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极管元器件的识别、检测与主要参数
三极管元器件的识别、检测与主要参数
一、三极管元器件的识别和检测
识别要点
市场上不同类型的三极管和引脚排列各不相同。在实际使用中,如果不确定引脚排列,必须采取以下措施:
- 进行测量验证
- 查找晶体管使用手册
- 明确三极管的极性及相应的技术参数
使用数字万用表检测三极管的方法
方法一:基本极性判断
操作步骤:
- 将数字万用表拨至二极管档
- 红表笔固定任意接某个引脚,用黑表笔依次接触另外两个引脚
- 判断依据:
- 如果两次显示值均小于 1V 或都显示溢出符号 OL 或 1,说明是 PNP 型三极管,红表笔所接的引脚就是基极 B
- 如果在两次测试中,一次显示值小于 1V,另一次显示溢出符号 OL 或 1C(视不同数字万用表而定),则说明红表笔接的引脚不是基极 B
- 此时应更换其他引脚重新测量,直到找出基极为止
方法二:管型与功率判断
NPN 型三极管判断:
- 用红表笔接基极,黑表笔先后接触其他两个引脚
- 小功率三极管特征: 显示屏上的数值都显示为 0.6V~0.8V
- 大功率三极管特征: 显示屏上的数值都显示为 0.4V~0.6V
其中,显示数值较大的一次,黑表笔所接的电极为发射极。
锗三极管判断:
- 如果在上述测量过程中,显示屏上的数值都小于 0.4V,则被测管属于锗三极管
方法三:测量电流放大倍数 H_FE
H_FE 定义: 三极管的直流电流放大倍数
测量步骤:
- 用数字万用表可以方便地测出三极管的 H_FE
- 将数字万用表置于 HFE 档
- 若被测管是 NPN 型管,将管子的各个引脚插入 NPN 插孔相应的插座中
- 此时屏幕上就会显示出被测管的 H_FE 值
二、三极管元器件的主要参数
三极管元器件的主要参数包括:
(1)特征频率 f_T
- 定义: 当工作频率 f = f_T 时,三极管完全失去电流放大功能
- 影响: 如果工作频率大于 f_T,电路将不正常工作
- 意义: 表征三极管的高频性能指标
(2)工作电压或电流
- 作用: 这个参数可以指定该晶体管的电压和电流使用范围
- 重要性: 确保三极管在安全工作区内运行
(3)电流放大倍数 H_FE
- 定义: 集电极电流与基极电流的比值
- 意义: 衡量三极管放大能力的核心参数
- 典型值: 一般在几十到几百之间
(4)集电极发射极反向击穿电压 V_CEO
- 定义: 表示临界饱和时的饱和电压
- 意义: 三极管能承受的最大反向电压
- 应用: 选择三极管时必须考虑的安全参数
(5)最大允许耗散功率 P_CM
- 定义: 三极管能够安全耗散的最大功率
- 意义: 防止三极管因过热而损坏
- 注意事项: 实际使用中应留有足够的功率余量
三、扩展知识
三极管的分类
-
按材料分类:
- 硅三极管(常见,PN结压降约0.6-0.7V)
- 锗三极管(PN结压降约0.2-0.3V)
-
按结构分类:
- NPN型(N-P-N结构)
- PNP型(P-N-P结构)
-
按功率分类:
- 小功率三极管(<1W)
- 中功率三极管(1-5W)
- 大功率三极管(>5W)
实用建议
- 测量前应断开电路电源
- 对于不确定型号的三极管,建议查阅数据手册
- 测量时注意万用表档位设置正确
- 保存常用三极管的参数资料以备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