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信创的里程碑:浙江省人民医院异构多活容灾架构的突破与启示
医疗信创的里程碑:浙江省人民医院异构多活容灾架构的突破与启示
在数字化浪潮席卷各行各业的今天,医疗行业的信息化建设不仅关乎服务效率,更直接关系到患者的生命安全与医疗数据的隐私保护。作为浙江省卫健系统信创的“领头雁”,浙江省人民医院(以下简称“浙人医”)通过创新性的异构多院区多活容灾架构,实现了从单系统突破到全栈国产化的跨越式发展。这一实践不仅为医疗行业信创建设树立了新标杆,更为多院区集团化医院的数字化转型探索出了一条可行之路。
 
一、背景与挑战:多院区医院的信创突围
浙人医是浙江省规模最大、实力最强的综合性三甲医院,拥有朝晖、望江山、越城、富阳四大已运行院区,以及滨江、萧山两个在建院区和八家全面托管的分院。其业务横跨杭州、绍兴两地,庞大的体量与复杂的业务结构使其成为浙江省卫健系统信创试点的核心选择。
 
然而,多院区集团化医院的信创改造面临着诸多挑战。首先,各院区之间的数据兼容与互通难度高,系统异构性问题突出。其次,信创改造过程中必须确保业务连续性,任何中断都可能影响医疗服务的正常开展。此外,跨院区甚至跨城市的协同需求对数据库的容灾能力提出了极高要求,需要支持异构同步双写、多活容灾和负载均衡等功能。
在政策要求与业务需求的双重驱动下,浙人医信息化团队选择以越城院区建设为契机,启动信创改造。经过反复论证,医院最终将LIS系统(实验室信息系统)作为信创建设的首个攻坚目标。这一选择基于三方面考量:第一,LIS系统是医疗核心系统之一,连接检验科室与临床科室,其效率直接关系到患者体验;第二,LIS系统数据规模适中,业务场景集中,迁移风险可控;第三,LIS系统与院内其他业务系统和设备对接广泛,其成功经验可为后续全栈信创改造提供参考。
二、技术突破:异构多活容灾架构的构建
在数据库选型过程中,浙人医将产品成熟度、与原有Oracle数据库的兼容性、易用性和可维护性作为关键指标。经过多方比较,医院最终选择了金仓数据库。金仓数据库在医疗行业拥有丰富的应用经验,曾服务于301医院云HIS系统、陕西西京医院PACS系统等多个重大项目,在医疗行业蝉联国产数据库销量榜首。其多模、多场景的特性能够满足多种数据库改造需求,实现技术栈收敛。
基于金仓数据库,浙人医构建了国内首个LIS国产化异构数据多院区多活容灾架构。这一架构的创新性体现在四个方面:
-  异构组网 
 信创完成后,金仓数据库成为业务承载的主力,而原非信创数据库仍保持活跃,双轨同步运行。这种设计既确保了系统的平滑过渡,又为突发情况提供了回退方案。
-  多活容灾 
 通过引入多活容灾架构,浙人医实现了多院区互为灾备和负载均衡。故障发生时,系统无需手动切换,可自动完成故障转移,实现了RTO(恢复时间目标)≤10分钟、RPO(恢复点目标)=0的容灾目标,达到了医院信息系统灾难恢复能力的6级标准。
-  多写同步 
 基于业务存量数据校验和增量数据校验技术,各数据中心通过KFS工具实现环状数据同步。这种设计不仅提升了系统的容灾能力,还确保了数据的一致性和完整性。
-  卫星方案 
 针对小型院区,浙人医布置了轻量化卫星站,通过小型化节点保留核心功能,减少对网络的依赖,提升应急能力。
  
在数据迁移阶段,浙人医采用了双轨并行、分阶段推进的方案。迁移至金仓数据库后,原非信创系统作为备用数据库保持活跃,遇有突发情况可随时切换回原系统。此外,医院还围绕故障应急进行了多轮演练,模拟了主库故障、集群故障、网络中断等多种场景,确保系统切换万无一失。
2023年10月,浙人医完成LIS系统国产化适配;2024年4月,同步完成双活+应急方案系统改造;5月,系统在越城院区正式上线。目前,浙人医LIS系统已在越城、朝晖、望江山、富阳四大院区实现互相双向同步,成为国内首个LIS国产化异构数据多院区多活改造案例。
 
三、成效与影响:从单点突破到全栈信创
LIS系统的成功迁移,为浙人医全栈信创建设奠定了坚实基础。今年新启用的富阳院区,成为浙江省首个医疗全栈信创样板间。该院区的服务器操作系统涵盖麒麟、统信、龙蜥、欧拉等国产系统,桌面操作系统以中科方德、统信为主,金仓数据库则为核心业务系统提供数据底座支撑。
 
富阳院区的信创实践与浙江省健康云建设规划深度契合。院区信息机房在本地建设,作为健康云的计算节点和容灾中心之一,医院按需从健康云购买服务。依托富阳院区的原生云生态,HIS、EMR、LIS、PACS等业务系统均已实现云化部署。
试运行以来,富阳院区系统每小时访问量达40多万次,数据库IOPS(每秒读写操作数)超过1万。与原系统相比,数据调用时间平均缩短0.8秒,效率提升60%。业务高峰时,系统响应延迟时间≤0.3秒,为患者和医护人员提供了更高效、更快速的服务体验。
 
四、启示与展望:医疗信创的未来路径
浙人医的实践为医疗行业信创建设提供了重要启示。首先,信创改造应以业务需求为导向,选择影响范围可控、可复制性强的系统作为突破口,形成以点带面、循序渐进的良性循环。其次,技术选型应注重产品的成熟度与生态兼容性,确保系统的平滑迁移与稳定运行。最后,多院区医院应充分利用其规模优势,构建多活容灾架构,提升系统的可靠性和业务连续性。
未来,随着医疗信息化的深入发展,信创建设将不再局限于单点系统的改造,而是向全栈化、云化、智能化方向演进。浙人医与电科金仓的合作模式,为其他医疗机构提供了可复制的实践样本。通过构建自主可控的医疗信息化体系,医疗机构不仅能够提升服务效率,还能更好地保障数据安全与患者隐私。
五、结语
浙江省人民医院通过异构多院区多活容灾架构的创新实践,实现了从单系统突破到全栈国产化的跨越式发展。其成功不仅体现了技术创新的力量,更展现了医疗机构在数字化转型中的前瞻性与执行力。作为全国最年轻的省人民医院,浙人医在学科建设、人才培养、集团化发展和数智赋能方面走在了全国前列。其信创实践,无疑将为我国医疗行业的数字化转型注入新的动力。
在信息化与智能化深度融合的时代,浙人医的探索为医疗行业树立了榜样。未来,随着更多医疗机构的加入与创新,中国医疗信创生态将日益完善,为守护人民健康福祉贡献更多力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