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news >正文

【Linux】初识Linux

目录

 

一  计算机背景

摩尔定律:

总结

硅谷模式

二 操作系统历史脉络

操作系统的诞生:

计算机历史回顾图

三 Linux相关话题

四 Linux系统发行版问题

1 操作系统源码的视角

2 商业化发行版视角

五 Linux安装与多用户创建-------环境准备

1 Linux安装


 

一  计算机背景

第一台计算机:1946年2月14日-----埃尔阿克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由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制造,用于军事目的,体积非常大,它每秒可进行5000次加减运算,使用了18800个电子管,占地170平方米,重达30吨,功率140千瓦,价格140万美元,真可谓“庞然大物”。

“埃尼阿克”可以说是美苏两大政营“冷战”军备竞赛的代表之一(诞生只是虽然冷战还未开始,但国际形势已经基本奠定了日后长达近半个世纪的“冷战格局”)。

产生背景:美苏冷战,各自发展军工技术(导弹的弹道轨迹),那投入了大量的财力,需要收回,就出现了军转民,军转民的本质是:把技术打包成产品。现在的网络也是军转民之后出现的结果。

 

那由谁把技术打包成产品呢? 答案是公司。公司形成产品后卖给百姓,公司赚到钱后,国家以税收等形式,收回钱再投入到军工技术中去,形成闭环。而公司包含:技术,人才,钱。

而上述的这种模式,称之为硅谷模式。例如:苹果,微软,IBM等公司都是这么产生的

摩尔定律:

是半导体行业的核心预测法则,由英特尔联合创始人戈登・摩尔于 1965 年提出,最初是对集成电路(芯片)技术发展趋势的观察,后来逐渐成为指导整个科技行业发展的重要 “非正式定律”。

一、摩尔定律的核心内容(三次关键演进)

摩尔的最初观察和后续修正,始终围绕 “芯片性能提升” 与 “成本下降” 的核心逻辑,具体可分为三个阶段:

二、摩尔定律的 “底层逻辑”:为什么能实现?

摩尔定律的本质是半导体工艺的持续微型化—— 通过不断缩小晶体管的尺寸,在同样大小的芯片上集成更多晶体管,从而实现 “性能提升、功耗降低、成本下降” 的三重目标:

 

  1. 性能提升:更多晶体管意味着芯片能同时处理更多数据(如 CPU 的核心数增加、GPU 的流处理器增多),运算速度更快;
  2. 功耗降低:晶体管尺寸缩小后,电流通过的距离缩短,开关所需的电能减少,芯片更节能(符合 “Dennard 缩放定律”,曾与摩尔定律协同作用);
  3. 成本下降:同样面积的晶圆(制造芯片的基础材料)能切割出更多功能相同的芯片,或在同一芯片上集成更多功能,摊薄单位成本(例如,2000 年 1 块能运行 1GHz 的芯片成本,20 年后可买 1 块运行 3GHz 以上的芯片)。

三、摩尔定律的 “黄金时代”(1980s-2010s)

在 20 世纪 80 年代至 21 世纪 10 年代的 30 多年里,摩尔定律始终 “超预期兑现”,直接推动了三次科技革命:

 

  • PC 时代(1980s-2000s):CPU 晶体管数量从 1978 年英特尔 8086 的 2.9 万个,增长到 2000 年奔腾 4 的 4200 万个,PC 从 “实验室设备” 变为家庭必需品;
  • 移动互联网时代(2010s):手机芯片(如高通骁龙、苹果 A 系列)的晶体管数量从 2010 年的数千万个,增长到 2020 年的上百亿个,支撑了智能手机、4G 网络、移动支付的普及;
  • 云计算 / 大数据时代:服务器芯片(如英特尔至强、AMD EPYC)的高密度集成,让数据中心能高效处理海量数据,为云计算、AI 初步应用提供算力基础。

四、摩尔定律的 “放缓与挑战”(2020s 至今

进入 21 世纪 20 年代后,摩尔定律逐渐逼近物理极限经济极限,增长节奏显著放缓,核心挑战包括:

 

  1. 物理极限:量子隧穿效应
    当晶体管尺寸缩小到5 纳米(nm)以下(如 3nm、2nm),其核心的 “栅极”(控制电流的开关)厚度已接近原子级别(约 1-2 个原子厚),会出现 “量子隧穿”—— 电流不受控制地穿过栅极,导致晶体管无法正常开关,芯片漏电、发热严重(这也是为什么 5nm 后的工艺,功耗下降不再明显)。

  2. 技术复杂度与成本飙升
    工艺微型化的研发和制造成本呈指数级增长:

    • 研发成本:28nm 工艺的研发费用约 10 亿美元,而 3nm 工艺超过 50 亿美元,只有英特尔、台积电、三星等少数巨头能承担;
    • 设备成本:制造 3nm 芯片的 “极紫外光刻机(EUV)” 单价超 1.5 亿美元,且全球仅 ASML 能生产,进一步限制了工艺迭代速度。
  3. Dennard 缩放定律失效
    2007 年后,“晶体管尺寸缩小→功耗同比下降” 的 Dennard 定律不再成立 —— 即使缩小尺寸,芯片的功耗密度(单位面积的发热量)仍会上升,不得不通过 “降频”“多核堆叠” 等方式妥协,导致 “晶体管翻倍 = 性能翻倍” 的关联被打破。

五、摩尔定律的 “未来:替代路径”

尽管传统路径放缓,但行业并未放弃 “性能提升” 的目标,而是转向新的技术方向,延续摩尔定律的 “精神”:

 

  • 先进工艺延续:通过 “GAA(全环绕栅极)”“纳米片晶体管” 等新结构(替代传统 FinFET),继续推动 2nm、1nm 工艺研发(台积电、三星计划 2025 年后量产 2nm);
  • ** Chiplet(芯粒)技术 **:将不同功能的芯片(如 CPU 核心、GPU、内存控制器)拆分为 “小芯片”,再通过高速互联封装成一个整体,替代 “单芯片集成所有功能”,降低研发难度和成本;
  • 新材料与新架构:探索 “石墨烯”“碳纳米管” 等替代硅基的新材料,或通过 “量子计算”“存算一体” 等新架构,突破硅基芯片的物理瓶颈(目前仍处于实验室或早期商用阶段)。

总结

摩尔定律不仅是对晶体管数量的预判,更是过去 60 年科技产业 “持续创新、成本普惠” 的缩影 —— 它推动了 PC、手机、互联网的普及,重塑了社会生活方式。如今,尽管传统路径面临极限,但它的核心逻辑(通过技术突破提升性能、降低成本)仍在以新的形式延续,继续影响着 AI、元宇宙、量子计算等下一代科技方向的发展。

当时IBM公司认为:计算机不能被个人使用,当时计算机主要是给企业,金融公司,银行等使用。

依托于摩尔定律,发展出了两种计算机:一种是大型一体机(计算机),一种是电脑。

 

硅谷模式

硅谷模式是发源于美国加州硅谷(以旧金山湾区为核心)的独特创新生态体系,是科技、资本、人才、文化等要素深度融合的产物,核心是通过高效协同推动技术快速转化为商业价值,成为全球科技创新的标杆范式。

 

其核心特征可简略概括为 4 点:

 
  1. “产学研” 深度绑定:以斯坦福、伯克利等顶尖高校为核心,高校向企业开放技术、实验室资源,教授 / 学生常跨界创业(如惠普、谷歌均源于斯坦福科研项目),形成 “科研 - 转化 - 商业” 的闭环;
  2. 资本与创新无缝对接:依托成熟的风险投资(VC)体系,资本不仅提供资金,更参与企业战略、资源对接,容忍早期失败(如谷歌、Meta 早期均靠 VC 孵化),快速推动初创公司成长;
  3. 开放包容的创新文化:鼓励 “试错”,不排斥失败(“失败是经验积累” 成为共识),同时强调 “人才流动”—— 员工在不同科技公司、高校间自由切换,加速技术与理念的交叉传播;
  4. 完整的产业生态链:聚集了从芯片、软件、硬件到配套服务(法律、咨询、供应链)的全链条企业,形成 “协作大于竞争” 的生态(如苹果与众多中小供应商协同,谷歌与初创公司频繁合作 / 收购),降低创新成本。

二 操作系统历史脉络

操作系统的诞生:

最古早的操作系统是unix操作系统:由肯汤普森用汇编语言写出的。但这样写发展成本太高,肯汤普森和丹尼斯李奇就想能不能发明一种新的语言去写unix操作系统,于是c语言诞生。unix操作系统主要适用于大型一体机。

而个人级操作系统也随之诞生:例如苹果的OS系统,Windows系统。

苹果是软硬件都做,而windows是当初微软和英特尔一起做的电脑,微软负责操作系统,英特尔负责CPU,他们变成了组装类的个人品牌电脑。由此衍生出了很多品牌:华硕,宏基,联想等等。这种分工合作,能提高效率,可以降低成本。

计算机历史回顾图

三 Linux相关话题

搭载unix操作系统的计算机(当年算是前沿),进入高校,赫尔辛基大学,有一个叫做雷纳斯托瓦兹的人,他不满以上的操作系统都要收费,于是仿照unix系统,自己开发了一个小型操作系统,并且开源,公开了源代码,将它命名为Linux。之后很多大佬都认同他的这种行为,不满大公司的收费行为,自发加入了书写源代码的的队列当中,操作系统逐步完善

开源问题:

1 是什么? 全称是开放源代码

2 为什么?开源和闭源相比,开源写出的软件效率更高,bug更少,更稳定。因为开源看的人多,发现问题更及时,且没有利益冲突,解决问题更流畅,更好。而闭源有利益冲突,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效率低下。Linux系统开源---->是为了对抗其他闭源操作系统

3 源代码地址https://www.kernel.org/

开源的本质:是一种商业模式!!

企业愿意选择哪一款操作系统,作为自己的平台系统?

选择Linux

1 源代码公开,免费

2 更好

3 数据安全

 

四 Linux系统发行版问题

1 操作系统源码的视角

Linux系统版本号:

Eg:6.16.6:第一个6代表主版本,16代表次版本号,第二个6代表修改次数。如果次版本号是奇数,表示是测试版本,如果是偶数,表示是发行版

 

2 商业化发行版视角

 

 

五 Linux安装与多用户创建-------环境准备

1 Linux安装

(1)双系统----不推荐

(2)虚拟机

(3)云服务器:使用理由 (1)最仿真   (2)方便后续做网络实验

(4)windows wsl:相当于windows支持子系统(不建议)

   https://www.xshell.com/zh/free-for-home-school/

 


文章转载自:

http://Z3r1fZiC.qyqmj.cn
http://w2CXGkVF.qyqmj.cn
http://XkcMilFa.qyqmj.cn
http://cqIxKUuz.qyqmj.cn
http://DWgXZiLK.qyqmj.cn
http://XzGmpjsC.qyqmj.cn
http://ti0cNRY3.qyqmj.cn
http://WFF72Hme.qyqmj.cn
http://7y4LkxSG.qyqmj.cn
http://igj3gqZl.qyqmj.cn
http://vzlYM4gj.qyqmj.cn
http://nyNYpSoQ.qyqmj.cn
http://O35tiago.qyqmj.cn
http://aTG5Yjid.qyqmj.cn
http://mqaG9M6N.qyqmj.cn
http://rNypcabo.qyqmj.cn
http://a24fTfBN.qyqmj.cn
http://PVMbd4vM.qyqmj.cn
http://krOTNjUL.qyqmj.cn
http://Lf7FbhOf.qyqmj.cn
http://G9Odp70q.qyqmj.cn
http://SWVIvrNC.qyqmj.cn
http://BocxYAvN.qyqmj.cn
http://RoOWIa2Z.qyqmj.cn
http://hg17umNS.qyqmj.cn
http://zSNojGjk.qyqmj.cn
http://423we5Jp.qyqmj.cn
http://c3GcHsna.qyqmj.cn
http://oKju26m3.qyqmj.cn
http://QBuGsAMM.qyqmj.cn
http://www.dtcms.com/a/382343.html

相关文章:

  • Tomcat介绍与核心操作讲解(以Rhel9.3为例)
  • @RequiredArgsConstructor使用
  • 脉冲串函数在数字信号处理中的核心应用与价值
  • AI助力HTML5基础快速入门:从零开始理解网页结构
  • 大数据与财务管理专业如何转型做金融科技?
  • 【开题答辩全过程】以 高校实习信息管理系统为例,包含答辩的问题和答案
  • 贪心算法应用:推荐冷启动问题详解
  • “单标签/多标签” vs “二分类/多分类”
  • 多商户异次元发卡网是啥啊?
  • 使用 Anaconda Distribution 安装 Python + GDAL并在vscode配置开发环境(完整版)
  • 先进电机拓扑及控制算法介绍(3)——以“数据”驱动电机实现真正的无模型
  • 进程卡顿怎么办?Process Lasso 免费功能实测解析
  • Grafana配置连接时候证书与mongosqld启动证书的关系
  • XWiki Platform 路径遍历漏洞分析 | CVE-2025-55747CVE-2025-55748
  • Python快速入门专业版(二十九):函数返回值:多返回值、None与函数嵌套调用
  • DBSCAN 聚类:以“热闹”划界,任意形状成团,孤立点全当噪声
  • 设计模式:从Collections.synchronizedCollection()出发了解【装饰器模式】
  • CSS3的新特性
  • Python的包管理工具uv下载python版本慢问题解决
  • K8s学习笔记(二):Pod
  • 贪心算法应用:异常检测阈值调整问题详解
  • C++ stack和queue的使用及模拟实现
  • 【面试题】RAG核心痛点
  • 2025年特种作业操作证考试题库及答案(低压电工作业)
  • PCIE基础学习之物理层学习基础
  • Day 02 geant4如何构建几何模型以及材料填充-------以B1为实例
  • C# LINQ 的发展故事:从 “碎片化查询” 到 “语言级统一”
  • 电涌保护器:为现代生活筑起一道隐形防雷网
  • STM32项目分享:基于物联网的灭火器智能监测系统
  • 嵌入式 Linux 启动机制全解析:从 Boot 到 Rootf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