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pt和pretrain的差别,IFT和SFT的差别是怎么样的
一、CPT 与 Pretrain 的区别
1. Pretrain(预训练)
- 定义:Pretrain 是指在大规模无标注文本数据上,通过自监督学习(如语言建模任务)训练模型,使其学习通用的语言表示能力。
- 目标:让模型掌握词汇、语法、常识、世界知识等基础语言能力。
- 典型任务:Next Token Prediction(下一个词预测)、Masked Language Modeling(如BERT)等。
- 数据:海量、无标注的通用文本(如网页、书籍、新闻等)。
- 输出:一个“基础模型”(base model),例如 LLaMA、GPT-3 的原始版本。
2. CPT(Continued Pre-Training,继续预训练)
- 定义:在已有预训练模型的基础上,使用特定领域或特定风格的数据继续进行预训练。
- 目标:让模型适应特定领域(如医疗、法律、代码)或特定语言(如中文、多语言)的知识分布。
- 与 Pretrain 的区别:
- Pretrain 是从零开始(或从随机初始化)在通用数据上训练;
- CPT 是在已有通用模型基础上,用新数据“微调”其语言分布,但仍然保持自监督目标(如语言建模),不涉及指令或人类反馈。
- 举例:用医学论文继续训练一个通用 LLM,使其更懂医学术语。
✅ 总结:
- Pretrain:通用语言能力的“从0到1”。
- CPT:通用模型向特定领域/语言的“迁移增强”,仍属自监督学习阶段。
二、IFT 与 SFT 的区别
这两个术语有时会被混用,但在严谨语境下有区别:
1. SFT(Supervised Fine-Tuning,监督微调)
- 定义:使用人工标注的输入-输出对(如问答对、指令-响应对)对预训练模型进行微调。
- 目标:让模型学会遵循指令、生成符合人类期望的输出。
- 数据格式:(instruction, response) 对,例如:
- Input: “写一首关于春天的诗”
- Output: “春风拂面花自开……”
- 训练方式:标准的监督学习,最小化预测输出与真实响应之间的损失(如交叉熵)。
- 典型应用:将 base model 转变为 instruction-following model(如 Alpaca、ChatGLM 的 SFT 阶段)。
2. IFT(Instruction Fine-Tuning,指令微调)
- 定义:IFT 本质上是 SFT 的一种特例或子集,强调使用指令形式的数据进行微调。
- 关键点:
- 所有 IFT 都是 SFT,但并非所有 SFT 都是 IFT(例如,SFT 也可以用于分类任务微调,不一定是指令形式)。
- 在大模型语境下,IFT 通常就等同于“用指令数据做 SFT”。
- 目的:提升模型的指令遵循能力(instruction following ability)。
✅ 总结:
- SFT 是更广义的概念:任何使用标注数据的监督微调都算。
- IFT 是 SFT 的一种具体形式:特指使用“指令-响应”对进行微调,目的是让模型听懂并执行人类指令。
📌 在实际面试或论文中,IFT 和 SFT 经常被当作同义词使用(尤其在 ChatGPT 类模型的上下文中),但严格来说 IFT 是 SFT 的子集。
整体训练流程示例(以 ChatGPT 类模型为例):
- Pretrain:在万亿 token 通用语料上训练 base model。
- CPT(可选):如需适配中文或代码,用中文/代码语料继续预训练。
- SFT / IFT:用人工编写的指令-回答对微调模型,使其具备对话/指令能力。
- RLHF(后续阶段):通过人类反馈强化学习进一步对齐人类偏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