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 Python 判断语句:逻辑与感性的交汇
在编程世界里,“判断” 是最贴近人类思维的部分。就像我们在生活中不断做选择,程序也通过判断语句,来决定下一步要执行的动作。
一、判断的本质:编程也有“选择题”
现实中,我们每天都在做判断:
- 🌧️ 出门前看看天气预报,下雨就带伞,不下雨就不带。
- 🤒 感觉身体不舒服时,会想要不要去医院。
- 💰 买东西时,会根据预算选商品。
同样,程序也要根据条件去做不同的选择。比如:
我手里有20块钱,有两个商品,一个卖50,一个卖10,那我肯定只能买10块的那个。
这就是逻辑判断的思维过程。
二、让程序“听懂”你的输入
在 Python 中,我们可以通过 input()
来获取用户输入,比如:
name = input("请输入你的名字:")
print("你好,", name)
这就相当于给程序一个“提问能力”——它能从你这里获得信息,再做出相应反应。
三、if 语句:程序的分叉路口
判断语句最核心的就是 if
和 else
:
if 条件:执行语句1
else:执行语句2
举个简单例子👇:
weather = input("今天下雨吗?(y/n): ")
if weather == "y":print("带伞出门")
else:print("放心出门,不带伞")
是不是很像我们平时的思考逻辑?😄
四、多条件判断:不止两个选项
有时候,事情没那么简单,条件也不止一个,这时我们可以用 elif
:
age = int(input("请输入你的年龄:"))
if age >= 18:print("成年人")
elif age >= 13:print("青少年")
else:print("儿童")
elif
就像多选题的“C、D选项”,让判断更灵活。
五、多条件同时成立与二选一
Python 提供了两个关键字:and
与 or
。
-
and:所有条件都要满足。
举例👇小明的 Python 和 Java 成绩都要 ≥ 80,才算优秀。
if python_score >= 80 and java_score >= 80:print("优秀!")
-
or:只要有一个满足就行。
只要其中一门 ≥ 80,也能算优秀。
if python_score >= 80 or java_score >= 80:print("优秀!")
六、判断嵌套:层层逻辑更精细
有时候,我们需要“判断里的判断”。比如:
weather = "晴"
friend_coming = Trueif weather == "晴":if friend_coming:print("去公园野餐")else:print("自己去散步")
else:if friend_coming:print("在家玩桌游")else:print("看电影宅家里")
这种结构能让逻辑更贴近现实思维。
七、练练手吧 🎯
任务1:判断成绩等级
score = int(input("请输入成绩:"))
if score >= 90:print("优秀")
elif score >= 80:print("良好")
elif score >= 70:print("中等")
elif score >= 60:print("及格")
else:print("不及格")
任务2:计算折扣
money = float(input("请输入购物金额:"))
if money > 1000:print("享受20%折扣")
elif money >= 500:print("享受10%折扣")
else:print("没有折扣哦")
八、动手练习 🌡️——穿衣小助手
写一个根据温度判断穿衣建议的小程序👇
temp = int(input("请输入当前温度:"))
if temp >= 30:print("天气炎热,建议短袖短裤,注意防晒☀️")
elif temp >= 20:print("天气温暖,长袖T恤或薄外套刚刚好😎")
elif temp >= 10:print("天气凉爽,毛衣或厚外套更合适🍂")
elif temp >= 0:print("天气较冷,羽绒服安排上🧥")
else:print("冷到发抖❄️ 记得戴帽子和手套哦!")
💬 写在最后
Python 的判断语句,不只是冷冰冰的逻辑,它其实模拟了人类的思考方式。
当你掌握了它,就能让程序根据各种情况“自己做决定”——这就是逻辑与感性的完美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