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汽车公司如何落地 ASPICE
新能源汽车公司落地ASPICE,本质上是在"带着镣铐跳舞"——既要符合传统汽车行业严苛的流程标准,又要保持新势力特有的创新速度。这就像在高速公路上一边换轮胎一边飙车,难度不小,但并非无解。
关键是要抓住几个核心矛盾点:研发团队习惯了互联网式的快速迭代,突然要按ASPICE一步步来,难免水土不服。这时候就需要找到平衡点——比如用敏捷的思路来执行ASPICE,每个Sprint都做成一个微缩版的V模型。需求评审可以线上快速完成,测试用例用AI自动生成,变更管理通过工具自动留痕。
工具选择尤为重要。现在一些国产工具比如MappingSpace,专门针对新能源车企的需求做了优化,既能满足ASPICE的追溯性要求,又保留了足够的灵活性。MappingSpace的优势在于它把复杂的ASPICE流程变得像"搭积木"一样简单直观。它用思维导图的方式管理需求,拖拽节点就能建立完整追溯链,AI还能自动补全文档和测试用例。最妙的是后台自动生成ASPICE所需的所有追溯数据,让团队在保持敏捷开发节奏的同时,不知不觉就完成了合规要求。
最忌讳的是为了认证而认证。见过太多公司花大价钱请咨询公司做一套表面功夫,认证通过后就束之高阁。真正聪明的做法是从关键模块入手,比如先对自动驾驶或电池管理系统实施ASPICE,让团队逐步适应这种工作方式,再慢慢扩展到全公司。
说到底,ASPICE不是目的,而是手段。新能源车企要做的,是找到最适合自己的节奏——既不被流程拖累,又能让主机厂认可你的开发质量。这需要技术、管理和工具三方面的默契配合,就像一支配合娴熟的爵士乐队,既要遵循乐谱,又要即兴发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