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时空大数据平台:释放时空信息数据价值
方案简介
智慧时空大数据平台针对数字政府建设中对统一时空信息服务平台的信息查询分析、管理的需求,充分发挥高分和北斗卫星的空天大数据优势,运用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物联网、区块链等新一代信息技术,打破各级各部门信息壁垒,构建多源异构数据采集、处理、分析、展现、治理等能力,为智慧城市、数字政府和数字乡村建设等焦点工程提供有力支撑。
智慧时空大数据平台的组成包括设施层、云化服务层、数据层、服务层和应用层,按照“统一框架、分布式、可组合、微服务、高可用和可扩展”的原则,设计相关的系统开发规范和集成规范,形成统一的接口交互规则,促成时空大数据的高效汇聚、有效管理、分析应用和价值实现。

智慧时空大数据平台聚焦卫星遥感、高性能计算、数据封装等多个领域的交叉融合与创新应用,为不同业务场景下的复杂挑战提供可落地的技术路径。
时空大数据汇聚治理
提供高通量实时/非实时数据接入治理能力,支持海量多源异构数据的接收、质检、转换、处理和分发,提供流式计算引擎,能够快速高效地进行流式数据的实时治理,支持流式计算任务配置和管理。丰富全面的数据参数配置,便捷高效的数据转换手段,能够快速适应各行业的业务系统以及海量多源异构数据的汇聚治理要求。

时空大数据存储管理
基于分布式异构高性能数据库,实现时空大数据的分布式存储、高效存取、精确检索和并发响应,提供数据管理和数据迁移能力。

时空大数据共享服务
时空大数据共享服务引擎基于内置的地理空间信息服务引擎和时空数据库iBEST-DB,并与传统非空间数据服务能力结合在一起,提供数据共享和实时数据订阅服务能力,建立时空数据统一化的服务管理和数据共享交换体系。支持数据快速申请、服务发布、服务管理、服务授权控制和服务代理资源池等功能。

时空大数据云计算
基于Kubernetes云原生技术,托管物理服务器硬件设施所有CPU核心、内存、硬盘等资源并利用容器化技术,实现所有服务和组件在隔离的容器化环境中运行。

北斗时空融合服务
依托中科星图自研的高性能时空数据库iBEST-DB和北斗时空服务引擎,提供对空间数据的北斗网格位置编码和高性能空间计算分析服务。针对网格数据模型,在iBEST-DB数据库中分别实现了基于B-Tree和倒排索引的空间索引,可通过网格提供海量空间数据的快速索引能力。

智慧时空大数据平台具有多源数据接入、实时更新、稳定集成的特性,为各业务的数据整合提供高效通道。
空天大数据优势
充分发挥高分和北斗卫星的空天大数据资源优势,无缝引接空天大数据,并与城市业务数据深度融合。
时空数据高效查询计算
支持“一码标记全球”;支持空间数据的一键穿透查询;支持基于北斗网格的并行计算、仿真和模拟。
多源异构数据广泛兼容
支持20+种DB、MQ队列、Socket协议、文件存储源等数据引接;支持10+种格式文件数据解析;支持20+数据治理算子并可基于业务二次开发动态上传扩展算子。
高可用的云原生架构
支持基于容器技术、可轻量化/可规模化;支持服务资源灵活配置、高效编排;支持健康监测、资源监控、在线升级热更新。
高并发高性能计算
并发服务请求数>100万+;每秒亿级实时数据并行计算;10万+并行计算实例。
查询检索实时快捷
PB级数据低延时调度、秒级实时检索;1亿数据量下对0.5°*0.5°随机区域点线面体网格数据查询时间均小于50ms。
数据高可靠
数据多节点多副本灾备可靠性保障;时间点恢复、快照恢复读写分离、自动数据同步;TB级数据容灾恢复时间小于30分钟。
典型案例
智慧应急资源一张图:以全域感知赋能应急指挥
面向自然灾害、安全生产、公共卫生各类突发事件,依托智慧时空大数据平台,发挥物联网实时感知数据汇聚治理优势,针对灾害风险监测、日常值班值守、应急综合管理和应急协同指挥等应急保障任务,建设标准化的数据管理体系、数字化的风险监测体系、智能化的预案分析机制、全局化的态势显示系统和一体化的协同指挥平台,为新阶段应急管理事业的发展提供基础平台支撑。

综上所述,智慧时空大数据平台依托地理信息系统、大数据、云计算等先进技术,为数字政府建设打造出集数据收集、统计、挖掘、计算和应用为一体时空信息底座。由智慧应急资源一张图的项目实践可以看出,该平台已在时空大数据的统一汇聚、灵活治理、安全存储、高效管理和智能分析等环节展现出强有力的支撑能力。未来,星图云开放平台还将持续完善时空数据建模、计算、解析能力,不断提升平台对多维时空信息的处理效率和服务精度,拓展平台在政务领域的应用边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