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征选择+优化算法+GBDT+SHAP分析!ReliefF-CPO-GBDT分类预测结合SHAP可解释分析MATLAB
该代码实现了一个基于Relief特征选择、CPO(冠豪猪优化算法)参数优化和GBDT(Gradient Boosting Decision Tree)分类模型的完整机器学习流程,并结合了SHAP(SHapley Additive exPlanations)可解释性分析。以下是对代码的全面分析:
一、主要功能
- 数据预处理与划分:读取Excel数据集,打乱样本顺序,进行5折交叉验证。
- 特征选择:使用Relief算法选择最相关的7个特征。
- 参数优化:使用CPO算法优化GBDT模型的超参数(迭代次数、树深度、学习率)。
- 模型训练与预测:使用优化后的参数训练GBDT模型,并在训练集和测试集上进行预测。
- 性能评估:计算准确率、绘制混淆矩阵、输出精确率、召回率、F1分数等。
- 可解释性分析:使用SHAP分析特征对预测结果的影响,绘制摘要图和依赖图。
二、逻辑关联
- 数据准备 → 特征选择 → 参数优化 → 模型训练 → 预测评估 → 可解释分析
- 使用5折交叉验证确保模型泛化能力。
- 结合了特征选择(Relief)和超参数优化(CPO)提升模型性能。
- 最终通过SHAP分析提供模型可解释性。
三、算法步骤
-
数据读取与预处理:
- 从Excel读取数据,提取特征和标签。
- 随机打乱数据,划分为5折。
-
特征选择(Relief):
- 计算每个特征的权重,选择前7个最重要的特征。
-
参数优化(CPO):
- 使用CPO算法优化GBDT的3个参数:迭代次数、树深度、学习率。
-
模型训练与预测(GBDT)
-
性能评估:
- 计算准确率、绘制混淆矩阵、输出分类报告。
-
SHAP分析:
- 计算每个样本的SHAP值。
- 绘制SHAP摘要图、特征重要性条形图、特征依赖图。
四、技术路线
步骤 | 技术 | 工具/函数 |
---|---|---|
数据读取 | Excel IO | xlsread |
数据划分 | 5折交叉验证 | crossvalind |
特征选择 | Relief算法 | jffs('rf', ...) |
参数优化 | CPO算法 | CPO(...) |
模型训练 | GBDT | abcboost_train |
预测 | GBDT预测 | abcboost_predict |
可视化 | 混淆矩阵、SHAP图 | confusionchart , drawShapSummaryPlot |
五、公式原理
1. Relief特征选择:
- 基于特征与类别之间的相关性计算权重。
- 公式:
W(A)=W(A)−diff(A,x,H)/m+diff(A,x,M)/m W(A) = W(A) - \text{diff}(A, x, H)/m + \text{diff}(A, x, M)/m W(A)=W(A)−diff(A,x,H)/m+diff(A,x,M)/m
2. GBDT(Gradient Boosting):
- 通过迭代地训练决策树来最小化损失函数。
- 每棵树拟合前一棵树的残差。
3. SHAP值:
- 基于博弈论的Shapley值,衡量每个特征对预测结果的贡献。
- 公式:
ϕi=∑S⊆N∖{i}∣S∣!(∣N∣−∣S∣−1)!∣N∣![f(S∪{i})−f(S)] \phi_i = \sum_{S \subseteq N \setminus \{i\}} \frac{|S|!(|N|-|S|-1)!}{|N|!} [f(S \cup \{i\}) - f(S)] ϕi=S⊆N∖{i}∑∣N∣!∣S∣!(∣N∣−∣S∣−1)![f(S∪{i})−f(S)]
六、参数设定
参数 | 含义 | 设定值 |
---|---|---|
opts.K | Relief最近邻数 | 7 |
opts.Nf | 选择特征数 | 7 |
SearchAgents_no | CPO种群大小 | 20 |
Max_iteration | CPO最大迭代次数 | 5 |
lb , ub | 参数上下界 | [10,1,0.01] ~ [1500,12,0.3] |
params2.n_threads | 线程数 | 1 |
params2.search | 搜索参数 | 1.5458 |
params2.gap | 间隔参数 | 9 |
七、运行环境
- 软件:MATLAB2020b
- 必需函数:
jffs
(Relief特征选择)CPO
(优化算法)abcboost_train
/abcboost_predict
(GBDT模型)shapley_1
(SHAP值计算)drawShapSummaryPlot
等(可视化函数)
总结
该代码结合了特征选择、超参数优化、GBDT建模和可解释性分析,适用于二分类或多分类任务,具有较强的工程实用性和可解释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