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news >正文

中间件实现任务去重与精细化分发:设计模式与常见陷阱

一、从设计模式谈起:任务去重这件小事,其实不小

在大多数抓取项目里,任务去重看上去是个再普通不过的小功能。可当采集规模一旦上到成千上万条请求,它的影响就不止是“多爬了几次网页”这么简单,而是直接关系到 系统性能、代理池成本、甚至数据准确性

在软件架构的世界里,这类问题其实早就有对应的思路,那就是 责任链模式(Chain of Responsibility)

想象一下,你在流水线上检验产品。每一层质检员都负责不同的环节,有人检查尺寸,有人看外观,有人测性能。任务从一头进来,层层检查、层层传递。
在我们的抓取系统里,请求就像那条流水线上的产品,而每个“质检员”——也就是中间件——都承担不同的逻辑,比如:

  • 有的负责判断这个请求是不是重复的;
  • 有的负责选择该用哪个代理去抓;
  • 还有的可能决定,这个任务是不是优先级更高。

这样的解耦让整个系统更干净、更有条理,也方便以后扩展或替换任何一个模块。

二、把架构映射到抓取系统:去重与分发的隐形逻辑

如果你做过分布式采集,肯定见过那种“任务爆炸”的场面:
同一个关键词被多个节点同时抓,结果浪费了带宽、代理、CPU,还导致数据库里一堆重复数据。

要解决这个问题,单纯在抓取逻辑里加个 if not in 远远不够。
更优雅的方式,是借助设计模式,把复杂逻辑拆分成一组能协同工作的“模块”,各司其职。

比如可以这么类比:

模块对应的设计模式作用
去重中间件单例 + 责任链负责判定请求是否重复,并阻止重复抓取
分发中间件策略模式根据关键词、代理负载等条件分配任务
调度控制器观察者模式实时监控任务完成率,并动态调整策略

这样的设计并不只是让代码更“学术”,它能让系统在面对复杂情况时更稳、更灵活。
比如,一个节点挂了,任务可以自动被分发到其他代理上;某个关键词短时间内重复提交,也会被过滤掉。

三、动手实践:让抓取系统学会“思考”

说理论容易,关键是怎么落地。
我们可以用 eBay 的商品搜索页面作为实验场景,试着让一个简单的抓取具备“去重 + 分发”的能力。

它的运行逻辑大致是这样:

  1. 先生成一批关键词搜索任务;
  2. 每个任务在执行前先经过去重中间件过滤;
  3. 通过分发中间件选择代理(这里我们使用爬虫代理服务);
  4. 携带代理和伪装信息发起请求;
  5. 最后解析商品标题、价格、发货地点和上架时间。

代码如下:

import hashlib
import json
import random
import requests
from bs4 import BeautifulSoup
from urllib.parse import quote# ========= 代理配置(亿牛云示例 www.16yun.cn) =========
PROXY_HOST = "proxy.16yun.com"
PROXY_PORT = "3100"
PROXY_USER = "16YUN"
PROXY_PASS = "16IP"def get_proxy():"""生成带认证的代理配置"""return {"http": f"http://{PROXY_USER}:{PROXY_PASS}@{PROXY_HOST}:{PROXY_PORT}","https": f"http://{PROXY_USER}:{PROXY_PASS}@{PROXY_HOST}:{PROXY_PORT}"}# ========= 去重中间件 =========
class DeduplicationMiddleware:"""任务去重逻辑"""def __init__(self):self.visited = set()def is_duplicate(self, url):key = hashlib.md5(url.encode('utf-8')).hexdigest()if key in self.visited:return Trueself.visited.add(key)return False# ========= 分发中间件 =========
class DistributionMiddleware:"""根据任务特征选择代理"""def select_proxy(self, keyword):# 简单策略:根据关键词长度动态分配return get_proxy()# ========= 爬虫核心逻辑 =========
class EbaySpider:def __init__(self, keywords):self.keywords = keywordsself.dedup = DeduplicationMiddleware()self.dist = DistributionMiddleware()self.headers = {"User-Agent": random.choice(["Mozilla/5.0 (Windows NT 10.0; Win64; x64)","Mozilla/5.0 (Macintosh; Intel Mac OS X 10_15_7)"]),"Accept-Language": "en-US,en;q=0.9"}def fetch(self, keyword):search_url = f"https://www.ebay.com/sch/i.html?_nkw={quote(keyword)}"if self.dedup.is_duplicate(search_url):print(f"跳过重复任务:{keyword}")returnproxies = self.dist.select_proxy(keyword)try:response = requests.get(search_url, headers=self.headers, proxies=proxies, timeout=10)response.raise_for_status()self.parse(response.text, keyword)except Exception as e:print(f"抓取失败:{keyword} -> {e}")def parse(self, html, keyword):soup = BeautifulSoup(html, "html.parser")items = soup.select(".s-item")for item in items:title = item.select_one(".s-item__title")price = item.select_one(".s-item__price")location = item.select_one(".s-item__location")time = item.select_one(".s-item__listingDate")data = {"keyword": keyword,"title": title.text.strip() if title else None,"price": price.text.strip() if price else None,"location": location.text.strip() if location else None,"time": time.text.strip() if time else None}print(json.dumps(data, ensure_ascii=False))def run(self):for kw in self.keywords:self.fetch(kw)# ========= 运行入口 =========
if __name__ == "__main__":keywords = ["laptop", "headphones", "watch", "camera"]spider = EbaySpider(keywords)spider.run()

运行之后,你会发现它的行为更像一个有判断力的系统:
不会重复抓取同一个搜索词,也会在代理之间智能分配流量。

四、从工具到思维:中间件的价值不止于“省事”

写中间件的过程,某种程度上像是在给系统装上“神经系统”。
它能判断、能决策、还能不断学习。

对于采集来说,这种能力非常宝贵,因为网络环境变化太快,网站结构、反爬机制、请求参数都在不停调整。
如果系统本身能通过中间件层做策略分离,就能在修改逻辑时保持底层稳定。

更深层的意义在于——
我们开始不只是“写代码去抓数据”,而是 在构建一个有调度、有反馈、有演化能力的数据系统
去重,是让系统不浪费;分发,是让资源更高效;中间件,就是让这一切井然有序的关键角色。

五、结语:技术的艺术感,藏在细节里

中间件的设计,不只是写几行逻辑判断,更是一种系统思维的体现。
当我们用设计模式去思考抓取问题,代码就从“能跑”变成了“能成长”。

很多人觉得抓取只是技术活,但其实做得久了你会发现,它更像一门关于 秩序与复杂性管理的艺术
而中间件——正是维持这种秩序的那双看不见的手。

http://www.dtcms.com/a/519476.html

相关文章:

  • (补)CNN 模型搭建与训练:PyTorch 实战 CIFAR10 任务的应用
  • spring篇:一文读懂spring:工作原理之核心技术解析
  • docker 原理
  • 龙岩网站开发较好的公司王战山
  • vllm论文中figure3每个块的区别
  • 西安营销网站建设公司厦门建设局官网
  • 机器视觉的锂电池叠片应用
  • Rhino(犀牛)转换为 3DXML 全指南:迪威模型网在线实操 + 本地方案
  • react报错Cannot find module ‘ajv/dist/compile/codegen‘
  • uv如何配置阿里云源在 pyproject.toml 中 或在 uv.toml 中
  • 【算法】排序算法汇总1
  • 学习笔记 | 图论基础
  • 苏州要服务网站建设视频网站建设多少钱
  • Flink 使用 RocksDB 作为状态后端存储的原因详解
  • 历经一载编程路,褪去青涩踏新程
  • 面试随想录4:吉贝克后端
  • 使用Python操作你的手机(Appium入门)
  • Spire.Doc 实践指南:将Word 文档转换为 XML
  • 【2B篇】阿里通义 Qwen3-VL 新增 2B、32B 两个模型尺寸,手机也能轻松运行
  • 目标检测YOLO实战应用案例100讲-基于多模态和多模型融合 的三维目标检测
  • 【成长纪实】从“Hello World”到分布式实战的进阶之路
  • 图论理论基础(1)
  • 开源 Linux 服务器与中间件(十)Mqtt协议和Emqx服务器安装测试
  • 网站建设实践鉴定手机网站建设讯息
  • 网站管理文档怎么写晚上睡不着看点害羞的东西app
  • uni-app 广告弹窗最佳实践:不扰民、可控制频次、含完整源码
  • 使用eNSP模拟器搭建网络拓扑结构(笔记2):从 0 到 1 掌握华为网络仿真
  • UniApp 多页面编译优化:编译时间从10分钟到1分钟
  • C++变量与函数命名规范技术指南 (基于华为编码规范与现代C++最佳实践)
  • ELK1——elasticsearc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