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长音与鼓点”看雷达:连续波雷达与脉冲雷达的原理、公式与工程取舍
从“长音与鼓点”看雷达:连续波雷达与脉冲雷达的原理、公式与工程取舍
前言
如果把目标探测比作在黑夜里“听见并判断远处物体的位置与运动”,那么连续波(Continuous Wave, CW)雷达像是一声持续的长音,通过回声中的音调变化来判断目标在靠近还是远离;而脉冲(Pulse)雷达更像一连串有节奏的鼓点,用每一次“点”的往返时间丈量距离,并通过一串鼓点的细微频率变化来估计速度。
正文
1. 雷达的共同物理基础
1.1 电磁波往返与基本几何
目标距离由电磁波往返传播时间决定。
R=cτ2R=\frac{c\tau}{2} R=2cτ
-
RRR:目标与雷达之间的径向距离mmm;
-
ccc:光速,约 3×108m/s3\times 10^8\ \text{m/s}3×108 m/s;
-
τ\tauτ:发射与接收回波之间的时间差sss。
1.2 单站雷达的多普勒效应
相对径向运动引起回波频率偏移:
fd=2vλf_d=\frac{2v}{\lambda} fd=λ2v
-
fdf_dfd:多普勒频移HzHzHz;
-
vvv:目标相对雷达的径向速度m/sm/sm/s,朝向雷达为正;
-
λ\lambdaλ:工作波长mmm,λ=c/fc\lambda=c/f_cλ=c/fc;
-
fcf_cfc:载频HzHzHz。
类比:速度信息就像“救护车警笛”的音高变化,靠近变高、远离变低。
1.3(简化)雷达方程
单站情况下、各向同性目标的接收功率(自由空间、单脉冲或单位时间平均意义下)为:
Pr=PtGtGrλ2σ(4π)3R4LP_r=\frac{P_tG_tG_r\lambda^2\sigma}{(4\pi)^3R^4L} Pr=(4π)3R4LPtGtGrλ2σ
-
PrP_rPr:接收功率WWW;
-
PtP_tPt:发射功率WWW;
-
Gt,GrG_t, G_rGt,Gr:发射/接收天线增益(线性量纲);
-
λ\lambdaλ:波长mmm;
-
σ\sigmaσ:目标雷达散射截面m2m^2m2;
-
RRR:距离mmm;
-
LLL:综合损耗(线性量纲),含大气、硬件、指向误差等。
2. 连续波雷达(CW Radar)
2.1 恒频连续波(纯CW):只测速度,不测距离
纯CW持续发射单一载频,利用多普勒测速:
fd=2vλf_d=\frac{2v}{\lambda} fd=λ2v
- fd,v,λf_d, v, \lambdafd,v,λ 含义同上。
由于没有“起止时刻”,纯CW无法直接测距——好比只听到“长音”,却不知道声源从何时开始发出。
应用:测速雷达枪、转速测量等。
2.2 频率调制连续波(FMCW):同时测距与测速
FMCW 在每个“啁啾(chirp)”内按斜率 SSS 线性扫频:
s(t)=cos(2π[f0t+12St2]),0≤t≤Tchirps(t)=\cos\bigl(2\pi\bigl[f_0 t+\tfrac{1}{2}S t^2\bigr]\bigr),\quad 0\le t\le T_{\text{chirp}} s(t)=cos(2π[f0t+21St2]),0≤t≤Tchirp
-
s(t)s(t)s(t):发射信号;
-
f0f_0f0:起始频率HzHzHz;
-
SSS:调频斜率Hz/sHz/sHz/s;
-
TchirpT_{\text{chirp}}Tchirp:单个啁啾时长sss。
将回波与本振相乘“解调”(de-chirp)后得到拍频:
fb≈2SRc±fdf_b \approx \frac{2SR}{c} \pm f_d fb≈c2SR±fd
-
fbf_bfb:拍频(HzHzHz,快拍频率);
-
S,R,cS, R, cS,R,c 含义同上;
-
fdf_dfd:多普勒频移HzHzHz;
-
符号“±\pm±”表明上扫/下扫时多普勒项符号相反,可用一对三角形啁啾分离距离与速度耦合。
距离分辨率(由总扫频带宽 BBB 决定):
ΔR=c2B,B=STchirp\Delta R=\frac{c}{2B},\qquad B=ST_{\text{chirp}} ΔR=2Bc,B=STchirp
-
ΔR\Delta RΔR:两目标可分辨的最小距离间隔mmm;
-
BBB:单啁啾内的有效带宽HzHzHz。
速度信息通过跨啁啾的相位演化获取。若一帧含 NNN 个啁啾、等间隔重复,则无模糊最大速度近似为:
vmax≈λ4Tchirpv_{\max}\approx \frac{\lambda}{4T_{\text{chirp}}} vmax≈4Tchirpλ
-
vmaxv_{\max}vmax:可无混叠估计的最大速度m/sm/sm/s;
-
λ,Tchirp\lambda, T_{\text{chirp}}λ,Tchirp 含义同上。
给定相干观测时间 Tobs=NTchirpT_{\text{obs}}=NT_{\text{chirp}}Tobs=NTchirp,理想化速度分辨率可近似为:
Δv≈λ2Tobs\Delta v \approx \frac{\lambda}{2T_{\text{obs}}} Δv≈2Tobsλ
-
Δv\Delta vΔv:最小可分辨速度间隔m/sm/sm/s;
-
TobsT_{\text{obs}}Tobs:用于多普勒FFT的相干时长sss。
类比:FMCW 像“滑音口哨”——你一边升降音调,一边听回声与当前音高的差,就能推断对方有多远(拍频)和在怎么动(跨啁啾相位/频率)。
工程特点
-
连续发射、低峰值功率、易于小型化集成;
-
近距离/高分辨成像(汽车77 GHz毫米波雷达)优势明显;
-
远距/强杂波环境下对线性扫频与相位噪声、泄漏隔离有较高要求。
3. 脉冲雷达(Pulse Radar)
3.1 脉冲体制与测距
发射宽度为 τp\tau_pτp 的短脉冲,等待回波,以飞行时间测距:
R=cτ2R=\frac{c\tau}{2} R=2cτ
- R,c,τR, c, \tauR,c,τ 含义同前;τ\tauτ 由发射时刻与同一回波的到达时刻差得到。
3.2 脉冲重复频率与无模糊距离
设脉冲重复频率为 PRF\text{PRF}PRF(重复周期 Tr=1/PRF)T_r=1/\text{PRF})Tr=1/PRF),则:
Ru=c2PRFR_{\text{u}}=\frac{c}{2\text{PRF}} Ru=2PRFc
-
RuR_{\text{u}}Ru:无模糊最大距离mmm;
-
PRF\text{PRF}PRF:脉冲重复频率HzHzHz。
直观图像:两次“鼓点”间隔太短,远处回波还没回来就被下一次发射“盖住”,于是距离会出现“折返”混叠。
3.3 距离分辨率与脉冲压缩
矩形未调制脉冲的距离分辨率:
ΔR=cτp2\Delta R=\frac{c\tau_p}{2} ΔR=2cτp
-
ΔR\Delta RΔR:距离分辨率mmm;
-
τp\tau_pτp:脉冲宽度sss。
为同时兼顾高能量与高分辨,常用线性调频(LFM)等脉冲压缩,其分辨率由等效带宽 BBB 决定:
ΔR=c2B\Delta R=\frac{c}{2B} ΔR=2Bc
- BBB:脉冲内调制带宽HzHzHz。
匹配滤波的压缩增益(理想):
Gpc≈BτpG_{\text{pc}}\approx B\tau_p Gpc≈Bτp
-
GpcG_{\text{pc}}Gpc:压缩增益(线性);
-
B,τpB, \tau_pB,τp 含义同上。
3.4 平均/峰值功率与占空比
脉冲体制的平均功率与峰值功率关系:
Pavg=Ppeak⋅τp⋅PRFP_{\text{avg}}=P_{\text{peak}}\cdot \tau_p \cdot \text{PRF} Pavg=Ppeak⋅τp⋅PRF
-
PavgP_{\text{avg}}Pavg:平均发射功率WWW;
-
PpeakP_{\text{peak}}Ppeak:峰值发射功率WWW;
-
τp\tau_pτp:脉冲宽度sss;
-
PRF\text{PRF}PRF:脉冲重复频率HzHzHz。
τp⋅PRF\tau_p\cdot \text{PRF}τp⋅PRF 为占空比,在满足探测性能的同时受散热与功放能力约束。
3.5 脉冲-多普勒测速与无模糊速度
跨脉冲相位形成速度估计:
fd=2vλ,∣fd∣<PRF2f_d=\frac{2v}{\lambda},\qquad |f_d|<\frac{\text{PRF}}{2} fd=λ2v,∣fd∣<2PRF
-
fd,v,λf_d, v, \lambdafd,v,λ 含义同前;
-
PRF/2\text{PRF}/2PRF/2 为奈奎斯特限,超出将速度模糊。
常用多PRF或分集策略解模糊。
3.6 多脉冲相干积累的增益
对同一目标相干积累 NNN 个脉冲,理想信噪比增益:
SNRout≈N⋅SNRin\text{SNR}_{\text{out}}\approx N\cdot \text{SNR}_{\text{in}} SNRout≈N⋅SNRin
-
SNRin\text{SNR}_{\text{in}}SNRin:单脉冲输出端(匹配滤波后)的信噪比(线性);
-
SNRout\text{SNR}_{\text{out}}SNRout:经相干积累后的信噪比(线性);
-
NNN:积累脉冲数(个)。
类比:多次“听鼓点”,把同一节奏的能量叠加,就更能从噪声里辨认出来。
工程特点
-
远距离探测能力强、抗强杂波与大动态范围条件下成熟;
-
需要高峰值功率与高隔离度收发切换;
-
体制设计(PRF/波形/积累)牵一发而动全身,存在距离/速度模糊折衷。
4. 处理链一览:从回波到“像”
4.1 CW/FMCW(典型汽车毫米波)
混频去斜 → 快时间FFT(拍频→距离) → 慢时间FFT(跨啁啾→速度) → 角度估计(波束形成/MIMO虚拟阵列) → 距离-速度-角度目标点云。
4.2 脉冲/脉冲压缩雷达
匹配滤波(脉压)→ 距离像 → 跨脉冲多普勒FFT(Pulsed-Doppler)→ 距离-多普勒图 → CFAR恒虚警检测 → 跟踪/成像(如SAR则经方位向调制与成像处理)。
5. 体制对比与选型要点(工程视角)
维度 | 连续波(纯CW/FMCW) | 脉冲雷达 |
---|---|---|
测距能力 | 纯CW:无;FMCW:优良,近距高分辨 | 由τp\tau_pτp或BBB决定,远距优势明显 |
测速能力 | 纯CW:优;FMCW:良(跨啁啾) | 脉冲-多普勒:优,易做长时积累 |
峰值功率 | 低(连续发射) | 高(短时大功率) |
硬件实现 | 小型化、集成度高(毫米波SoC) | 需要收发开关、功放、线性度高 |
模糊问题 | 速度由PRF=1/(Tchirp)PRF=1/(T_{\text{chirp}})PRF=1/(Tchirp) 限制;三角啁啾可解耦 | 距离/速度均存在模糊,靠多PRF等解模糊 |
典型应用 | 车辆防撞、测距成像、速度监测 | 远程监视、空管、海监、成像雷达 |
生动类比:
FMCW像“滑音声呐尺”:边滑音边比对回声与当前音高差。
脉冲雷达像“打手电+计时”:打一束强光(短脉冲),数光回来的时间决定距离;连续多次打光,听“回声节拍”判断速度。
总结
连续波与脉冲体制并非“谁更先进”的问题,而是信号设计与工程约束下的不同最优解:当需求偏向近距高分辨、低体积/低峰值功率,FMCW 大放异彩;当需求强调远距离探测、强杂波环境下的稳健性与长时相干积累,脉冲雷达优势明显。把它们分别想象成一声不息的“长音”与节律分明的“鼓点”,再结合本文给出的公式与变量定义,便能在项目立项与参数推演时做到心中有数、取舍有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