{1}{2}k\tau^2fcτ21kτ2 是一个常数,对应论文 Eq. 13 中的恒定相位 Φb\Phi_bΦb

附录B: 干扰信号差频 (fbif_{bi}fbi) 分析

1. 信号定义

  • 参考信号相位φt(t)=2π(fct+12kt2)\varphi_t(t) = 2\pi(f_c t + \frac{1}{2}kt^2)φt(t)=2π(fct+21kt2)
  • 干扰信号相位φi(t)=2π(fci(t−τi)+12ki(t−τi)2)\varphi_i(t) = 2\pi(f_{ci}(t-\tau_i) + \frac{1}{2}k_i(t-\tau_i)^2)φi(t)=2π(fci(tτi)+21ki(tτi)2)

2. 混频与推导差频相位 φbi(t)\varphi_{bi}(t)φbi(t)
同样,我们只看差频项 φbi(t)=φt(t)−φi(t)\varphi_{bi}(t) = \varphi_t(t) - \varphi_i(t)φbi(t)=φt(t)φi(t)
φbi(t)=2π[(fct+12kt2)−(fci(t−τi)+12ki(t−τi)2)]\varphi_{bi}(t) = 2\pi \left[ (f_c t + \frac{1}{2}kt^2) - (f_{ci}(t-\tau_i) + \frac{1}{2}k_i(t-\tau_i)^2) \right]φbi(t)=2π[(fct+21kt2)(fci(tτi)+21ki(tτi)2)]
展开 ttt 的相关项:
φbi(t)=2π[fct+12kt2−(fcit−fciτi+12ki(t2−2tτi+τi2))]\varphi_{bi}(t) = 2\pi \left[ f_c t + \frac{1}{2}kt^2 - (f_{ci}t - f_{ci}\tau_i + \frac{1}{2}k_i(t^2 - 2t\tau_i + \tau_i^2)) \right]φbi(t)=2π[fct+21kt2(fcitfciτi+21ki(t22tτi+τi2))]
φbi(t)=2π[(fc−fci)t+(12k−12ki)t2+(kiτi)t+(fciτi−12kiτi2)]\varphi_{bi}(t) = 2\pi \left[ (f_c - f_{ci})t + (\frac{1}{2}k - \frac{1}{2}k_i)t^2 + (k_i \tau_i)t + (f_{ci}\tau_i - \frac{1}{2}k_i\tau_i^2) \right]φbi(t)=2π[(fcfci)t+(21k21ki)t2+(kiτi)t+(fciτi21kiτi2)]
整理为 ttt 的二次多项式:
φbi(t)=2π[12(k−ki)t2+(fc−fci+kiτi)t+(Constant terms)]\varphi_{bi}(t) = 2\pi \left[ \frac{1}{2}(k-k_i)t^2 + (f_c - f_{ci} + k_i \tau_i)t + (\text{Constant terms}) \right]φbi(t)=2π[21(kki)t2+(fcfci+kiτi)t+(Constant terms)]

3. 求解瞬时频率 fbif_{bi}fbi
fbi(t)=12πdφbi(t)dtf_{bi}(t) = \frac{1}{2\pi} \frac{d\varphi_{bi}(t)}{dt}fbi(t)=2π1dtdφbi(t)
fbi(t)=12πddt(2π[12(k−ki)t2+(fc−fci+kiτi)t+… ])f_{bi}(t) = \frac{1}{2\pi} \frac{d}{dt} \left( 2\pi \left[ \frac{1}{2}(k-k_i)t^2 + (f_c - f_{ci} + k_i \tau_i)t + \dots \right] \right)fbi(t)=2π1dtd(2π[21(kki)t2+(fcfci+kiτi)t+])
fbi(t)=(k−ki)t+(fc−fci+kiτi)f_{bi}(t) = (k-k_i)t + (f_c - f_{ci} + k_i \tau_i)fbi(t)=(kki)t+(fcfci+kiτi)

分析
这个推导结果表明,干扰差频 fbi(t)f_{bi}(t)fbi(t) 是时间 ttt线性函数(即LFM信号),其斜率为 (k−ki)(k-k_i)(kki)。这在物理上证实了论文的核心前提。

注:此推导结果 fbi=(fc−fci+kiτi)+(k−ki)tf_{bi} = (f_c - f_{ci} + k_i \tau_i) + (k-k_i)tfbi=(fcfci+kiτi)+(kki)t 与论文中的 Eq. 12 fbi=(fc−fci+kiτi)+12(k−ki)tf_{bi} = (f_c - f_{ci} + k_i \tau_i) + \frac{1}{2}(k-k_i)tfbi=(fcfci+kiτi)+21(kki)t 在系数上存在 12\frac{1}{2}21 的差异,这似乎是原文 Eq. 10Eq. 12 之间的一个常见笔误。然而,无论斜率是 (k−ki)(k-k_i)(kki) 还是 12(k−ki)\frac{1}{2}(k-k_i)21(kki),其关键物理特性——信号是一个瞬时频率随时间 ttt 线性变化的LFM信号——是完全成立的,这也是本文算法所依赖的根本基础。

http://www.dtcms.com/a/588932.html

相关文章:

  • 贵阳网站建设建站系统怎么找网站是由什么建的
  • 一本通网站1128题:图像模糊处理
  • DrissionPage遇到iframe
  • 基于信号分解的FMCW雷达相互干扰抑制——论文阅读
  • 未来的一些想法和规划
  • 线代强化NO3|线性方程组|特征值和特征向量|矩阵的相似性|实对称矩阵|二次型
  • K8S RD: Docker与Kubernetes运维核心技术整合指南
  • PERL Docker 容器化部署指南
  • root@lll:/data# sudo docker compose up -d 输入这个命令 控制台一直没有任何的反应 我需要如何排查呢?
  • 佛山白坭网站建设wordpress加密修改密码
  • 网站主体必须要与域名注册人相同医院做网站的意义
  • tcprewrite使用方法
  • Rust 练习册 :探索三角形的几何世界
  • SPT:选择性提示调优——让模型自动学习最佳提示插入策略
  • 【Linux篇】信号从哪来?到哪去?—— Linux信号的产生方式与保存机制
  • linux服务-firewalld原理及示例详解
  • 数学基础---四元数
  • 《jQuery Prettydate》深入解析与应用
  • 开发公司自己买自己的商品房西安seo外包机构
  • 【数据结构】单调栈(模板 + 练习)
  • 整体设计 全面梳理复盘 之26 九宫格框架与一体化开发 编程 之5
  • LeetCode算法学习之有效的字母异位词
  • 【算法】递归算法的深度实践:深度优先搜索(DFS)从原理到LeetCode实战
  • BFS 图论【各种题型+对应LeetCode习题练习】
  • 威联通怎么建设网站人类命运共同体
  • 【ElasticSearch实用篇-05】基于脚本script打分
  • 微前端框架选型
  • Java 17 密封类(Sealed Classes)实战:从类型安全到架构解耦的范式升级
  • 保健品网站模板wordpress简约主题分享
  • 前端低代码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