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news >正文

k8s核心资料基本操作

Namespace

Namespace是kubernetes系统中的一种非常重要资源,它的主要作用是用来实现多套环境的资源隔离或者多租户的资源隔离。

默认情况下,kubernetes集群中的所有的Pod都是可以相互访问的。但是在实际中,可能不想让两个Pod之间进行互相的访问,那此时就可以将两个Pod划分到不同的namespace下。kubernetes通过将集群内部的资源分配到不同的Namespace中,可以形成逻辑上的"组",以方便不同的组的资源进行隔离使用和管理。

可以通过kubernetes的授权机制,将不同的namespace交给不同租户进行管理,这样就实现了多租户的资源隔离。此时还能结合kubernetes的资源配额机制,限定不同租户能占用的资源,例如CPU使用量、内存使用量等等,来实现租户可用资源的管理。

kubernetes在集群启动之后,会默认创建几个namespace

[root@master ~]# kubectl get namespace NAME STATUS AGE default Active 45h # 所有未指定Namespace的对象都会被分配在default命名 空间 kube-node-lease Active 45h # 集群节点之间的心跳维护,v1.13开始引入 kube-public Active 45h # 此命名空间下的资源可以被所有人访问(包括未认证用 户) kube-system Active 45h # 所有由Kubernetes系统创建的资源都处于这个命名空间

ClusterIP的缺陷:只能在集群内部使用。

NodePort:可以外部访问,但是要加映射的端口。

LoadBalance:负载均衡是云平台用的比较多的

pod创建时组件之间的交互:把命令,访问的入口不管是命令行还是web界面,访问的入口是API server,API server会把他相关信息写到键值对的数据库,这个数据库叫做etcd;

Scheduler会有个监控的组件,会时刻关注API Server和etcd,这个Scheduler会根据相关性请求会判断pod被调度到哪个节点。然后哪些节点符合我们的调度规则,告诉API Server,然后把我们目标调度节点写入etcd里面,然后etcd会通知这个节点Kubelet读取。(Kubelet是管理整个pod生命周期的)

标识:应该是当前环境下下拉一个pod,然后会创建一个container runtime容器运行。

!!!k8s不是容器,他是容器的一种编排工具

我们先把他删了吧,前面只是为了演示文件效果,我们起前面一样名字的话不太好‘

创建并运行

kubernetes没有提供单独运行Pod的命令,都是通过Pod控制器来实现的

# 命令格式: kubectl run (pod控制器名称) [参数] # --image 指定Pod的镜像 # --port 指定端口 # --namespace 指定namespace [root@master ~]# kubectl run nginx --image=nginx:1.17.1 --port=80 --namespace dev

我们先删掉了dev的命名空间

然后我们把这个外面的控制器也删了

把这个默认的也删掉

然后就没有这个pod了

我们先生成一个名称空间

然后我们来运行

然后就创建好了

我们可以看详细信息

这个只能在集群内部访问这个,在集群内部任何一个节点都可以去访问

注意,这就没有了(版本的问题)

这是因为当前Pod是由Pod控制器创建的,控制器会监控Pod状况,一旦发现Pod死亡,会立即重建

此时要想删除Pod,必须删除Pod控制器

这就彻底没有了

Label

命令方式

# 为pod资源打标签 [root@master ~]# kubectl label pod nginx-pod version=1.0 -n dev pod/nginx-pod labeled # 为pod资源更新标签 [root@master ~]# kubectl label pod nginx-pod version=2.0 -n dev --overwrite pod/nginx-pod labeled # 查看标签 [root@master ~]# kubectl get pod nginx-pod -n dev --show-labels NAME READY STATUS RESTARTS AGE LABELS nginx-pod 1/1 Running 0 10m version=2.0 # 筛选标签 [root@master ~]# kubectl get pod -n dev -l version=2.0 --show-labels NAME READY STATUS RESTARTS AGE LABELS nginx-pod 1/1 Running 0 17m version=2.0 [root@master ~]# kubectl get pod -n dev -l version!=2.0 --show-labels No resources found in dev namespace. #删除标签 [root@master ~]# kubectl label pod nginx-pod version- -n dev pod/nginx-pod labeled

我们又设置一个成了

更新标签

Deployment

是控制器,是最小控制单元

我们先删掉


文章转载自:

http://y2nL7BVL.rqnzh.cn
http://oJzkuZVc.rqnzh.cn
http://BdjuUt7u.rqnzh.cn
http://mdxAneaZ.rqnzh.cn
http://vc3SkOc5.rqnzh.cn
http://M8p7orYh.rqnzh.cn
http://8avnnBMX.rqnzh.cn
http://xQORXv3E.rqnzh.cn
http://kRDADtjK.rqnzh.cn
http://MhWARNuM.rqnzh.cn
http://NJ8yU7nD.rqnzh.cn
http://3jNd5oXX.rqnzh.cn
http://4Nit2oVP.rqnzh.cn
http://fVYNi4xj.rqnzh.cn
http://qfLljcVO.rqnzh.cn
http://eF1y3KbA.rqnzh.cn
http://Y4gMcvzD.rqnzh.cn
http://5Y8XZEfg.rqnzh.cn
http://L7OandZs.rqnzh.cn
http://uUW84YMU.rqnzh.cn
http://SnZX4y9c.rqnzh.cn
http://f4zKr3bw.rqnzh.cn
http://P1aiaSV6.rqnzh.cn
http://p5vpZXOY.rqnzh.cn
http://IGVYVwwM.rqnzh.cn
http://zY8YWbl2.rqnzh.cn
http://vIeLOqQ2.rqnzh.cn
http://IcKYXteq.rqnzh.cn
http://tzBwST5J.rqnzh.cn
http://h7oOJvmC.rqnzh.cn
http://www.dtcms.com/a/384608.html

相关文章:

  • Redis 在电商系统中的应用:高并发场景下的架构艺术
  • RK3588:MIPI底层驱动学习——芯外拾遗第一篇:从四个模块到整个“江湖”
  • K8S里的“豌豆荚”:Pod
  • OpenStack 管理与基础操作学习笔记(一):角色、用户及项目管理实践
  • 大数据毕业设计选题推荐-基于大数据的金融数据分析与可视化系统-Spark-Hadoop-Bigdata
  • Python爬虫实战:研究Pandas,构建期货数据采集和分析系统
  • 软考中级习题与解答——第六章_计算机硬件基础(3)
  • Nvidia显卡架构解析与cuda应用生态浅析
  • AppStore 如何上架?iOS 应用发布全流程、uni-app 打包上传 ipa、App Store 审核与多工具组合实战指南
  • 贪心算法应用:卫星链路调度问题详解
  • 基于https的数据加密技术
  • 自学嵌入式第四十一天:单片机-中断
  • 二分图 系列
  • DDAC工作流的PyCharm项目前置准备清单
  • 【Kubernetes】K8s 集群外服务配置 Service 访问
  • RESTFul API接口设计指南_V2
  • Linux第十七讲:应用层自定义协议与序列化
  • ESLint 自定义规则开发
  • 三维地震数据体:形态、处理流程与勘探应用笔记
  • HTTP标头全解析:保护你的Web应用!
  • 机器人控制器开发(定位——cartographer ros2 使用2)
  • 元学习原理与实验实战:让机器学会快速学习
  • [Cesium] 基于Cesium的二次开发的库
  • 红外IR的运用
  • 基于51单片机可燃气体报警、风扇、继电器断闸
  • Ubuntu下搭建vllm+modelscope+deepseek qwen3
  • 【 SQLMap】GET型注入
  • Actix-webRust Web框架入门教程
  • Docker Grafana 忘了密码修改方法
  • 移动端触摸事件与鼠标事件的触发机制详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