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语言设计模式:解释器模式详解
更多内容请见:100天Go语言从入门到精通系列-专栏介绍和目录
文章目录
-
- 一、解释器模式概述
-
- 1.1 解释器模式介绍
- 1.2 模式核心概念
- 1.3 UML 类图
- 1.4 优缺点分析
- 二、Go语言实现解释器模式
-
- 2.1 步骤 1: 定义抽象表达式和上下文
- 2.2 步骤 2: 实现终结符表达式
- 2.3 步骤 3: 实现非终结符表达式
- 2.4 步骤 4: 客户端代码与演示
- 2.5 完整代码
- 2.6 执行结果及分析
一、解释器模式概述
1.1 解释器模式介绍
解释器模式是一种行为设计模式,它给定一种语言,定义它的文法的一种表示,并定义一个解释器,这个解释器使用该表示来解释语言中的句子。这是一个在特定领域(如编译器、规则引擎、SQL解析)中非常强大但不太常用的模式。
简单来说,就是为某种语言或规则创建一个解释器。当你需要根据一套规则来解析和执行输入的文本或表达式时,这个模式就非常有用。
1.2 模式核心概念
解释器模式通常包含以下几个核心角色:
- AbstractExpression (抽象表达式):
- 声明一个抽象的解释操作
Interpret,这个接口为所有具体表达式共享。
- 声明一个抽象的解释操作
- TerminalExpression (终结符表达式):
- 实现与文法中的终结符相关的解释操作。
- 文法中的每一个终结符都有一个具体终结符表达式与之对应。例如,在算术表达式
a + b中,变量a和b就是终结符。
- NonterminalExpression (非终结符表达式):
- 实现与文法中的非终结符相关的解释操作。
- 非终结符表达式通常是一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