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news >正文

投稿之前去重还是投稿之后去重?

结论:最好在 投稿之前就去重并修改,这样能大大降低被“形式退稿”的风险。

期刊流程里“去重”的位置

  • MDPI(包括 Remote Sensing)在稿件提交后,会自动进行一次学术不端检测(通常是 iThenticate)

  • 编辑部会在送审前检查 整体重复率单篇来源的相似度

  • 如果重复率过高(通常 >20–25%,不同编辑可能略有差别),稿件会被直接退回要求修改,根本不会进入外审。


什么时候去重更合适?

  • 投稿之前就要自己先去重

    • 自查可以提前发现高重复段落,尤其是文献综述、方法描述里容易“撞车”的部分。

    • 提前优化语言,避免“因文字复制导致的技术退稿”。

  • 投稿之后再去重

    • 就只能等编辑给反馈,若退稿再修改,不仅浪费时间,还会在系统里留痕迹。


实际经验建议

  1. 投稿前:

    • 用 Turnitin、iThenticate(如果学校或单位有订阅)做一次自查。

    • 如果条件有限,可以用知网、PaperPass 之类的国内检测工具做辅助。

  2. 重点处理:

    • 文献综述部分 → 多改写,多用自己的理解总结。

    • 方法部分 → 避免和自己以前的文章“自我抄袭”。

    • 图表说明 → 尽量改写或重绘,避免原文直接复用。

  3. 目标:

    • 总重复率 < 15–20% 最稳妥。

    • 单一来源相似度 < 5–10%。


结论:最好在 投稿之前就去重并修改,这样能大大降低被“形式退稿”的风险。

http://www.dtcms.com/a/391698.html

相关文章:

  • 【包教包会】CocosCreator3.x全局单例最优解
  • 为什么要使用dynamic_cast
  • 随机过程笔记
  • OpenHarmony:NDK开发
  • Dify 从入门到精通(第 87/100 篇):Dify 的多模态模型可观测性(高级篇)
  • 5种获取JavaScript时间戳函数的方法
  • Redis 三种集群模式
  • 初识kotlin协程
  • 多线程——内存可见性问题和指令重排序问题(volatile详解)
  • Linux第十八讲:应用层协议Http
  • 【C++】速识map与set
  • 多层感知机(MLP)
  • Linux系统诊断——拷贝日志系统
  • python中 ​实例方法​(普通方法)和 ​类方法​ 的核心差异
  • Sping AI接入deepseek-本地部署大模型-第二期
  • 数据分析-数据指标体系搭建及应用
  • 计算机专业课《大数据技术》课程导览:开启数据智能时代
  • dumpsys battery 简介
  • 从 CNN 基础到 AlexNet:计算机视觉的破局之路
  • 苏州自动化工厂1台服务器如何5人并发SolidWorks设计
  • 固态硬盘数据恢复一般多少钱?费用分析+恢复教程
  • WebRTC 探秘:构建你自己的实时视频应用
  • 在Ubuntu中离线安装miniconda3
  • Mem0 + 百度智能云向量数据库:为AI打造持久化记忆
  • MySQL 数据归档的技术困境与 Databend 解决之道
  • 2025icpc网络赛第一场The 2025 ICPC Asia East Continent Online Contest (I)
  • docker中ngnix的路径配置
  • 什么是黑板架构风格?
  • Redis 三大核心模式(主从复制 / 哨兵 / 集群):完整部署与问题解析
  • Docker生产环境容器OOM问题定位:镜像内存泄漏还是主机资源不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