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news >正文

OpenHarmony平台大语言模型本地推理:llama深度适配与部署技术详解

1. 概述

1.1 背景与目标

大语言模型(LLM)正从云端向边缘设备渗透,以满足低延迟、高隐私和离线使用的需求。OpenHarmony 作为一个功能强大的分布式操作系统,为在各类终端设备上运行 AI 模型提供了理想的平台。llama.cpp 是一个广受欢迎的 C/C++ 实现,它使得在消费级硬件上运行 LLaMA 系列模型成为可能。
ohosllama.cpp 项目正是将 llama.cpp 的核心能力引入 OpenHarmony 生态的桥梁。本指南将系统性地讲解该项目的实现原理,并带领开发者完成从源码整合、构建配置、NAPI 接口封装到应用层调用的全过程,旨在让开发者能够将 LLM 推理能力无缝集成到自己的 OpenHarmony 应用中。

1.2 核心概念

  • llama.cpp: 一个用 C/C++ 编写的 LLaMA 模型推理库。其核心优势在于纯 C/C++ 实现、无外部依赖、支持多种量化格式,使其非常适合资源受限的边缘设备。
  • OpenHarmony: 一个开源的、面向全场景的分布式操作系统。本文档聚焦于其基于 Node.js 的原生模块能力。
  • NAPI (Native API): OpenHarmony 提供的一套 C API,用于在 C/C++ 和 JavaScript/ArkTS 之间建立桥梁。通过 NAPI,我们可以将原生 C++ 库的功能暴露给上层应用调用。
  • HAP (Harmony Ability Package): OpenHarmony 应用的发布包格式,包含了应用的所有代码、资源、库文件和配置文件。

1.3 项目结构解析

ohosllama.cpp 仓库的结构清晰地展示了其集成思路:

ohosllama.cpp/
├── llama.cpp/          # 作为 git submodule 引入的 llama.cpp 原始代码
├── napi/               # NAPI 接口封装层
│   └── napi_init.cpp   # 定义并导出给 ArkTS 调用的 C++ 函数
├── entry/              # 示例 OpenHarmony 应用
│   ├── ets/
│   │   └── pages/      # ArkTS UI 和业务逻辑
│   └── BUILD.gn        # 示例应用的构建脚本
├── BUILD.gn            # 核心原生库 的构建脚本
└── README.md

这个结构的核心思想是:将 llama.cpp 作为一个静态库编译,然后通过 NAPI 层将其关键功能(如加载模型、文本生成)封装成动态库 libohosllama.so,最后在 OpenHarmony 应用中加载并调用这个动态库。

2. 环境准备

在开始之前,请确保您的开发环境已准备就绪:

  1. 操作系统: 推荐 Windows 10/11, macOS, 或 Linux。
  2. DevEco Studio: 安装最新版本的 DevEco Studio,并确保已配置好 OpenHarmony SDK。
  3. Git: 用于克隆项目仓库。

3. 核心移植步骤

3.1 获取源码

首先,克隆 ohosllama.cpp 项目。由于该项目包含了 llama.cpp 作为子模块,必须使用 --recursive 参数来确保所有依赖代码都被下载。

git clone --recursive https://gitcode.com/openharmony-sig/ohosllama.cpp
cd ohosllama.cpp

3.2 构建系统配置 (BUILD.gn)

OpenHarmony 使用 gnninja 进行构建。项目根目录下的 BUILD.gn 文件是整个原生库的构建蓝图。我们来解析其关键部分:

# ohosllama.cpp/BUILD.gn
import("ohos.gni")
# 定义一个名为 "ohosllama" 的动态共享库
ohos_shared_library("ohosllama") {# 指定库的输出名称output_name = "ohosllama"# 指定参与编译的源文件# 这里包含了 llama.cpp 的核心实现文件和我们的 NAPI 封装文件sources = ["napi/napi_init.cpp","llama.cpp/ggml.c","llama.cpp/llama.cpp",# ... 其他 llama.cpp 源文件]# 指定头文件搜索路径include_dirs = ["llama.cpp","llama.cpp/common","napi",]# 指定 C 编译器参数cflags = ["-Wall","-Wextra","-Wno-unused-function",]# 指定 C++ 编译器参数cflags_cc = ["-std=c++11","-fno-rtti","-fno-exceptions",]# 定义外部依赖,这里依赖了 OpenHarmony 的 NAPI 模块deps = ["//foundation/arkui/napi:ace_napi",]# 指定库的安装目录part_name = "entry"subsystem_name = "applications"
}

这个 BUILD.gn 文件的作用就是告诉 OpenHarmony 构建系统:请将 llama.cpp 的 C/C++ 源码和我们的 napi_init.cpp 一起,编译成一个名为 libohosllama.so 的动态库,并链接 NAPI 框架。

3.3 NAPI 接口封装

NAPI 是连接 ArkTS 和 C++ 的关键。在 napi/napi_init.cpp 中,我们定义了可以被 ArkTS 直接调用的函数。
以模型加载和文本生成为例,其 C++ 实现框架如下:

// napi/napi_init.cpp
#include "napi/native_api.h"
#include "llama.h"
// 全局变量,用于存储已加载的模型和上下文
static llama_model *model = nullptr;
static llama_context *ctx = nullptr;
// 加载模型的 NAPI 函数
static napi_value LoadModel(napi_env env, napi_callback_info info) {size_t argc = 1;napi_value args[1];napi_get_cb_info(env, info, &argc, args, nullptr, nullptr);// 1. 从 ArkTS 传入的参数中获取模型路径字符串size_t str_size;napi_get_value_string_utf8(env, args[0], nullptr, 0, &str_size);char* model_path = new char[str_size + 1];napi_get_value_string_utf8(env, args[0], model_path, str_size + 1, &str_size);// 2. 调用 llama.cpp 的核心函数加载模型llama_model_params model_params = llama_model_default_params();model = llama_load_model_from_file(model_path, model_params);delete[] model_path;// 3. 返回一个布尔值表示加载是否成功napi_value result;napi_get_boolean(env, (model != nullptr), &result);return result;
}
// 文本生成的 NAPI 函数
static napi_value Completion(napi_env env, napi_callback_info info) {// ... 参数解析逻辑,获取 prompt, max_length 等 ...// ... 调用 llama.cpp 的核心推理逻辑 ...// ... 将生成的文本结果打包成 napi_value 返回 ...return result_string;
}
// 定义导出模块的入口
static napi_value Init(napi_env env, napi_value exports) {napi_property_descriptor desc[] = {{"loadModel", nullptr, LoadModel, nullptr, nullptr, nullptr, napi_default, nullptr},{"completion", nullptr, Completion, nullptr, nullptr, nullptr, napi_default, nullptr},{"unloadModel", nullptr, UnloadModel, nullptr, nullptr, nullptr, napi_default, nullptr},};napi_define_properties(env, exports, sizeof(desc) / sizeof(desc[0]), desc);return exports;
}
// 注册模块
NAPI_MODULE(NAPI_GETHASH, Init)

这段代码清晰地展示了 NAPI 的工作模式:接收 ArkTS 的参数 -> 转换为 C++ 数据类型 -> 调用底层 C++ 库函数 -> 将 C++ 结果转换为 NAPI 值 -> 返回给 ArkTS。

4. OpenHarmony 应用集成

4.1 依赖配置

在示例应用 entry 目录下的 BUILD.gn 文件中,我们需要声明对原生库 ohosllama 的依赖。

# entry/BUILD.gn
import("ohos.gni")
ohos_hap("entry") {# ... 其他配置 ...# 声明外部依赖,指向我们之前定义的 "ohosllama" 共享库external_deps = ["hilog:libhilog","ohosllama:ohosllama",  # 关键:链接原生库]
}

这行配置确保了在打包 HAP 应用时,libohosllama.so 会被一同打包,并且应用在运行时能够找到并加载它。

4.2 ArkTS 界面与逻辑开发

在 ArkTS 层,我们可以像调用普通模块一样调用原生功能。

// entry/src/main/ets/pages/Index.ets
import ohosllama from 'libohosllama.so'; // 1. 导入原生模块
@Entry
@Component
struct Index {@State message: string = '点击下方按钮开始体验';@State prompt: string = '你好,OpenHarmony!';@State result: string = '';private modelPath: string = '/data/storage/el2/base/haps/entry/files/model.q4_0.gguf'; // 模型文件路径build() {Row() {Column() {Text(this.message).fontSize(20).fontWeight(FontWeight.Bold)TextInput({ placeholder: '输入提示词' }).width('90%').margin({ top: 20 }).onChange((value: string) => {this.prompt = value;})Button('加载模型').width('80%').margin({ top: 20 }).onClick(() => {// 2. 调用原生方法 loadModelconst success = ohosllama.loadModel(this.modelPath);if (success) {this.message = '模型加载成功!';} else {this.message = '模型加载失败,请检查路径!';}})Button('生成文本').width('80%').margin({ top: 10 }).onClick(() => {if (this.message === '模型加载成功!') {// 3. 调用原生方法 completionthis.result = ohosllama.completion(this.prompt, 128); // prompt, max_length} else {this.result = '请先加载模型!';}})Text(this.result).fontSize(16).margin({ top: 20 }).fontColor(Color.Blue).width('100%').textAlign(TextAlign.Start)}.width('100%')}.height('100%')}
}

5. 模型推理流程详解

这是整个系统的核心。当用户点击“生成文本”按钮后,一个完整的推理流程被触发。下面我们详细分解这个过程:

流程图概览

[ArkTS UI] --(1. 用户点击)--> [ArkTS onClick] --(2. 调用 NAPI)--> [C++ Completion Function]|| (3. 准备推理)V[llama_context] & [Tokenize Prompt]|| (4. 循环生成)V+---------------------------------------------+|  a. 获取 Logits  b. 采样 Token  c. 解码文本 |+---------------------------------------------+|| (5. 返回结果)V
[ArkTS UI] <------------------------------------(6. NAPI 返回字符串)---- [C++ Completion Function]

分步详解

  1. 触发调用: 用户在 UI 中输入提示词,点击“生成文本”。ArkTS 的 onClick 事件被触发,执行 ohosllama.completion(this.prompt, 128)
  2. 跨语言调用: ArkTS 引擎识别出 ohosllama 是一个原生模块,并将调用连同参数(prompt 字符串和 128 数字)传递给 NAPI 框架。NAPI 框架找到在 napi_init.cpp 中注册的 Completion 函数并执行它。
  3. 准备推理 (C++ 层):
    • Completion 函数首先检查全局的 llama_model 指针是否有效(即模型是否已加载)。
    • 它使用 llama_new_context_with_model 创建一个推理上下文 llama_context。这个上下文包含了 KV 缓存等推理过程中的临时状态。
    • 最关键的一步:调用 llama_tokenize 函数,将用户输入的 prompt 字符串(如 “你好,OpenHarmony!”)转换成一个整数数组(std::vector<llama_token>)。每个整数代表模型词汇表中的一个 token。
  4. 循环生成 (C++ 层):
    • 代码进入一个 for 循环,循环次数由 max_length 参数控制。
    • a. 获取 Logits: 调用 llama_decode,将当前的 token 序列输入模型。模型会计算出下一个位置所有可能 token 的概率分布(这个概率分布在 llama.cpp 中被称为 logits)。
    • b. 采样 Token: 调用 llama_sample_* 系列函数(如 llama_sample_top_p_top_k),根据 logits 的概率分布,结合预设的采样策略(如 top-p, top-k, temperature),从中选择一个 token 作为本次生成的结果。
    • c. 解码文本: 调用 llama_token_to_piece,将刚刚采样得到的整数 token 转换回其对应的文本片段(如一个汉字或一个单词)。
    • d. 更新状态: 将新生成的 token 追加到历史 token 序列的末尾,为下一次循环生成做准备。同时,将解码出的文本片段追加到一个总的 result 字符串中。
    • 循环会一直持续,直到生成了指定数量的 token,或者生成了特殊的“结束序列”(EOS)token。
  5. 返回结果 (C++ 层):
    • 循环结束后,Completion 函数得到了一个完整的、包含所有生成文本的 std::string
    • 它使用 napi_create_string_utf8 将这个 C++ 字符串转换成一个 NAPI 的字符串值。
    • 函数返回这个 NAPI 值。
  6. 更新 UI (ArkTS 层):
    • NAPI 框架将返回的字符串值传递回 ArkTS 环境。
    • ohosllama.completion(...) 调用完成,返回值为生成的文本。
    • this.result = ... 这行代码被执行,状态变量 result 被更新。
    • ArkTS 的 UI 框架检测到状态变化,自动重新渲染 Text(this.result) 组件,将生成的文本显示在屏幕上。

6. 编译与运行

  1. 在 DevEco Studio 中打开 ohosllama.cpp 项目。
  2. 将一个量化好的 GGUF 格式模型文件(例如 model.q4_0.gguf)推送到设备的 /data/storage/el2/base/haps/entry/files/ 目录下。可以通过 hdc file send 命令或 DevEco Studio 的 Device File Browser 实现。
  3. 确保代码中的 modelPath 变量与设备上的模型文件路径一致。
  4. 点击 Build > Build Hap(s)/APP(s) > Build Debug Hap(s)
  5. 构建成功后,点击运行按钮,将应用部署到 OpenHarmony 设备或模拟器上。
  6. 在设备上操作应用,依次点击“加载模型”和“生成文本”,即可体验完整的端侧 LLM 推理流程。
http://www.dtcms.com/a/502844.html

相关文章:

  • OpenHarmony 的 DataAbility:从 URI 到跨设备数据共享的完整解析
  • ipv6 over ipv4隧道技术
  • 谷歌下载官网舆情优化公司
  • 桐城网站设计做小程序用什么软件
  • 【小学教辅】六年级上册语文知识点课课贴(8页)PDF 重点课文解析 生字词易错题整理 电子版可下载打印|夸克网盘
  • 17.AVL树的实现(一)
  • 如何向文件夹内所有PDF增加水印
  • 动态规划的“生成”之美:三路指针,优雅构建「丑数」序列
  • 高并发系统中的限流与异步优化实战指南
  • agent设计模式:第一章节—提示链
  • 【STM32】RTC实时时钟
  • 【数据结构与算法基础】04. 线性表与链表详解(C++ 实战)
  • C程序中的预处理器
  • 长沙黄页全域seo
  • 负载均衡技术:Nginx/HAProxy/F5 等负载均衡配置与优化
  • 外国人做的关于中国的视频网站吗高师院校语言类课程体系改革与建设 教学成果奖申报网站
  • Linux 进阶指令实操指南:文件查看、时间管理、搜索压缩全场景覆盖(附高频案例)
  • K8S(十六)—— K8S集群apiserver证书有效期修改指南(适配v1.20.11版本)
  • Altium Designer(AD24)Reports报告功能总结
  • 第一章 绪论——课后习题解练【数据结构(c语言版 第2版)】
  • Ubuntu 系统 RabbitMQ 安装指南与使用(含 C++ 客户端与 SSL 错误解决)
  • 网站开发外包 价格阿里巴巴国际站入驻费用及条件
  • MVVM架构模式详解:从原理到Android实战
  • 【Pico企业版】Pico企业版的多种Wifi快速连接方式(Pico 4UE的快捷Wifi连接技巧)
  • Kafka服务端处理producer请求原理解析
  • 以电商系统为例,理解用户体验五层模型
  • 兰州网站开发企业学校门户网站建设
  • CreArt2.5.7 | 无限AI图片生成,将文字描述转化为艺术作品
  • Linux企业级解决方案架构:字节跳动短视频推荐系统全链路实践
  • Python编程之常用模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