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理解-阿里木江【基础课笔记】
学习阿里木江老师的语言理解基础课做的笔记,视频链接:https://www.bilibili.com/video/BV1hQ4y1h7LG/?spm_id_from=333.1387.homepage.video_card.click&vd_source=6067464da2480140ec525c7bdb97182c
老师的讲解风格:比较幽默风趣,而且经常进行弹唱展示,比较能坚持听完课程。
预祝大家都能成功上岸!!!
考情说明
题型:
卷子:
解题顺序:提问——文段——选项
核心:衷于材料
一、中心理解【1/3~1/2】
第一节:总体概述
题型辨别:主要、主旨、主题、观点、意在、想要、概括、关键词、主题词
这段文字主要/旨在/重在/意在/想要说明(论述、强调)的是……
这段文字的主旨/主题/观点是……
对这段文字概括最恰当的一项是…
解题总说:
关联词套用,重点在哪儿?【转折、并列、因果. . .】
作者带情绪(反问、假设),重点是什么?【强调内容】
做事儿比空谈更重要!【对策类优先选对策】
解题小技巧:
言语可以帮助申论,多品品正确答案
生成预判后,可通过“话题是否一致”,快速排除错误选项
有的选项有小瑕疵,但其它选项有大错时,请接受这个小瑕疵
解题思路:寻找中心句【重点】
-
有中心句--同义替换 或 适度推演
-
无中心句--全面概括,提取共性
解题技巧:
划分层次,找重点;对比择优【. . .的 后面 阅读时详略得当】
第二节 有总有分类
核心思想:分句是为总句服务的,一般只包含分句的内容比较片面,不选。举例的内容是服务员,不选。
1. 分句类型:背景引入
2. 分句类型:举例论证
3. 分句类型:原因解释
注意:主题词可能会“狡猾变形”
4.分句类型:正反论证
内容大于形式
“的”的后面是重点
5. 分句类型:观点援引
6. 分句总结
分句式为观点服务的,本身不重要,可以略读节约时间,也可以帮助理解比较复杂的观点
第三节:提出对策类
核心内容:优先选对策
1. 文段直接给出对策
2. 文段通过反面论证给出对策
典型标志词:如果 / 倘若 / 一旦 …… ,则(消极影响)
做题要点:
3. 文段提出问题(分析问题),未提出对策
典型标志:文段提出问题(分析问题),但未给出解决手段
做题要点:
第四节 并列结构类
理论要点:
正确选项:全面概括 / 提取共性
错误选项:表述片面 / 无中生有
注意: 同一主体的不同点、不同主体的共同点======>提取共性
第五节 微观把握复句
1. 转折关系
2. 因果关系
3.必要条件关系
4.并列关系
5. 递进关系
有的情况,需要结合内容才能区分是并列还是递进
备注: 对比择优 接受不完美
6. 内容总结
二、其它【类似中心理解】
第一节: 标题填入题【0~2】
提问方式:最适合做该文段标题的是?【核心:抓重点】
例题:
第二节:态度理解题【0~1】
大概率不考
【提问方式】
通过这段话可知作者的观点是?
作者/某人支持的观点是?
作者/某人对……的态度是?
符合作者/某人意愿的一项是?
举例:
第三节:道理启示题【0~1】
考得很少,重点:不要就是论事
【提问方式】
这段文字给我们的启示是什么?
这个文段意在告诉人们?
这段文字告诉我们的道理是?
例题:
第四节: 词句理解题
【提问方式】
这段文字中的……指的是?(理解文段中的某个词语或者短句)
考得很少
例题:
第五节:提炼关键词【0~1】
【提问方式】
对这段文字的关键词提炼准确的是?
这段文字的关键词是?
第六节:语句填空题【1~3】
【提问方式】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句是
1.横线在结尾
这种等于中心理解题
2.横线在开头
注意:话题一致性【一般为总概括】
3.横线在中间
注意 话题一致、承上启下
第七节: 接语选择题
重点:不要选重复的内容
三、逻辑填空题【1/3~1/2】
特别重要!!!
第一节:绪论
解题思路:从语境中分析 在选项里对比
第二节: 合理假设
合理假设【文段出发】、小心求证【选项出发】
1. 找搭配【主、谓、宾】
2. 找解释
3. 找关联
注重成语的积累
第三节: 小心求证
1. 程度轻重
注意:南辕北辙的主体是同一个
2. 感性色彩
例题:
3.形象表达
4. 语法搭配
例题:
四、细节判断题【2~5】
【提问方式】
下列说法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下列说法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符合这段话意思的是?
不符合这段话意思的是?
根据这段文字, ……的原因是?/ ……的特征?
五、语句排序题【2~3】
第一节:确定首句
首句的作用:引出话题
形式:下定义、背景引入、提出观点、找非首句特征
注意:内容大于形式!!!
第二节:确定捆绑
形式:指代词捆绑、关联词捆绑
第三节: 确定顺序
形式: 时间顺序(出现得比较少,但出现了就是送分题)、逻辑顺序
第四节: 确定尾句
形式:结论 or 对策
方法总结
六、篇章阅读
不要有为难情绪,国考中(省级考,但地市级不考)
就是写一篇文章,题型都是之前出现过的,一定要先判断确定做题顺序再开始做题
做题顺序判断方法
最后,阿里木江老师的祝福【祝我和未蒙面的朋友们成功!】
七、师兄笔记
题型辨别:主要、主旨、主题、观点、意在、想要、概括、关键词、主题词
解题顺序:提问——文段——选项
核心:衷于材料
第一节 中心理解之题型概述
解题技巧:
-
表达方式(议论、说明、记叙)
-
重点词语(关联词、主题词、程度词)
-
行文脉络(中心句、分述句)
【表达方式】
-
议论文:以理服人--通过摆事实、讲道理(论据)等方法来树立或否定某种主张(论点),带有主观性
-
说明文:以知授人--介绍事物的形状、性质、成因、功能等,更具有客观性
-
记叙文:以事感人--间接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重点关注对人的启示(结果很重要,好的响应,坏的防微杜渐)
第二节 中心理解之递进关系
高频考点一:递进关系-程度词 【解题要点】起到强调作用,程度词所在的语句通常为重点
【标志词】更、尤其、正是、特别是、真正、根本最(核心、突出)等,而且(注意与“并且”区分)
高频考点二:转折关系 【解题要点】转折之后是重点【标志词】 典型:但是、可是、然而、不过、却、其实、事实上、实际上
非典型:殊不知、截然相反、截然不同、相对而言、一种误读,一个全新的研究 【干扰选项】转折之前
高频考点二:转折关系-逆向思维
注:若转折后的内容不好判断,可运用逆向思维辅助解题
【文段特征】:“很多人都认为”、“传统观点认为”+转折表述 【理论依据】:转折前后语义相反 【解题思路】:把转折之前别人的观点反过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