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news >正文

卫星通信天线的跟踪精度,含义、测量和计算

卫星通信天线的跟踪精度,含义、测量和计算

在上一个章节卫星通信天线的指向精度,含义、测量和计算,我们介绍了天线的指向精度。今天我们来说一说卫星通信天线的另一个重要参数指标:跟踪精度

什么是跟踪精度

天线的跟踪精度是指在动态过程下,天线伺服控制系统能否实时、稳定地对准目标卫星的能力。通俗地说,就是:

“当目标在动,或者天线在动时,能否‘粘住’目标?”

跟踪精度通常用角偏差的统计值(如RMS或最大瞬时偏差)来表示,单位为角度(°)

天线在什么场景下需要跟踪卫星?

经常会有下面这样的问题:

问题1:是不是动中通天线才需要考虑跟踪精度,对准地球同步卫星的静中通天线不需要考虑跟踪精度?

问题2:如果卫星(或者目标)和天线,有一个是运动的,那天线就需要跟踪,就有跟踪精度的指标?

其实天线在什么场景下需要跟踪卫星,并不取决于天线本身是“动”还是“静”,而取决于天线的波束宽度(HPBW)与目标的相对角运动幅度之间的关系

工程上一般这样认为:如果目标的运动会导致天线指向偏离超过其波束宽度的10%~20%,就必须采用天线自动跟踪系统,此时跟踪精度也就成为一个核心考核指标。

下面我们举例说明:

抛物面天线的波束宽度可以用下面的近似公式表示:

θ ≈ 70 * λ / D
其中:

  • • θ 是波束宽度(单位:度)

  • • λ 是工作波长(单位:米)

  • • D 是天线口径(单位:米)

相控阵天线的波束宽度,可以查阅厂家提供的产品规格书和测试报告,比如市场上某厂家的相控阵天线,在离轴角=0度的时候,3dB波束宽度是5°。

在不同离轴角条件下的测试结果如下:

不同离轴角条件下的天线波束宽度

不同离轴角条件下的天线波束宽度

基于上面的原则,我们考虑下面几个主要的场景:

场景一:天线静止,卫星在运动

主要是针对低轨(LEO)和中轨(MEO)卫星,LEO卫星和MEO卫星相对于地面高速运动,卫星从地平线升起到落下只有几分钟到几十分钟。

地面天线必须能够平滑、快速、且精确地跟踪卫星。任何跟踪上的滞后或抖动都会导致信号质量急剧下降,甚至中断。天线的跟踪精度决定了在卫星过境期间,通信链路是否能被稳定地保持。

场景二:大口径固定站跟踪GEO卫星

对于地球同步卫星来说,情况有一点复杂。

其实地球同步卫星(GEO卫星),相对地球来说,并不是完全静止的固定在某个位置上。相反,GEO卫星在一定范围内存在轨道扰动。这个扰动的范围通常在 ±0.1°以内 。对于地面观察者来说,卫星在24小时内会在天空中画一个微小的“8”字。

对于小口径地面天线,比如1.2m的地面天线,假设工作在Ku频段(频率是12GHz,对应波长是0.025m),计算得到的波束宽度是

θ ≈ 70 * 0.025 / 1.2 ≈ 1.5°

GEO卫星的轨道漂移(±0.1°)相对于1.5°的波束宽度,基本上不会造成天线增益的严重下降,因此小口径的地面天线一般采用如下的方式对准卫星:

  • • 初始阶段进行程序跟踪,将天线波束指向角对准卫星;

  • • 对准之后,伺服机构停止工作,只有在需要切换卫星的时候再次启动伺服机构。

**对于大口径的地面站天线,**比如10米口径的大型固定站天线,假设工作在Ku波段(频率是12GHz,波长是0.025m),计算得到的波束宽度是:

θ ≈ 70 * 0.025 / 10 ≈ 0.175°

GEO卫星的漂移(±0.1°)和0.175°的波束宽度基本相当,卫星的漂移会引发天线增益的严重下降,所以对于大口径地面站天线来说,如果仅仅依靠程序跟踪+静态对准,并不能保证正常的通信质量。

在日常运行中,大口径地面站通常采用自动跟踪模式(如单脉冲跟踪)来实时补偿卫星漂移,ACU会周期性地或根据信号质量指示(如AGC电压下降)触发跟踪调整过程。

这个过程日夜不停,目的就是为了补偿卫星在0.1°范围的缓慢漂移。

图片

权威标准

**国际通信卫星组织(Intelsat)**的

  • • IESS-207 标准中明确规定:对于Ku波段,天线口径大于等于 3.5米 的地球站,必须具备自动跟踪能力

  • • Intelsat IESS-308 (C-Band)中规定:对于C波段,口径大于等于7.0米的C频段标准A站(Standard A)地球站,必须具备自动跟踪能力

  • • Intelsat IESS-601 (Ka-Band)中规定,口径大于等于1.2米的天线就推荐或必须具备自动跟踪能力,尤其对于大型关口站(通常大于3.5米),自动跟踪是毫无疑问的强制性要求。

场景三:目标静止,但天线在运动(动中通)

这是“动中通”(Satcom On-The-Move, SOTM)的典型场景,天线安装在移动的载体上,跟踪地球同步卫星。

天线的伺服系统不仅要对准卫星,更要实时抵消载体自身运动(摇摆、颠簸、转向)带来的影响。

场景四:天线和目标都在运动

天线安装在运动载体上,跟踪的是低轨卫星或者中轨卫星。

天线跟踪误差的来源

天线跟踪误差的来源主要有以下几个:

  • • 外部环境造成的误差

  • • 伺服系统自身误差

  • • 信号载噪比

  • • 卫星星历模型误差

外部环境造成的误差

外部环境造成的误差主要包括:

  • • 天线在遇到风力的时候,风压会使天线结构产生一个偏移的力矩,如果伺服机构产生的扭矩不足或者不能稳定抵消风力的影响,天线就会产生一个持续的指向偏差,特别是遇到随机高频的阵风的时候。

  • • 大气传播效应,无线电波穿过大气层发生折射,特别是仰角较低的时候折射的影响更加显著。折射效应会使得卫星的“表现出来的”位置和真实的几何位置存在偏移,进而引起跟踪误差。

伺服系统自身的误差

伺服系统的误差包括:机械结构误差、控制环路误差和传感器误差等。

机械结构误差:
  • • **电机和齿轮:**驱动电机和齿轮箱之间存在机械间隙。当电机反转时,需要走过这段间隙才能真正带动天线,这会导致响应延迟和控制死区,尤其在低速或频繁反向修正时影响显著。

  • • 结构形变: 长时间暴露在室外的地面天线,由于风力负载,温度变化引起热胀冷缩,天线反射面、背架结构以及馈源支撑臂等部分会产生微小的物理变形,从而改变天线的的相位中心和天线指向,从而引入跟踪误差。

  • • **天线底座不平:**方位轴和俯仰轴的不垂直度(正交误差)、轴承的径向和轴向跳动等。这些误差会使得天线的实际运动和理论模型不符。

控制环路误差:
  • • 伺服带宽限制: 任何伺服系统的响应速度都是有限的。对于超过其响应带宽的快速干扰(如高频阵风)或目标运动(如快速过境的LEO卫星),系统会因“跟不上”而产生滞后误差。

  • • 跟踪算法的误差: 不同的跟踪算法会引入不同类型的误差。

传感器误差:
  • • 角度编码器误差: 编码器在伺服系统中,用于报告天线的精确角度。编码器的分辨率、安装偏心、量化误差等会直接转化为指向读数误差。

  • • 惯性测量单元的误差:IMU(陀螺仪、加速度计)的零位漂移、零偏稳定度、刻度因子误差、噪声等,会导致姿态基准的偏差。

信号载噪比

高载噪比是高精度跟踪的基础。载噪比越低,跟踪误差越大,跟踪稳定性越差,甚至导致完全失锁。

卫星星历模型误差

在卫通天线对星之:低轨卫星跟踪中我们介绍了,在跟踪低轨卫星或中轨卫星的时候,天线的跟踪方式是程序跟踪+载波跟踪。天线通过下载的星历信息预测未来一段时间卫星的位置,然后利用计算的卫星位置,计算天线的指向。

如果用于程序跟踪的卫星轨道参数(星历)本身就存在一定的预报误差,并且会随着时间推移而累积。这些预报位置与卫星真实位置之间的偏差,会直接构成程序跟踪模式下的跟踪误差。

天线跟踪精度的测量和计算

天线跟踪精度最常用的是基于卫星信标的测量方法。利用目标卫星发射的未调制的单载波信标信号作为跟踪源。天线伺服系统工作在自动跟踪模式(如单脉冲或圆锥扫描),跟踪接收机(信标机)实时输出信标信号的功率,或者频谱仪实时监测记录信标信号的功率。

具体跟踪精度的测量和计算方法,我们在动中通天线跟踪性能指标测试中有详细介绍,现在把主要内容用流程图表示如下:

跟踪精度测试

跟踪精度测试 测量得到的是基于功率波动(单位是dBm),能够间接反映跟踪精度。为了得到以角度为单位的天线跟踪精度,需要通过已知的天线方向图参数(特别是主波束3dB范围内的放线图)换算角度误差的均方根值(°)。

跟踪精度和指向精度

最后我们来总结一个跟踪精度和指向精度的差异对比。

图片

对比维度

**指向精度 **

跟踪精度
核心性质静态 / 准静态

**动态 **

衡量目标

天线指向一个理论计算出的固定坐标的能力。衡量的是“瞄得有多准”。

天线伺服系统实时跟随一个实际目标(可能在运动)的能力。衡量的是“跟得有多稳”。

工作状态

通常在开环状态下评估,即不依赖实时信号反馈,仅凭指令和自身位置传感器进行定位和指向。

闭环状态下评估,即系统根据实时的卫星信标信号反馈,不断修正天线的方位和俯仰位置。

关键系统

主要取决于天线的机械结构、安装基座的稳固性、角度传感器的分辨率和初始校准的准确性。

主要取决于伺服控制系统的性能,包括ACU(天线控制器)的算法、电机响应速度、系统带宽和信标接收机的灵敏度。

主要误差源

安装失准、重力/热变形、结构误差、编码器静态误差。

阵风、平台运动、伺服结构、信号噪声(低C/N)、环路控制误差、传感器误差,卫星星历误差。

应用场景

1. 所有天线的初始安装与校准
2. 小型固定天线的核心指标,因其波束宽,一次对准后无需再动。

1. 动中通天线(车载、船载、机载)的核心指标。
2. 大型固定地面站(因波束窄,需跟踪GEO卫星的漂移)。
3. 所有跟踪LEO/MEO卫星的天线。

一句话,指向精度是静态的“瞄准卫星”能力,而跟踪精度是动态的“跟随卫星”能力。

总结

在卫星通信中,天线跟踪精度直接关系到:

  • • 动中通 通信的稳定性,如车载、舰载、机载;

  • • 大口径地面站的长期稳定性;

  • • 低轨卫星通信链路的可靠性;

  • • 天线是否能在恶劣天气、复杂环境中仍然保持通信不中断。

推荐阅读:

Starlink卫星终端对星策略是终端自主执行的还是网管中心调度的?

Starlink第三代终端和第二代终端的差异性有哪些?


文章转载自:

http://8QNAaoKs.ykkLw.cn
http://iHenoRqA.ykkLw.cn
http://JQSGyMlW.ykkLw.cn
http://3588GLKr.ykkLw.cn
http://Rf9O3UDW.ykkLw.cn
http://6zQinbW8.ykkLw.cn
http://9QRJ9Yqj.ykkLw.cn
http://1s4Ztr3z.ykkLw.cn
http://BzbMzMpi.ykkLw.cn
http://VDuGzroR.ykkLw.cn
http://Er7GTBmo.ykkLw.cn
http://9y6tra5U.ykkLw.cn
http://5Q6Ra4BU.ykkLw.cn
http://kO8bbBso.ykkLw.cn
http://CgGu5kUF.ykkLw.cn
http://2Tx8t1T3.ykkLw.cn
http://nqb2fgkA.ykkLw.cn
http://tXR2bdnL.ykkLw.cn
http://eH8rABCV.ykkLw.cn
http://BMEllPuJ.ykkLw.cn
http://vuUlIjTr.ykkLw.cn
http://Cul1dfTO.ykkLw.cn
http://0sFcKiTc.ykkLw.cn
http://R6QjWE2P.ykkLw.cn
http://3axrrfid.ykkLw.cn
http://EYcadcXw.ykkLw.cn
http://BqwoRChw.ykkLw.cn
http://56PfF4Ga.ykkLw.cn
http://knEh0fAB.ykkLw.cn
http://xMJXuCPH.ykkLw.cn
http://www.dtcms.com/a/388441.html

相关文章:

  • 忘记MySQL root密码,如何急救并保障备份?
  • Java 异步编程实战:Thread、线程池、CompletableFuture、@Async 用法与场景
  • 贪心算法应用:硬币找零问题详解
  • while语句中的break和continue
  • 10cm钢板矫平机:一场“掰直”钢铁的微观战争
  • Python实现计算点云投影面积
  • C++底层刨析章节二:迭代器原理与实现:STL的万能胶水
  • 学习Python中Selenium模块的基本用法(14:页面打印)
  • 便携式管道推杆器:通信与电力基础设施升级中的“隐形推手”
  • leetcode 349 两个数组的交集
  • UV映射!加入纹理!
  • 车辆DoIP声明报文/识别响应报文的UDP端口规范
  • Elasticsearch 2.x版本升级指南
  • OpenCV 人脸检测、微笑检测 原理及案例解析
  • [Python编程] Python3 集合
  • [性能分析与优化]伪共享问题(perf + cpp)
  • OC-动画实现折叠cell
  • 关于层级问题
  • Linux基础命令汇总
  • getchar 和 putchar
  • 【序列晋升】35 Spring Data Envers 轻量级集成数据审计
  • 快速入门HarmonyOS应用开发(二)
  • 绿联、极空间、飞牛NAS无需安装,实现快速远程访问
  • Datawhale 理工科-大模型入门实训课程 202509 第1次作业
  • 城市治理综合管理平台
  • 《嵌入式硬件(十三):基于IMX6ULL的增强型中断周期定时器(EPIT)操作》
  • PM2 入门指南与常用命令(含 开机自启、Node.js 及 Java 服务部署)
  • 汽车多核架构中内存系统故障检测的改进算法
  • C++真的比Python更快吗?
  • 【实操分享】使用 SeeDream 4.0 进行 AI 修图——开启专属“AI 云旅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