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yTorch 核心工具与模型搭建
一、2 个核心工具:明确分工,不混淆
PyTorch 搭建模型的核心,是两个功能严格区分的工具,记准用途就能少走弯路:
- nn.Module:管理 “带参数的层”像全连接层(处理线性变换)、卷积层(提取特征)这类需要 “权重、偏置” 的核心组件,都靠它实现。它会自动帮我们管理这些参数,不用手动定义或存储 —— 比如要建一个全连接层,只需告诉它输入、输出的特征数量,参数的初始化、更新都由它搞定。
- nn.functional:处理 “无参数的操作”激活函数(给模型加入非线性,让它能学复杂规律)、池化层(压缩数据规模,减少计算量)这类不需要参数的步骤,直接用它调用即可。它更像 “工具函数”,输入数据就能输出处理结果,不用额外配置。
二、3 种基础模型搭建方法:按需选,效率高
1. nn.Sequential:纯顺序层,快速搭
如果模型的层是 “按顺序排列” 的(比如 “展平图像→全连接层→批量归一化→激活→输出”),用这种方法最省事。它就像 “按顺序叠积木”:把要用到的层依次罗列,PyTorch 会自动让数据从第一层流到最后一层,不用额外设计数据路径,适合结构简单的模型。
2. 继承 nn.Module:自定义流程,灵活强
如果模型需要 “个性化流程”(比如某一步要先激活再做其他处理),就用这种方法。核心分两步:第一步 “初始化层”—— 在专用函数里定义好所有要用到的层(展平层、全连接层、归一化层等);第二步 “定义前向传播”—— 明确数据要经过哪些层、按什么顺序走,完全自主控制,能应对大多数基础场景。
3. Module + 模型容器:兼顾灵活与整洁
如果模型有 “重复子模块”(比如多个 “全连接层 + 批量归一化” 的组合),可以用 nn.Sequential 把这些子模块 “打包”,再结合继承 nn.Module 的方式搭建。这种方法既保留了 “自定义流程” 的灵活性,又能让代码更规整 —— 比如把 “全连接层 + 归一化” 打包成一个子模块,后续调用时直接用子模块名称,不用重复写层的定义,清晰又高效。
三、关键提醒:新手入门别踩坑
- 工具别用混:带参数的层(如全连接层)用 nn.Module,无参数的操作(如 ReLU 激活)用 nn.functional,避免参数管理混乱;
- 流程要清晰:不管用哪种方法搭模型,都要明确 “数据从输入到输出的路径”,比如展平层要放在线性层之前,确保数据格式匹配;
- 组件要对应:批量归一化、激活函数等组件,要和对应的层搭配使用(如全连接层后接批量归一化,再接激活),符合模型训练的基础逻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