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学原理与应用-477]:半导体暗场(Darkfield)无图形检测与明场各自不同缺陷的缺陷类型、缺陷说明、缺陷的尺寸、所需要的光源波长
在半导体制造过程中,晶圆表面缺陷检测是确保良率和工艺稳定性的关键环节。无图形(Non-patterned wafer)晶圆的缺陷检测通常采用明场(Brightfield, BF) 和暗场(Darkfield, DF) 两种光学检测技术。它们基于不同的光散射原理,对不同类型的缺陷具有不同的灵敏度。
以下是暗场(Darkfield)与明场(Brightfield) 在无图形晶圆检测中的对比,涵盖:缺陷类型、缺陷说明、典型缺陷尺寸范围以及所需光源波长等信息。
一、暗场(Darkfield, DF)检测
原理:
- 暗场检测使用斜入射照明(oblique illumination),正常反射光不进入探测器,只有被缺陷散射的光被收集。
- 对微小颗粒、表面粗糙、微划痕等散射性强的缺陷敏感。
- 背景信号低,信噪比高,适合检测亚微米级微小缺陷。
项目 | 内容 |
---|---|
主要缺陷类型 | 颗粒污染(Particles)<br>- 表面微坑/凹陷(Pits)<br>- 微划痕(Micro-scratches)<br>- 水渍残留(Watermarks)<br>- 晶体缺陷引起的散射点(如COP: Crystal Originated Particle) |
缺陷说明 | 颗粒:外来污染物,如灰尘、有机物残留<br>- 微坑:晶圆的晶体生长或蚀刻过程中的空洞<br>- 微划痕:CMP或清洗过程中的机械损伤<br>- COP:单晶硅中因空位聚集形成的微小空洞,在表面表现为散射点 |
缺陷尺寸范围 | 20 nm ~ 500 nm(高端系统可达10 nm) |
光源波长 | - 深紫外(DUV):266 nm、248 nm<br>- 紫外(UV):325 nm、355 nm<br>- 可见光:405 nm、488 nm<br>→ 波长越短,分辨率越高,适合更小缺陷检测 |
优势 | - 高灵敏度于微小散射缺陷<br>- 适合洁净度监控(particle monitoring)<br>- 快速大面积扫描 |
局限性 | - 对平坦区域的结构变化(如薄膜厚度变化)不敏感<br>- 不适合检测低散射性缺陷 |
二、明场(Brightfield, BF)检测
原理:
- 明场使用垂直或近垂直照明,收集镜面反射光,利用干涉或成像对比检测缺陷。
- 类似显微镜成像,可获取高分辨率表面图像。
- 对表面形貌变化、薄膜不均匀、浅层结构异常敏感。
项目 | 内容 |
---|---|
主要缺陷类型 | - 薄膜不均匀(Film thickness variation)<br> - 表面雾状(Hazing)<br> - 轻微腐蚀/蚀刻不均<br> - 氧化层缺陷<br> - 表面污染(non-particulate)<br> - 抛光不足区域(Poor polish) |
缺陷说明 | - 薄膜厚度波动导致反射率变化<br> - CMP后表面雾化,影响后续光刻<br> - 局部氧化或化学残留造成折射率差异 |
缺陷尺寸范围 | 100 nm ~ 数微米(受限于NA和波长,但图像分辨率可达~100 nm) |
光源波长 | - 可见光为主:450 nm、532 nm、633 nm<br> - 有时结合白光干涉(White Light Interference, WLI),使用宽谱光源(400–700 nm) |
优势 | - 可获得表面形貌图像<br>- 适合检测低散射但光学对比明显的缺陷<br>- 支持相位对比、干涉测量等高级模式 |
局限性 | - 对亚波长颗粒不敏感<br>- 背景信号强,信噪比较暗场低<br>- 扫描速度较慢 |
三、明场 vs 暗场 对比总结表
特性 | 暗场(Darkfield) | 明场(Brightfield) |
---|---|---|
照明方式 | 斜入射(Oblique) | 垂直/共轴(Normal/incidence) |
信号来源 | 散射光 | 反射/干涉光 |
背景强度 | 极低(暗背景) | 高(亮背景) |
灵敏度对象 | 高散射缺陷(颗粒、COP、划痕) | 光学对比缺陷(膜厚、hazing、腐蚀) |
最小可检缺陷 | ~10–20 nm(高端系统) | ~100 nm(受衍射极限限制) |
典型光源波长 | 248 nm, 266 nm, 325 nm, 405 nm | 450 nm, 532 nm, 633 nm(白光干涉宽谱) |
检测速度 | 快(大面积快速扫描) | 较慢(需高分辨率成像) |
应用场景 | 洁净度监控、出厂前终检、CMP后颗粒检测 | 薄膜质量评估、表面完整性分析 |
四、补充说明
混合检测系统:
- 现代高端检测设备(如KLA Surfscan系列、Hitachi检测机)常集成明场+暗场双模式,实现全面缺陷覆盖。
- 例如:DF用于捕捉纳米颗粒,BF用于识别 haze 或 polishing non-uniformity。
光源选择依据:
- 缺陷越小 → 波长越短(DUV > UV > Visible)
- 材料吸收特性也影响波长选择(如Si在深紫外有较强吸收)
无图形 vs 有图形晶圆:
- 上述讨论针对无图形晶圆(bare silicon, monitor wafers)
- 有图形晶圆(patterned wafer)检测更复杂,需考虑图案噪声抑制(如Design-Based Binning)
结论:
- 暗场更适合检测微小颗粒、COP、微划痕等高散射缺陷,使用短波长光源(266–405 nm),灵敏度可达10–20 nm。
- 明场更适合检测表面形貌异常、薄膜不均、hazing等光学对比缺陷,使用可见光至紫外波段,分辨率约100 nm以上。
- 实际应用中,两者互补,联合使用可实现全面缺陷监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