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行业淘汰赛开始了?医疗器械售后维修是否会有影响?
疫情后很多人在医疗行业看到了机会,于是大量入驻医疗相关产业,但近两年医疗行业的改革,让很多人高投入低回报,疫情红利与资本狂欢的幻灭也随之而来。
2025年医保实行的总额预付机制,则直接给医院划定了一道“红线”,一旦超支,就必须自己掏腰包。于是,医生的手脚被绑住了,医院的收入通道也被掐住了。迎来的将是服务价值回归:DRG/DIP付费改革推动医院从“以药养医”向“技术+服务”转型。
如果把视野拉长,可以看到中国医疗行业的大格局正在逐渐清晰。大公立医院依旧是体系的主力军,承担着教学、科研和重症救治的功能,不会轻易动摇。而高端民营医院则逐渐在自费市场站稳脚跟,凭借差异化服务获取生存空间。至于中小医院,无论是公立还是民营,生存空间越来越狭窄。缺乏品牌、技术和资源的它们,很可能被并入更大的集团,或者直接被淘汰。
有人认为这个不是淘汰赛,是全医疗行业都在死亡倒计时的路上?医疗不能够为社会创造价值,所以这个行业就必须死亡?
行业变动的最终目的-医疗行业终将回归“长期主义”本质。正如一位从业者所言:“这里没有快钱,只有用技术解决临床痛点的耐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