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一问】PFC电路有什么作用?
一、什么是PFC电路?
PFC,英文全称为 Power Factor Correction,意思是 “功率因数校正”,是一种专门设计用于提高电子设备功率因数的电路。它通常安装在开关电源(如电脑电源、工业电源、LED驱动电源等)的输入端。
1. 功率因数(Power Factor, PF):
(1)定义:有功功率与视在功率的比值。即 PF = 有功功率/视在功率。
(2)有功功率:是设备真正用于做功、产生热量、光、动力等实际消耗掉的功率。
(3)视在功率:是电网提供的总功率,是输入电压和输入电流有效值的乘积。
(4)功率因数的取值范围在 0 到 1 之间。PF值越接近1,说明电能的利用效率越高。
2. 为什么功率因数会低?
(1)对于传统的开关电源(没有PFC),其输入部分是一个整流桥和大滤波电容。这种电路只有在交流电压的峰值附近才会从电网吸取电流,导致输入电流呈尖锐的脉冲状,而不是与输入电压同相位的正弦波。
(2)这种电流波形失真会产生大量的谐波电流,使得视在功率远大于有功功率,从而导致功率因数很低(通常只有0.4-0.6)。
3.低功率因数的危害:
(1)浪费电能:电网需要提供更大的电流(视在功率大)来传输相同的实际功率(有功功率小),导致线路和变压器损耗增加,浪费能源。
(2)增加电网负担:谐波电流会污染电网,干扰其他设备。
(3) 法规要求:许多国家和国际组织(如欧盟的EN61000-3-2标准、中国的CCC认证)都强制要求一定功率以上的电子设备必须配备PFC电路。
二、PFC电路的工作原理
PFC电路的核心任务就是“整形”,即让输入电流的波形跟踪输入电压的波形,使它们尽可能同相位,并且形状都接近正弦波。其基本原理为:通过控制电路,迫使输入电流跟随输入电压的变化,从而模拟出电阻的特性(电压和电流成正比且同相)。
目前主流的PFC电路是 “有源PFC” ,它通常采用Boost(升压) 拓扑结构。下面是其详细工作原理:
1. 主要构成部件
(1)整流桥:先将交流电(AC)整流成脉动的直流电。
(2)电感(PFC电感):储能元件。
(3)功率开关管(通常是MOSFET):高速通断的控制核心。
(4)PFC控制IC:电路的大脑,检测输入电压和电流波形,并发出控制信号驱动开关管。
(5)二极管:防止电流倒流。
(6)输出电容:维持稳定的高压直流输出。
2. 工作过程(以Boost电路为例)
PFC控制IC通过高频开关(通常几十到几百kHz)来调制输入电流,其过程可以分为两个阶段:
(1)开关管导通阶段(Ton)
· 当控制IC使MOSFET导通(开关闭合)时,电流的路径是:整流桥 -> 电感 -> MOSFET -> 地。
· 此时,电感开始储存能量,电流线性增大。二极管因反向偏置而截止,由输出电容单独向后续电路供电。
(2)开关管关断阶段(Toff)
· 当控制IC使MOSFET关断(开关断开)时,由于电感中的电流不能突变,它会产生一个反向电动势来维持电流。
· 此时,电流的路径是:整流桥 -> 电感 -> 二极管 -> 输出电容/负载 -> 地。
· 电感在导通阶段储存的能量,加上输入的电压,一起叠加后对输出电容充电并向负载供电。因为这个电压高于输入峰值电压,所以Boost电路也起到了升压的作用(通常将电压升到约380-400V DC)。

3. 如何实现“校正”?
关键在于PFC控制IC。它会持续做两件事:
(1). 乘法运算:实时采样输入电压的瞬时波形,并将其作为一个纯净的正弦参考信号。
(2). 电流反馈控制:采样流过电感的电流,并将其与上述正弦参考信号进行比较。
控制IC通过调节MOS管的开关频率和占空比,迫使电感电流的包络线(平均趋势) 紧紧跟随输入电压的波形。这样,尽管电流在微观上是高频开关的锯齿波,但其宏观形状和相位都与输入电压的正弦波保持一致。
三、PFC的类型
1. 无源PFC:
(1)使用电感、电容等无源元件组成滤波器来校正相位。
(2)结构简单、成本低、可靠性高,但体积大、重量重,且校正效果一般(PF值通常只能达到0.7-0.8),常用于低功率场合。
2. 有源PFC:
(1)优点:校正效果极好(PF值可达0.95以上),输出直流电压稳定,适应电压范围宽(通常可达90V-264V全球通用),是目前中高端电源的绝对主流。
(2)缺点:电路复杂,成本较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