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号525】1969-2008北京五环路历年道路路网数据
今天小编整理分享的是 1969-2008年北京五环路历年道路路网数据 。
2008年
2000年
1990年
1978年
1969年
概况
数据概况
北京五环路历年道路路网数据
数据年份为1969年、1978年、1990年、2000年、2008年。数据来源,收集北京市交通图、北京地图、北京旅游图的公开发布的数据,通过几何校正,并图像分发关联后,对年路中心线进行矢量定量,对网络数据进行矢量定量编辑,直至网络满,得到北京市五环内,每10年左右时间间隔矢量数据, 建立了北京历史网络数据集。数据文件包含北京路网数据年份,路线数据为shapefile文件,命名年份(1969年、1978年、1990年、2000年和2008年)。
详情图请看上面图片。请自行斟酌使用。
其他概况
北京五环及以内的道路在1969年、1978年、1990年、2000年、2008年有着不同的发展阶段和变化特点,
1969年:北京二环路在1969年因战备时代背景下开始拆除城墙修建地铁(1983年局部线路试运行,1987年地铁2号线环线运营),后又在地铁上方修建城市快速路,于1992年9月建成通车。三环路的东、南、北3个部分于1958年相继开工并于1960年完工,但西侧原规划线路因经过玉渊潭公园、施工难度较大,长期未能建成,当时南、北、东三段被俗称“三环路”。
1978年:1978年至1980年,为配合地铁环线建设了二环路北半环,由西便门至东便门,全长16公里。此时北京已有公路6562公里,但整体道路网络仍在不断完善和发展之中。
1990年:三环路西侧线路向西改线至公主坟—航天桥,几经波折,整个环路于1994年正式按快速路标准建成通车。此外,长安街在这一时期已经成为一条东达通县,西至石景山,全长40公里、路面最宽处达80米的横贯东西的京城主动脉。
2000年:这一年北京道路建设继续推进,五环路于2000年8月19日动工兴建。同时,在“九五”期间,北京建设完成了八达岭高速公路(二期)、京沈高速公路(北京段),开工建设了京开高速公路(北京段)等公路工程。到2000年底,北京市公路总里程已达13600公里,其中高速公路268公里,初步形成了以国道、市道干线公路为骨架的公路交通网络。
2008年:为保障北京奥运会、残奥会期间道路交通安全畅通及各项赛事活动的顺利进行,7 月 20 日起至 9 月 20 日止,对奥林匹克中心区周边道路采取交通管制措施,其中涉及北五环路部分路段。
例如,北五环路北侧辅路奥林东桥下(不含)至林萃桥下(含),除奥运专用车辆及公共汽车外,禁止其他机动车通行;北五环路南侧辅路林萃桥西主、辅路进出口至奥林东桥西侧主路出口(45 出口),除奥运专用车辆、持有奥林匹克公园公共区参观车证的车辆及公共汽车外,禁止其他车辆通行。
此外,7 月 4 日开始,五环路作为奥运专用车道施划道路之一,进行了昼夜施工。6 月 16 日,北京市五环绕城高速公路的北五环路辅路投用运营。
北京五环及以内道路特点
北京五环及以内道路是城市核心交通网络,以“环形+放射”为骨架,功能分层明确,兼顾多元需求,融合历史与现代,特点鲜明。
一、路网结构:环形放射,层级清晰
以“二环-三环-四环-五环”快速路为环,叠加长安街、中轴线、京藏高速等放射路,构成“环形+放射”骨架。各环线间距3-5公里,承担跨区截流功能;放射路联通核心节点(如CBD、奥运村),次支路网(含胡同)密集填充,二环内路网密度达6-8公里/平方公里,保障“最后一公里”通达。
二、功能分层:各司其职,匹配需求
分三级功能道路:快速路(二环至五环)全封闭、无红绿灯,时速60-100km/h,服务跨区通行;主干道(长安街、安立路等)宽30-50米,设公交专用道,时速40-60km/h,连接商圈与枢纽;次支路(成府路、胡同)服务区域通勤与社区可达,部分为慢行优先路。
三、交通属性:多模融合,公交优先
突出公共交通优先,核心道路设公交专用道、BRT系统,地铁1-16号线覆盖五环内,实现“路铁衔接”;慢行系统完善,胡同区、奥运公园周边设连续步行道与自行车道;机动车管理精细化,核心区限行,快速路高峰设专用道,平衡效率与需求。
四、历史现代:兼顾肌理,彰显文化
二环内尊重老城肌理,胡同保留“窄街密网”,主干道微改造;三环至五环为现代规划,宽路面、高效衔接;长安街、中轴线等道路串联故宫、钟鼓楼等地标,兼具通行与文化展示功能,体现城市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