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流 | 2025年光流及改进算法综述:原理、公式与MATLAB实现
文章目录
-
- 一、光流算法概述
-
- 1.1 技术演进历程
- 1.2 2025年研究热点
- 二、核心原理与数学基础
-
- 2.1 光流基本方程
- 2.2 经典算法原理
-
- 2.2.1 Lucas-Kanade(LK)算法
- 2.2.2 Horn-Schunck(HS)算法
- 2.3 深度学习方法原理
-
- 2.3.1 RAFT算法(2020)
- 2.3.2 光流场与深度学习融合
- 三、MATLAB实现案例
-
- 3.1 金字塔Lucas-Kanade算法实现
-
- 核心函数代码
- 使用示例
- 参数选择建议
- 3.2 深度学习光流模型(2025年进展)
- 四、2025年改进算法综述
-
- 4.1 经典算法的现代优化
- 4.2 深度学习改进方向
-
- 4.2.1 效率优化
- 4.2.2 性能突破
- 4.3 专利技术亮点(2025)
- 五、挑战与未来展望
-
- 5.1 现存问题
- 5.2 2025-2030年发展趋势
- 六、参考文献与资源
-
- 核心文献
- 代码资源
- 数据集
一、光流算法概述
光流(Optical Flow)是计算机视觉领域描述连续图像帧间像素运动信息的关键技术,其核心思想基于亮度恒定假设(像素在相邻帧中亮度不变)和小运动假设(位移量极小可通过泰勒展开近似)[5]。该技术广泛应用于自动驾驶(运动物体检测)、视频压缩(运动补偿)、动作识别(人体姿态估计)等领域,目前已形成经典方法与深度学习方法并存的技术体系[5][9]。
1.1 技术演进历程
- 传统方法(1980s-2010s):以Lucas-Kanade(LK)的稀疏光流和Horn-Schunck(HS)的稠密光流为代表,基于数学建模和优化求解。
- 深度学习方法(2015年至今):以FlowNet为起点,RAFT、PWC-Net等模型通过端到端学习实现高精度光流估计,2025年研究进一步聚焦于效率提升与复杂场景适应性[5][40]。
1.2 2025年研究热点
- 实时性优化:针对边缘设备的轻量化模型设计
- 动态场景鲁棒性:遮挡、运动模糊、低光照条件下的改进算法
- 多模态融合:结合RGB-D、事件相机等数据增强光流估计[40]
二、核心原理与数学基础
2.1 光流基本方程
基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