链改2.0倡导者朱幼平:内地RWA代币化是违规的,但RWA数资化是可信可行的!
(央链直播报道)现实世界资产(RWA, Real World Assets)的数字化重构已成为区块链技术落地实体经济的核心路径,其本质是通过分布式账本技术实现传统资产的权属明晰、流转高效与管理透明。从市场演进来看,RWA 已从概念探索迈入规模化发展阶段,全球市场规模已突破万亿美元关口,成为连接传统金融与区块链生态的关键桥梁。中国内地对 RWA 代币化的监管态度始终明确,核心依据在于代币化行为可能触及非法金融活动红线。相较于内地的严格管控,境外部分地区已建立分级监管框架,为 RWA 代币化提供合规空间,但均设置了严格的准入与操作标准。
中国通信工业协会区块链专业委员会轮值主席、国家信息中心中经网副主任朱幼平提出“RWA 数资化”概念,精准契合了内地监管要求与产业需求,其与代币化的本质区别在于“去代币化”与“合规化”:RWA 数资化剥离了代币化过程中具有交易炒作属性的数字代币,仅通过区块链技术实现资产数据的可信上链、权属的链上登记与流转的透明追溯,核心是构建 "资产数据化 — 数据可信化 — 流转合规化" 的闭环,而非发行可自由交易的数字凭证。
具体来看,二者的差异体现在三个维度:
对比维度 | RWA 代币化 | RWA 数资化 |
核心载体 | 加密代币(Token) | 可信数据凭证 |
价值属性 | 兼具资产属性与交易炒作属性 | 仅体现资产数据价值 |
流转方式 | 去中心化自由交易 | 基于合规平台的定向流转 |
监管适配 | 违反内地代币发行融资禁令 | 符合数据要素与资产监管要求 |
风险特征 | 金融炒作风险、合规风险高 | 技术安全风险、数据真实性风险 |
链改 2.0 相较于 1.0 阶段,实现了从“技术驱动”向“价值驱动”的本质跨越。1.0 阶段更多聚焦于区块链技术在单一场景的试点应用,侧重系统搭建与功能实现;而链改2.0 强调“技术赋能实体”的深度融合,将区块链纳入产业数字化转型的整体框架,通过 RWA 数资化等路径打通“数据 — 资产 — 资本”的转化通道,实现实体经济价值的重构与提升。
朱幼平提出的链改 2.0 三大发展方向,精准勾勒了 RWA 数资化的落地蓝图:在境外,依托合规市场开展加密货币赋能实体的探索;在境内,推动链改与数据要素市场的深度融合,通过数资化实现资产价值的合规释放;以香港为枢纽建立境内外联动平台,利用香港成熟的金融市场与监管框架,实现内地资产的合规数字化融资。这一路径既尊重了内地监管底线,又充分利用了境外市场的发展机遇,为 RWA 的规模化发展提供了可行框架。RWA 的数字化进程并非“非黑即白”,代币化与数资化的分野本质上是合规底线与创新需求的平衡选择。内地监管对代币化的禁止,旨在防范金融风险、维护金融稳定,这一政策导向为 RWA 的合规发展划定了明确红线。而朱幼平倡导的 RWA 数资化路径,通过剥离代币炒作属性、聚焦资产数据价值,既契合了区块链技术提升资产效率的本质诉求,又完全遵守了内地监管规定,为实体经济的数字化转型提供了可行方案。
从全球视角来看,RWA 的发展已进入“合规创新”的新阶段,无论是香港的“分类监管”还是新加坡的“沙盒试验”,均表明监管与创新的协同是行业发展的核心驱动力。在内地,随着链改 2.0 的深入推进与数据要素市场的完善,RWA 数资化有望在能源、供应链、不动产等领域实现规模化落地,真正实现“技术赋能实体”的核心目标。未来,只有坚守合规底线、聚焦真实价值创造的 RWA 模式,才能在监管与市场的双重检验中实现可持续发展。
朱幼平感悟我国急需要大陆版RWA,香港RWA最近十分火热,但是无法在大陆落地。随着我国数智化趋势与数资经济转型升级,一大批数实融合创新应用项目嗷嗷待脯。我们提出大陆版RWA概念,并定义为RWA数资化,以区别于香港版RWA的RWA代B化。我国急需要合规的大陆版RWA。
大陆版RWA有以下鲜明特征:
1.大陆版RWA符合大陆法规和政策,香港版RWA符合香港法规和政策。由于两岸法规和政策不同,香港版RWA并不能在大陆落地。
2.大陆版RWA依据数据要素理论,遵循数据二十条、绿色消费积分、数据资产入表等政策。
3.目前能够合规落地的大陆版RWA属于商品领域,并不触及金融范畴,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类:
(1)e-CNY;
(2)数据资产;
(3)绿色消费积分;
(4)碳汇;
(5)NFT;
(6)游戏B;
(7)RDA;…
4.大陆版RWA不可踩监管红线,不是割韭菜的空气B,包括并不限于:
(1)非法集资;
(2)传销;
(3)虚假宣传;
(4)偷漏税;
(5)洗钱;…
5.大陆版RWA遵循守正创新,践行新质生产力与共同富裕,如绿色消费积分可提振消费、增加就业、提高收入;碳汇可促进绿色经济发展;NFT可助力文化数资化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