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知觉醒 (一) · 感性
翻开这本书目录的那一刻,我的视线瞬间被《感性:顶级的成长竟然是"凭感觉"》这一条小小的目录,紧紧的抓住。我的心,被猛猛的戳了一下。
截至目前,已经很长很长时间了,身边人总说我是一个很感性的人。网上媒体的宣传也好,老师亲人的劝导也罢。也总在告诉我感性是一种很可怕,很不好的习惯。
潜移默化中,我也慢慢的认同了他们的观点:太敏感,太脆弱,甚至别人一个小小的皱眉,或许就能在我心中掀起惊涛骇浪,慢慢的,我对自己多了几分怀疑,少了很多认同。
我曾不止一次想要逃离感性的牢笼,曾不止一次想要强制伪装自己是一个理性的人。但这种与生俱来的特质,又岂是那么轻易能被泯灭掉的?我越拼命往外推,他反而对我粘得更加牢固。
错了!原来都错了!世上任何事物都具有两面性,就像阴阳相生,亦相克。这绝不是巧合,而是真理!“感性” 带来的坏处是敏感、脆弱,但相反他能带给你无与伦比的洞察力、感知力。所以感性真正的用法是:先用感性能力帮自己做选择,再用理性能力帮助自己思考。
为什么感性能用来做选择?这就要从人体的潜意识说起了。潜意识是没有思维的,他只关心眼前事物,喜欢即刻、确定、简单、舒适,这是属于天性的部分,同时他的处理速度又极快,最低都能达到11 000 000次 / 秒,而这些都属于感性的一部分。而平时咱们的意识就是理性思考,他的处理速度通常只有40次每秒,他与潜意识之间可有几十万倍的差距呢。
为何会造成这样的差距呢?这些就涉及到了:人的进化史,以及本能脑、情绪脑、理智脑等人类脑部构造分类,而这些,等以后有空时,我会在其他博客中涉及到。
看完这篇大家或许就会明白曾经上学时,老师曾说的(尤其是英语老师),检查答案时,若无100%把握,那就不要改你的答案的深意了吧....
因此,以后不论做什么选择前,都要一定要牢牢的抓住自己的第一反应,再用理性去刨析自己为何自己会做出这样的反应,我相信他一定会为大家打开一扇通往新世界的大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