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news >正文

电子工程基础原理与应用指南(初学者版)电子工程入门:三极管与MOS管全解析

一、三极管基础

1. 三极管工作原理

三极管是半导体器件,由发射结、基结和集电结组成。当iB不变时,iC与VCE之间的关系如下:

  • 发射结:工作时为0.6-0.7V(硅管)或0.2-0.3V(锗管)

2. 三极管的工作区域

(1) 截止区
  • 条件:发射结反偏,集电结反偏
  • 电压条件:Ube < Uon 且 Uce > Ube
  • 电流状态:Ib = 0,Ic = 0
  • 工作状态:三极管不导通
(2) 放大区
  • 条件:发射结正偏,集电结反偏
  • 电压条件:Ube > Uon 且 Uce > Ube
  • 电流关系:Ic ≈ β × Ib(β为电流放大系数)
  • 工作状态:集电极加反向电压导通后,Ib控制Ic,Ic与Ib近似于线性关系
(3) 饱和区
  • 条件:发射结正偏,集电结正向
  • 电压条件:Ube > Uon 且 Uce < Ube
  • 电流关系:当IC增大到一定程度,再增大Ib,Ic也不会增大
  • 工作状态:Ic不再仅与Ib有关,而且随Uce的增大而增大,Ic < β × Ib

3. 三极管特性

(1) 温度特性
  • 温度影响:温度越高,放大倍数β越大
  • 原因:温度升高导致少数载流子浓度增加

4. 三极管分类

分类标准类型特点
半导体材料硅三极管、锗三极管硅管工作温度范围更广,稳定性更好
工作频率高频管、低频管高频管适用于高频电路,低频管适用于低频电路
功率功率管、开关管功率管可承受大电流,开关管用于开关电路

5. 三极管应用

应用场景说明
开关电路利用截止区和饱和区实现开关功能
控制继电器输出用小电流控制大电流电路
电平转换转换不同电平的信号
反相实现信号的相位反转

二、MOS管基础

1. MOS管原理

MOS管(Metal-Oxide-Semiconductor Field-Effect Transistor,金属-氧化物半导体场效应晶体管)由G(gate栅极)、S(source源极)、D(drain漏极)组成。

(1) 类型
  • N沟道型:箭头指向G极(栅极)为N沟道
  • P沟道型:箭头背向G极(栅极)为P沟道
(2) 工作类型
  • 增强型管:栅极-源极电压Vgs为零时,Ids电流为零
  • 耗尽型管:栅极-源极电压Vgs为零时,Ids电流不为零

2. MOS管输出特性曲线

(1) VGS < VGS(th)时,夹断区(截止区)
  • 状态:不能导电,处在截止状态
  • 电流:ID = 0,管子不工作
(2) VGS > VGS(th),且VDS < VGS - VGS(th),可变电阻区(非饱和区)
  • 状态:导电沟道已产生但没有完全形成
  • 特性:相当于一个由VGS控制的可变电阻
(3) VGS ≥ VGS(th),且VDS > VGS - VGS(th),恒流区(饱和区,放大区)
  • 状态:当VGS > VGS(th),Uds为常量,VGS越大,Id越大
  • 特性:VGS越高,RDS(ON)值越低
  • 温度影响:温度越高,RDS(ON)值越高
(4) 击穿区
  • 条件:VDS过大
  • 结果:MOS管损坏

3. MOS管特点

  1. 输入阻抗非常高:栅极有绝缘膜氧化物,输入阻抗可达10^9Ω以上
  2. 导通电阻低:可做到几个毫欧的电阻
  3. 开关速度快:开关损耗低,特别适应PWM输出模式
  4. 静电敏感:栅极输入阻抗大,感应电荷很难释放,高压容易击穿绝缘层
  5. 电压驱动:需要对栅极施加高于栅极阈值电压Vth才能开通
  6. 稳态功耗低:处于稳态开启或关断状态时,栅极驱动基本无功耗
  7. 电流方向:导通后电流方向可以双向流动(D→S或S→D)

4. MOS管关键参数

参数说明重要性
VGS(th)(开启电压)N沟道:导通时Vg > Vs,Vgs > Vgs(th);P沟道:导通时Vg < Vs,Vgs < Vgs(th)决定MOS管何时导通
VGS(最大栅源电压)栅极能够承受的最大电压防止栅极击穿
RDS(on)(漏源电阻)导通时漏源间的最大阻抗决定了MOS管导通时的消耗功率,应尽可能小
ID(导通电流)漏源间所允许通过的最大电流决定MOS管的最大工作电流
VDSS(漏源击穿电压)栅源电压VGS为0时,场效应管正常工作所能承受的最大漏源电压决定MOS管的工作电压范围
gfs(跨导)漏极输出电流的变化量与栅源电压变化量之比表示MOS管的放大能力

5. MOS管寄生电容与米勒效应

(1) 寄生电容(Cgs)
  • 作用:控制MOS管导通与截止
  • 原理:本质是控制Cgs电容充放电
  • 影响:要求快速导通时,驱动源需提供大的驱动电流
  • 解决方法:G级并联电阻,用来释放寄生电容的电流
(2) G级串联电阻
  • 作用:形成RC充放电电路
  • 效果
    • 减小瞬间电流值,防止损毁MOS管的驱动芯片
    • 抑制振荡
    • 减缓MOS管的开关速度
    • 固定电平
(3) 米勒效应
  • 定义:米勒电容(Cgd)在反相放大的作用下,使得等效输入电容值放大的效应
  • 影响:形成米勒平台,使MOS管的开启时间变长
  • 结果:MOS管的导通损耗必定增大

6. 寄生二极管

  • 作用:做防反接保护
  • 方向
    • N沟道:S→D
    • P沟道:D→S
  • 工作原理
    • NMOS:当S极接正,D极接负,寄生二极管导通;反之截止
    • PMOS:当D极接正,S极接负,寄生二极管导通;反之截止

7. MOS管GDS判别方法

  1. 方法:万用表调至二极管档
  2. 步骤
    • 将红表笔接在MOS的S极,黑表笔接在D极
    • 如果显示0.4V~0.9V(二极管特性),说明是NMOS
    • 如果无读数(显示1,开路),说明是PMOS

8. MOS管与BJT区别

比较项目MOS管BJT(三极管)
工作性质电压控制电流电流控制电流
导电极性单极性(多子导电)双极性(多子与少子导电)
温度稳定性温度稳定性好(少子受温度影响小)温度稳定性差(少子受温度影响大)
输入阻抗输入电阻很大,低噪声输入阻抗小,损耗大
电极互换可以D→S,S→D;栅极可正可负电极不可互换
驱动特性电压驱动,驱动功耗低电流驱动,驱动功耗高
电流大小可在小电流和低电压下工作通常需要较大电流驱动
频率特性频率特性不如三极管频率特性较好
应用电源开关、大电流开关电路、高频高速电路数字电路开关控制

9. MOS管应用

  1. 作开关管用:利用MOS管的导通和截止特性实现开关功能
  2. 防反接用:利用寄生二极管特性实现防反接保护
  3. 作电平转换用:实现不同电压电平之间的转换
  4. 全桥驱动电机:MOS管常用于电机驱动电路中的全桥结构

三、电感基础

1. 电感原理

(1) 本质
  • 定义:电感是阻碍电流变化的元件,具有储能功能
  • 工作原理:当线圈通过电流后,在线圈中形成磁场感应,感应磁场又会产生感应电流来阻碍线圈中电流的变化
  • 感抗:电流与线圈的相互作用关系称为电的感抗,也就是电感
(2) 磁芯影响
  • 饱和电流:磁芯决定了电感的饱和电流
  • 磁滞损耗:磁芯影响电感的磁滞损耗

2. 电感储能

  • 储能公式:能量 = ½ × L × I²
  • 特性:电感存储能量,当电流变化时释放能量

四、ADC/DAC转换基础

1. ADC(模数转换器)基础

(1) 基本原理
  • 定义:将模拟信号转换为数字信号的电子元件
  • 关键参数
    • 分辨率:量化等级数,1/2^n(n为位数)
    • 精度:对于给定模拟输入,实际数字输出与理论预期数字输出之间的接近度
    • 转换速率:完成从模拟信号到数字信号AD的一次转换所需时间的倒数
    • 量化误差:量化过程引起的误差,通常是1个或半个最小数字量的模拟变化量,表示为1LSB、1/2LSB
    • 偏移误差:输入信号为零时输出信号不为零的值
    • 满刻度误差:满度输出时对应的输入信号与理想输入信号值之差
    • 线性度:实际转换器的转移函数与理想直线的最大偏移
    • 信噪比(SNR):动态范围 = SNR = RMS满量程/RMS噪声
    • 最低有效位(LSB):满量程值除以ADC的分辨率
(2) ADC分类
类型特点优点缺点
间接ADC先将输入模拟电压转换成时间或频率,再转换成数字量抗干扰能力强转换速度低
直接ADC直接转换成数字量转换速度快成本高、功耗大
双积分型先对输入采样电压和基准电压进行两次积分抗干扰能力强,稳定性好转换速度低
逐次逼近型(SAR)逐个产生比较电压,逐次与输入电压比较精度、速度、价格适中速度中等
并联比较型各量级同时并行比较,各位输出码同时产生转换速度快成本高、功耗大
(3) ADC典型应用
  • 12位ADC:实际精度通常只能达到8-9位
  • 转换速率
    • 积分型ADC:毫秒级(低速)
    • 逐次比较型ADC:微秒级(中速)
    • 全并行/串并行型ADC:纳秒级(高速)

2. DAC(数模转换器)基础

(1) 基本原理
  • 定义:将数字信号转变为模拟信号的电子元件
  • 关键参数
    • 分辨率:模拟输出电压可被分离的等级数,n位DAC分辨率一般为1/2^n
    • 转换速度:描述数字量转换模拟量的时间,包括建立时间和转换速率
    • 精度:DAC的精度通常取决于分辨率和参考电压稳定性
(2) DAC分类
类型特点适用场景
电压型DAC直接输出电压,通常内置输出放大器高阻抗负载、高速DAC
电流型DAC电流输出,需要外接电流-电压转换电路一般应用
乘算型DAC可进行乘法运算,可作为衰减器和调制器信号处理、调制
(3) DAC典型应用
类型电路说明
电压输出型(如TLV5618)直接输出电压适用于高阻抗负载,无输出放大器部分延迟,常作为高速DAC
电流输出型(如THS5661A)需外接电流-电压转换电路电流输出很少直接利用,大多外接电流-电压转换电路
乘算型(如AD7533)可进行乘法运算可作为使输入信号数字化地衰减的衰减器及对输入信号进行调制的调制器
(4) DAC选型考虑因素
  1. 精度:根据应用需求选择适当精度的DAC
  2. 速度:根据输入信号的最高频率确定,转换速率应高于系统要求的采样频率
  3. 通道:单芯片内部含多个A/D、D/A模块,可同时实现多路信号转换
  4. 数字接口方式:并行/串行之分,串行有SPI、I2C、SM等多种标准

五、OSI七层模型与TCP/IP协议

1. OSI七层模型

层级名称作用常用协议
7应用层为应用程序或用户请求提供各种请求服务HTTP、FTP、SMTP、POP3、TELNET、NNTP
6表示层数据编码、格式转换、数据加密LPP、NBSSP
5会话层创建、管理和维护会话、建立或解除与其他节点的联系SSL、TIS、LDAP、DAP
4传输层提供端对端的接口,数据通信TCP、UDP
3网络层为数据包选择路由,IP地址及路由选择IP、ICMP、RIP、IGMP、OSPF
2数据链路层提供介质访问和链路管理,传输有地址的帧,错误检测功能以太网、网卡、交换机、PPTP、L2TP、ARP、ATMP
1物理层管理通信设备和网络媒体之间的互联互通,以二进制数据形式在物理媒体上传输数据物理线路、光纤、中继器、集线器、双绞线

2. TCP/IP协议栈

  • TCP/IP协议:提供点对点的链接机制,将数据应该如何封装、定址、传输、路由以及在目的地如何接收,都加以标准化
  • 特点:更加侧重互联网通信核心

3. 以太网协议

  • 数据单元:帧(Frame)
  • 帧组成:标头(Head)和数据(Data)
  • TCP协议:有确认机制,每发出一个数据包都要求确认,如果数据包遗失,就收不到确认,发出方会重发
  • UDP协议:无确认机制,不保证数据包的可靠传输
TCP三次握手与四次挥手
  • 三次握手:建立连接时,客户端与服务器交换信息以确认双方通信能力
  • 四次挥手:断开连接时,客户端与服务器交换信息以安全关闭连接

4. DNS解析

  • 定义:网域名称系统(Domain Name System,DNS),端口53,是互联网的一项服务
  • 作用:将域名和IP地址相互映射
  • 过程
    1. 输入www.google.com
    2. 本机服务器请求DNS服务器
    3. DNS服务器根据域名解析成对应的IP地址
    4. 返回给本机

5. 自顶向下的数据包传输过程

(1) 网络设置
  • 本机IP地址:192.168.1.100
  • 子网掩码:255.255.255.0
  • 网关IP地址:192.168.1.1
  • DNS IP地址:8.8.8.8
(2) 访问Google网站流程
  1. 第一步:主机向DNS服务器发送请求(8.8.8.8),请求解析www.google.com,DNS服务器返回Google的IP地址(172.194.72.105)
  2. 第二步:判断IP地址是否在同一子网络(使用子网掩码)
  3. 第三步:向Google发送数据包,通过网关192.168.1.1转发,接收方MAC地址为网关的MAC地址
  4. 第四步:Google服务器收到数据包,根据IP标头的序号,将四个包拼起来,取出完整的TCP数据包
  5. 第五步:Google读出"HTTP请求",做出"HTTP响应",用TCP协议发回
  6. 第六步:本机收到HTTP响应,将网页显示出来

六、交换机、MAC、PHY网络变压器

1. 交换机

(1) 交换机类型
  • 二层交换机:没有IP路由功能,仅处理数据链路层
  • 三层交换机:带有IP路由功能,工作在网络层
(2) 交换机与路由器区别
比较项目交换机路由器
工作层次数据链路层(第二层)网络层(第三层)
转发依据MAC地址(物理地址)IP地址(网络地址)
主要功能组建局域网,连接同属于一个子网的所有设备连接不同子网,提供IP路由功能
广播域不分割广播域可分割广播域(子网)
防火墙功能

2. MAC与PHY

  • MAC控制器:媒体访问控制层协议
  • PHY芯片:以太网收发物理层接口收发器
  • 网络变压器:用于隔离信号,防止干扰
  • RJ45接头:网络接口连接器
(1) MAC与PHY关系
  • MAC:位于OSI七层协议中数据链路层
  • PHY:将数字信号转成模拟信号,通过网线传输
  • 连接方式:MAC通过MII接口与PHY连接

3. PHY工作原理

  • 主要功能:将数字信号转成模拟信号,然后在网线或者光纤传输
  • 控制方式:STA(管理实体,一般为MAC或CPU)通过MII对PHY的行为、状态进行管理和控制
  • 实现方式:通过读写PHY内部的寄存器实现

4. MAC功能

  1. 封装网络层数据:将数据封装为帧,实现帧同步
  2. 处理MAC地址:对目标MAC地址和源MAC地址进行处理
  3. 错误校准:对PHY传输错误时进行校准
  4. 控制PHY芯片:通过MII接口连接PHY芯片

5. MAC与PHY接口标准

标准简述Pins速率计算
MII基本的100Mbps/10Mbps接口,16根线RXD[3:0], TXD[3:0], TX_ER, TX_EN, RX_ER, RX_DV, TX_CLK, RX_CLK, CRS, COLClock=25MHz or 2.5MHz
数据位宽4bit
100Mbps=25MHz4bit
10Mbps=2.5MHz
4bit
RMIIMII基础上精简,100Mbps/10Mbps接口TXD[1:0], RXD[1:0], TX_EN, RX_ER, CLK_REF, CRS_DVClock=50MHz
数据位宽2bit
100Mbps=50MHz2bit
10Mbps=50MHz/10
2bit
GMII千兆以太网接口40线1000Mbps
RGMII千兆以太网精简接口12线1000Mbps
SMII串行MII,用于低引脚数设计2线100Mbps
(1) MDIO协议(SMI协议)
  • 作用:连接主设备和多个PHY设备
  • 接口:1个MDC时钟线,1个MDIO双向传输数据线
  • 功能:通过MDIO传输数据

七、总结与学习建议

1. 电子工程初学者学习路线

  1. 基础理论:先掌握三极管、MOS管、电感等基础元件原理
  2. 模数转换:学习ADC/DAC原理和应用
  3. 通信协议:理解OSI七层模型和TCP/IP协议
  4. 网络设备:掌握交换机、MAC、PHY等网络设备工作原理

2. 实践建议

  1. 搭建实验平台:使用开发板(如STM32、Arduino)进行实际电路搭建
  2. 使用工具:使用逻辑分析仪、示波器验证信号
  3. 参考资料:阅读ST、TI等厂商的官方技术文档和应用笔记
  4. 代码实践:从简单示例开始,逐步实现复杂功能

3. 常见问题与解决方案

问题可能原因解决方案
信号不稳定电源噪声大添加滤波电容,优化电源设计
通信错误时序不匹配检查时钟频率,调整通信参数
电路发热电流过大优化电路设计,增加散热措施
信号干扰电磁干扰优化PCB布局,增加屏蔽措施

附录:关键术语表

术语解释
β(电流放大系数)三极管的电流放大能力,Ic = β × Ib
VGS(th)MOS管的开启电压,决定MOS管何时导通
RDS(on)MOS管导通时的漏源电阻,影响功耗
LSB最低有效位,ADC的最小分辨率单位
MII媒体独立接口,MAC与PHY之间的通信标准
PHY物理层收发器,负责数字信号与模拟信号的转换
MAC媒体访问控制层,负责数据帧的封装与传输
OSI开放式系统互联,完整的网络通信模型

一、CAN总线协议(ISO 11898 & ISO 11519-2)

1. 核心原理
标准速率范围通信类型适用场景
ISO 11898125Kbps ~ 1Mbps高速(闭环)车辆动力系统、实时控制
ISO 11519-2≤125Kbps低速(开环)车辆舒适系统(如车窗、灯光)

关键点

  • 所有节点必须使用相同通信速率
  • 总线空闲时,先发送者获得发送权(仲裁机制)
  • 数据帧结构:帧起始(显性位) → 仲裁段 → 控制段 → 数据段 → CRC段 → ACK段 → 帧结束(7个隐性位)
  • 电平逻辑
    • CAN_High - CAN_Low > 0.9V → 显性位(逻辑0)
    • CAN_High - CAN_Low < 0.5V → 隐性位(逻辑1)
    • 空闲时:CAN_High = CAN_Low = 2.5V
2. STM32 CAN接口实现(C语言示例框架)

C

编辑

#include "stm32f4xx_hal.h"// CAN初始化配置(基于STM32F4)
void CAN_Init(void) {CAN_HandleTypeDef hcan;hcan.Instance = CAN1;hcan.Init.Prescaler = 4;      // 时钟分频 (假设APB1=42MHz)hcan.Init.Mode = CAN_MODE_NORMAL;hcan.Init.SJW = CAN_SJW_1TQ;hcan.Init.BS1 = CAN_BS1_6TQ;hcan.Init.BS2 = CAN_BS2_5TQ;hcan.Init.TTCM = DISABLE;hcan.Init.ABOM = DISABLE;hcan.Init.AWUM = DISABLE;hcan.Init.NART = DISABLE;hcan.Init.RFLM = DISABLE;hcan.Init.TXFP = DISABLE;HAL_CAN_Init(&hcan);// 配置过滤器(接收ID 0x100)CAN_FilterTypeDef canfilter;canfilter.FilterNumber = 0;canfilter.FilterMode = CAN_FILTERMODE_IDMASK;canfilter.FilterIdHigh = 0x0000;canfilter.FilterIdLow = 0x0000;canfilter.FilterMaskIdHigh = 0x0000;canfilter.FilterMaskIdLow = 0x0000;canfilter.FilterFIFOAssignment = CAN_FILTER_FIFO0;canfilter.FilterActivation = ENABLE;HAL_CAN_ConfigFilter(&hcan, &canfilter);HAL_CAN_Start(&hcan);  // 启动CAN
}// 发送数据帧
void CAN_Send(uint32_t id, uint8_t *data, uint8_t len) {CAN_TxHeaderTypeDef tx_header;tx_header.StdId = id;tx_header.ExtId = 0;tx_header.RTR = CAN_RTR_DATA;tx_header.IDE = CAN_ID_STD;tx_header.DLC = len;uint32_t tx_mailbox;HAL_CAN_AddTxMessage(&hcan, &tx_header, data, &tx_mailbox);
}// 接收数据帧(中断方式)
void HAL_CAN_RxCpltCallback(CAN_HandleTypeDef* hcan) {CAN_RxHeaderTypeDef rx_header;uint8_t rx_data[8];HAL_CAN_GetRxMessage(hcan, CAN_RX_FIFO0, &rx_header, rx_data);// 处理接收到的数据 (rx_header.StdId, rx_data)
}

说明

  • 代码基于STM32 HAL库,需根据实际MCU型号调整时钟配置
  • 实际使用需配置CAN收发器(如TJA1050)的硬件连接
  • 仲裁机制由硬件自动处理,无需软件干预

二、USB协议(USB 2.0/3.0)

1. 速率与接口类型
标准速率特点接口类型
USB 1.01.5 Mbps低速Type A/B
USB 1.112 Mbps全速Type A/B
USB 2.0480 Mbps高速Type A/B/C
USB 3.05 Gbps超速Type A/C (蓝色)
2. USB 2.0物理层关键点
  • 四线信号VBUS(+5V)、GNDD+D-
  • 差分电平
    • D+ > D- + 200mV → 逻辑1
    • D+ < D- - 200mV → 逻辑0
  • 阻抗控制:差分阻抗需为 90Ω ±10%(USB 2.0/3.0)
3. USB 3.0 Type-C接口引脚功能
引脚作用说明
VBUS电源+5V
TXn+/TXn-/RXn+/RXn-USB 3.0高速数据全双工
D+/D-USB 2.0数据向下兼容
CC通信配置识别设备/Host/正反插/PD充电
VCONN供电为线缆芯片供电(3.3V/5V)

C语言实现:USB协议栈需依赖标准库(如USB CDC),此处仅展示设备描述符框架:

C

编辑

// USB设备描述符 (简化版)
typedef struct {uint8_t bLength;uint8_t bDescriptorType;uint16_t bcdUSB;        // 0x0200 (USB 2.0)uint8_t bDeviceClass;uint8_t bDeviceSubClass;uint8_t bDeviceProtocol;uint8_t bMaxPacketSize0; // 64 bytesuint16_t idVendor;uint16_t idProduct;uint16_t bcdDevice;uint8_t iManufacturer;uint8_t iProduct;uint8_t iSerialNumber;uint8_t bNumConfigurations;
} USB_DeviceDescriptor;// 初始化USB设备描述符
void USB_InitDescriptor(USB_DeviceDescriptor* desc) {desc->bLength = sizeof(USB_DeviceDescriptor);desc->bDescriptorType = 1; // DEVICE_DESCRIPTORdesc->bcdUSB = 0x0200;desc->bDeviceClass = 0x00; // CDCdesc->bDeviceSubClass = 0x00;desc->bDeviceProtocol = 0x00;desc->bMaxPacketSize0 = 0x40; // 64 bytesdesc->idVendor = 0x1234;desc->idProduct = 0x5678;desc->bcdDevice = 0x0100;desc->iManufacturer = 1;desc->iProduct = 2;desc->iSerialNumber = 0;desc->bNumConfigurations = 1;
}

说明

  • 实际USB驱动需使用厂商提供的库(如ST的USBD_CDC)
  • 代码仅展示描述符结构,非完整驱动

三、ADC/DAC转换原理

1. ADC关键参数
参数说明公式
分辨率量化等级数1/2^n (n=位数)
量化误差LSB误差±1/2 LSB
转换速率转换速度1 / 转换时间 (ksps/Msps)
2. 逐次逼近型ADC (SAR) 实现框架

C

编辑

#include "stm32f4xx.h"// STM32 ADC1初始化 (12位分辨率)
void ADC1_Init(void) {ADC_InitTypeDef adc_init;adc_init.ADC_Resolution = ADC_RESOLUTION_12B;adc_init.ADC_ScanConvMode = DISABLE;adc_init.ADC_ContinuousConvMode = DISABLE;HAL_ADC_Init(&hadc1, &adc_init);
}// 读取ADC值
uint16_t ADC_Read(uint8_t channel) {ADC_ChannelConfTypeDef channel_conf;channel_conf.Channel = channel;channel_conf.Rank = 1;channel_conf.SamplingTime = ADC_SAMPLETIME_15CYCLES;HAL_ADC_ConfigChannel(&hadc1, &channel_conf);HAL_ADC_Start(&hadc1);HAL_ADC_PollForConversion(&hadc1, 10); // 等待转换完成return HAL_ADC_GetValue(&hadc1);
}
3. DAC输出控制(电压型)

C

编辑

// STM32 DAC1输出 (12位)
void DAC1_SetValue(uint16_t value) {HAL_DAC_SetValue(&hdac, DAC_CHANNEL_1, DAC_ALIGN_12B_R, value);HAL_DAC_Start(&hdac, DAC_CHANNEL_1); // 启动DAC
}// 示例:输出1.5V (假设Vref=3.3V)
// 12位分辨率:3.3V对应4095,1.5V ≈ 4095 * (1.5/3.3) ≈ 1861
DAC1_SetValue(1861);

四、OSI七层模型与TCP/IP

1. OSI七层协议栈
作用关键设备/协议
7. 应用层提供服务(HTTP/FTP)HTTP, FTP, SMTP
6. 表示层数据编码/加密LPP, NBSSP
5. 会话层建立/维护会话SSL, LDAP
4. 传输层端到端通信TCP, UDP
3. 网络层路由选择IP, ICMP
2. 数据链路层帧传输/错误检测以太网, ARP
1. 物理层电信号传输双绞线, 光纤
2. TCP三次握手(C语言逻辑框架)

C

编辑

// TCP三次握手模拟 (简化版)
typedef enum { SYN_SENT, SYN_RECEIVED, ESTABLISHED 
} TCP_State;void tcp_handshake(TCP_State* state) {switch (*state) {case SYN_SENT:// 发送SYN包send_syn_packet();*state = SYN_RECEIVED;break;case SYN_RECEIVED:// 收到SYN+ACK,发送ACKsend_ack_packet();*state = ESTABLISHED;break;default:break;}
}

五、交换机与MAC/PHY

1. 交换机类型
类型层级转发依据功能
二层交换机数据链路层MAC地址子网内通信
三层交换机网络层IP地址路由/防火墙
2. MAC与PHY接口标准(MII/RMII)
标准引脚速率说明
MII16线100Mbps基础接口
RMII7线100MbpsMII精简版
GMII40线1Gbps千兆以太网
3. PHY配置(C语言示例)

C

编辑

// 通过MDIO配置PHY (以DP83848为例)
void PHY_Config(void) {uint16_t reg_val;// 读取PHY状态寄存器reg_val = mdio_read(0x00); // PHY地址0// 设置100BASE-TX全双工mdio_write(0x00, 0x0100); // 读取状态mdio_write(0x00, 0x0100 | 0x0040); // 100Mbps, 全双工
}

关键函数mdio_read()/mdio_write() 需根据硬件实现(通常通过SPI或专用接口)。


总结与建议

  1. 文档性质:本文档基于您提供的技术原理文本整理,无原始PDF
  2. C语言代码
    • 代码为原理性示例框架(基于STM32 HAL库),需根据实际硬件调整。
    • 不可直接运行,需结合具体开发板(如STM32F4 Discovery)和厂商库。
  3. 学习建议
    • 优先学习STM32 HAL库文档(ST官网)
    • 参考USB CDCCAN的官方例程(ST提供的标准库)
    • 用逻辑分析仪验证信号(如CAN总线电平)

本文档已覆盖您提供的所有技术点,如需完整可运行代码,建议:

  1. 从ST官网下载对应MCU的标准外设库(如STM32F4xx HAL)
  2. 在例程中搜索CAN/USB/ADC等关键词
  3. 结合硬件原理图调试

如需进一步细化某部分(如STM32 CAN完整驱动),请提供具体硬件平台,我将补充针对性代码。

http://www.dtcms.com/a/407583.html

相关文章:

  • Rust/C/C++ 混合构建 - 用Bazel构建Rust与C
  • 微信公众号的网站长沙景点视频
  • 东莞网站建设qq群网站建设与维护项目六
  • ProxySQL:实现MySQL8.0主从同步与读写分离
  • 制作网站需要学什么软件灵璧做网站的公司
  • 基于FPGA的HDB3编解码(verilog语言)
  • 北京个人网站备案wordpress 同步公众号
  • python 做网站多用户商城网站建设
  • 如何学做网站外包做网站与网页有什么区别
  • 视觉SLMA工具
  • 初识nextjs
  • 海口手机版网站建设管理网站建设
  • 定西市网站建设咨询python做网站步骤
  • 万网官方网站深圳设计功能网站
  • 网站添加什么东西才能和用户体验软文广告是什么意思
  • html网站首页设计正常做网站多少钱
  • 神经网络(①MNIST 手写数字识别)
  • 汕头智能模板建站网站建设需求分析报告
  • HAProxy实验步骤
  • 语义分割Semantic segmentation
  • strace / ltrace / ptrace / ftrace
  • 免费自建网站步骤天津工程造价信息网
  • AI+内容工作坊破解企业内容生产与AI落地难题
  • C++基础(22)——模板的进阶
  • 建站公司外包西安网站建设哪个平台好
  • SQL 面试经典:如何用 CASE WHEN 实现分组统计?
  • wnmp搭建后怎么做网站在线书店网站怎么做
  • 详细案例说明AI所用的算法,列出公式,用Python代码说明用法
  • 后端直接返回错误信息的Map 和 抛出异常(异常机制)优劣势对比
  • 如何快速做网站关键词seo网站推广专员招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