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生产组织 | 零部件加工→组装,工序可中断(如汽车焊接与总装可分车间独立执行) | 连续化学反应 / 物理变化,生产过程不可中断(如炼油厂原油蒸馏需 24 小时连续运行,停机损失极高) |
| 产品形态 | 固体、可拆分(如手机由屏幕、主板等独立组件构成,拆解后可单独维修) | 液体 / 气体 / 粉状(如药品为颗粒 / 溶液、化工产品为液态原料,形态不可逆) |
| 批量特点 | 多品种小批量(如电子厂同时生产 10 款手机型号,单款批量 500-1000 台) | 少品种大批量(如化工厂年产 10 万吨聚乙烯,单批次产量达 5000 吨) |
| BOM 特性 | 多层级复杂结构(如汽车 BOM 分 5-8 层,包含 3 万 + 零部件,需区分替代料、可选配置) | 简单配方型结构(如 1 吨药品配方为 A 原料 800kg+B 原料 200kg,无复杂层级,需精确控制配比) |
| 管控重点 | 物料齐套、装配顺序(如汽车总装需按 “底盘→动力→内饰” 顺序装配,缺任一零件即停工) | 参数控制、批次稳定性(如制药反应需严格控制温度 150±2℃、压力 2.0±0.1bar,确保批次间质量一致) |
| 生产计划模式 | 按订单 / 工单排程,支持插单与快速换型(如电子厂接到急单后,调整排程优先生产,换型时间需控制在 30 分钟内) | 按批次 / 周期排程,计划刚性强(如炼油厂按 “季度生产周期” 制定计划,调整需停产切换,成本高) |
| 物料管理逻辑 | 离散物料管控,按 BOM 领料防错(如手机组装扫码领用屏幕,系统校验 “屏幕型号与工单匹配”,避免错料) | 连续物料管控,按配方动态投料(如反应釜投料时,系统实时计算原料用量,同步调整进料阀门开度) |
| 设备管理重点 | 通用设备为主(如数控机床可加工多种零件),维护侧重预防性保养(如每运行 1000 小时换刀具) | 专用设备为主(如反应釜、精馏塔仅用于特定工艺),维护侧重连续运行保障(如 24 小时监控轴承温度,避免停机) |
| 质量管控方式 | 抽样检验 + 返工返修(如每小时抽检 5 件电路板,不合格品可重新焊接修复) | 在线实时检测 + 批次留样(如药品生产中 pH 传感器实时监控,每批次强制留样 3 年,不合格品多直接报废) |
| 数据采集特点 | 间歇式采集(如工单完工报工、工序扫码记录,采集频率 5-30 分钟 / 次) | 连续式采集(如温度、压力、流量数据 1-10 秒 / 次,需实时传输至 MES,异常立即报警) |
| 成本核算方式 | 按工单逐层累积(从零件加工成本→组件装配成本→成品总成本,人工 / 设备成本分摊至具体工单) | 按批次平行结转(原料成本占比 70-80%,人工 / 能耗成本按批次总产量分摊,无需逐层核算) |
| 合规核心要求 | 行业质量标准(如汽车 IATF16949、电子 RoHS),侧重产品追溯与过程记录 | 强监管合规(如制药 GMP、化工环保标准),侧重批次全链路追溯、电子签名与数据不可篡改 |
| 订单响应速度 | 快(多品种切换灵活,如电子厂 2 小时内完成某款耳机工单切换) | 慢(调整产品需改变配方 / 工艺,如化工厂切换产品需清洗设备,耗时 1-3 天) |
| 异常处理逻辑 | 局部异常不影响全局(如某装配工位故障,可临时调整至其他工位生产) | 局部异常易引发全局停机(如反应釜温度失控,需立即停止整个生产线,避免安全事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