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制式基站综合测试线的架构与验证实践 (1)
多制式基站综合测试线的架构与验证实践
一、前言
在现代移动通信的研发和验证过程中,多制式基站(Multi-RAT Base Station) 的测试环境搭建是一项系统性工程。
它不仅涉及 2G/3G/4G/5G 多代无线接入技术,还需保证与核心网、传输、计费、策略控制等子系统的闭环联通。
本文将以一条典型的 多制式综合测试线(Multi-RAT Test Line) 为例,详细讲解其架构设计、组件连接、测试流程及关键注意事项。
这条测试线在我们的实验环境中承担着从集成验证、性能测试到互操作性测试(IOT)的全部任务。
二、测试线建设目标
建立这样一条测试线的主要目标包括:
- 多制式协同验证:验证LTE、NR、WCDMA、GSM基站在同一核心网下的互通性与切换性能。
- E2E(端到端)测试:模拟真实商用环境,从UE接入到核心网业务链路的全流程打通。
- 特性验证与回归:在新版本软件交付前进行回归验证,确保策略控制、计费、会话保持等机制稳定。
- 自动化回放与负载压测:通过测试管理平台实现批量自动触发、指标采集与异常分析。
三、整体架构概览
整条测试线大体分为以下五个层面:
┌────────────────────────────────────────────┐
│ 测试管理与监控层 │
│ Test Orchestrator / Jenkins / Grafana │
└────────────────────────────────────────────┘│
┌────────────────────────────────────────────┐
│ 核心网层 │
│ EPC (MME, SGW, PGW, HSS, PCRF/SAPC) │
│ 5GC (AMF, SMF, UPF, UDM, PCF) │
└────────────────────────────────────────────┘│
┌────────────────────────────────────────────┐
│ 无线接入层(RAN) │
│ eNB, gNB, NodeB, BTS (多制式混合架构) │
│ RU + DU + CU 分层架构(5G NR) │
└────────────────────────────────────────────┘│
┌────────────────────────────────────────────┐
│ 仿真与终端层 │
│ UEs, UE Simulator, Channel Emulator, UE Pool│
└────────────────────────────────────────────┘│
┌────────────────────────────────────────────┐
│ 测试仪表层 │
│ Traffic Generator, Wireshark, IxLoad, Viavi │
└────────────────────────────────────────────┘
四、无线接入层(RAN)架构设计
1. 多制式基站布局
测试线通常包含多种制式的基站:
- LTE eNodeB:主流的4G宏站,用于验证数据面吞吐、切换和VoLTE策略。
- NR gNodeB:5G新空口设备,用于NSA/SA两种架构测试。
- WCDMA NodeB / GSM BTS:用于回落场景和跨RAT测试。
- Small Cell / Pico Cell:用于容量密集测试。
这些基站通过分布式BBU + RRH/RU 结构连接,并挂载在同一个传输平面下。
2. 分层设计(CU/DU/RU)
在5G架构中,gNodeB进一步分为三层:
- RU(Radio Unit):负责射频处理和天线前端。
- DU(Distributed Unit):负责实时调度、MAC/RLC层处理。
- CU(Centralized Unit):负责RRC、PDCP、切换与策略控制。
CU与DU之间通过 F1接口 连接;DU与RU之间通过 eCPRI/OBSAI/CPRI 传输射频数据。
3. 传输与同步
每个基站通过L2/L3交换机接入测试网段。同步信号来源包括:
- GPS(最常见)
- PTP (IEEE 1588v2)
- SyncE(同步以太网)
时钟同步是整个测试线的生命线之一,任何时钟漂移都会导致UE掉线、切换失败或RRC重建。
五、核心网层设计
1. EPC组成(4G场景)
典型的EPC由以下功能模块构成:
- MME:控制面管理,处理Attach/Detach、TAU、Bearer建立。
- SGW/PGW:数据转发网关,负责用户面转发与IP分配。
- HSS:用户数据库,存储IMSI、APN、QoS等信息。
- PCRF / SAPC:策略与计费控制(Gx/Gy接口)。
- OCS:在线计费系统。
2. 5GC组件(5G SA场景)
5G核心网采用服务化架构(SBA),主要包括:
- AMF(接入与移动管理)
- SMF(会话管理)
- UPF(用户面功能)
- UDM(用户数据管理)
- PCF(策略控制)
- NRF(功能注册与发现)
通过N接口(HTTP/2 + JSON)实现模块间通信,与传统Diameter信令相比,灵活性更强。
3. 网络拓扑与隔离
测试线中的核心网通常运行在虚拟化平台(如VIO、OpenStack或VMware ESXi)上,并通过VLAN或VRF隔离不同测试域。
每个版本、每个场景可独立加载镜像,实现快速切换与回滚。
六、仿真与终端层设计
1. 真实终端(UE Pool)
使用多种商用手机或CPE设备(支持不同频段与制式),进行场景级接入与业务测试。
2. UE仿真器(UE Simulator)
采用如 Keysight UXM, Anritsu MD8430A, 或 VIAVI TM500 等专业仪表,可模拟数百到上千台UE并发接入,测试:
- Attach/Detach速率
- ERAB建立成功率
- VoLTE呼叫保持率
- 数据面吞吐性能
3. 信道仿真(Channel Emulator)
用于模拟无线传播环境(多径衰落、时延、干扰),测试eNB/gNB在真实无线条件下的鲁棒性。
七、流量注入与性能测试
流量测试是验证RAN与核心网性能的关键环节。典型做法如下:
-
业务生成器(Traffic Generator)
- 使用 IxLoad、Spirent Landslide、JMeter 等工具;
- 模拟实际业务流,如HTTP、VoLTE、FTP、Video Streaming。
-
端到端路径验证
- 从UE→基站→EPC/5GC→Internet;
- 检查QoS策略、PCC规则、流量分流(LBO/SGi)。
-
性能指标监控
- 吞吐率(Throughput)
- 建立成功率(Attach Success Rate)
- ERAB保持率
- Packet Loss / RTT / Jitter
- Policy Enforcement成功率(Gx/Gy接口)
八、测试管理与自动化
现代测试线不再依赖人工逐步操作,而是通过自动化平台实现:
模块 | 工具 / 技术 |
---|---|
测试编排 | Jenkins / Robot Framework / Ansible |
结果采集 | Elastic Stack / Prometheus |
可视化监控 | Grafana / Kibana |
版本回滚 | Git + CI/CD Pipeline |
报告生成 | Python + Pandas + Markdown to PDF |
测试用例以YAML/JSON定义,可根据Release版本动态加载配置,形成自动触发的回归测试。
九、典型测试场景
-
多制式切换(Inter-RAT Handover)
- LTE ⇄ WCDMA ⇄ GSM ⇄ NR 切换验证
- 测试切换延时与掉线率
-
多频段载波聚合(CA)
- 验证不同频段的载波绑定与吞吐性能
-
策略控制与计费
- SAPC下发PCC规则,测试不同APN的带宽限制
- Gy接口计费验证:余额不足、实时扣费
-
核心网Failover
- MME/SGW/PGW节点重启时,验证Session保持能力
-
网络恢复与重连
- 模拟Diameter链路断开、心跳丢失后系统恢复性能
十、经验与建议
- 时钟同步优先
保证所有设备(基站、EPC、测试仪表)时钟一致,是系统稳定运行的前提。 - 链路监控可视化
通过SNMP或REST API实时采集状态,结合Grafana报警。 - 虚拟化灵活部署
使用VIO/OpenStack可快速搭建不同版本的核心网环境。 - 自动化测试闭环
将测试结果直接反馈至CI系统,形成每日自动回归。 - 统一日志分析平台
Diameter、SCTP、RRC日志集中处理,节省人工排障时间。
十一、结语
搭建一条多制式综合测试线,是一个工程体系能力的体现。
它要求对无线接入、核心网、计费策略、虚拟化平台乃至自动化测试体系都有深入理解。
一旦架构稳定,这条测试线不仅可以验证基站软件的正确性,更能作为全网优化与新特性验证的基础平台。
正如我常说的那句工程格言:
“测试线的质量,决定了产品的生命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