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RE 系列(八)| 高效组织协作经验》
目录
- SRE 典型角色及职责
- 以赛带练:通过极端场景驱动稳定性建设
- SRE 在大促中的角色协作流程
- 平时工作与例行化实践
- 大促场景下的 SRE 操作案例与协作总结
- SRE 协作总结
在互联网企业中,SRE(Site Reliability Engineering,站点可靠性工程)团队的目标是保障系统在高压力、高并发场景下的稳定可靠,同时提升运维效率和业务服务质量。实现这一目标,不仅需要明确的组织架构,更需要角色间的紧密协作和科学的工作方法。
SRE 典型角色及职责
角色 | 职责 |
---|---|
PE(Production Engineer) | 负责业务运维、系统运行全局监控、容量规划、故障排查与应急响应 |
工具开发团队 | 建设运维自动化平台,包括部署自动化、监控告警、容量管理、故障演练等工具 |
稳定性开发团队 | 构建系统稳定性平台,提供全链路跟踪、服务治理能力和容量评估工具等支持 |
协作说明:
- 内部协作:与中间件团队、核心服务团队合作,提供平台能力和自动化支撑
- 对外协作:与业务开发合作,将稳定性能力和工具有效输出,保障系统与业务的有机整合
以赛带练:通过极端场景驱动稳定性建设
核心思想
- “赛” = 极端压力或高风险场景(如双十一大促、抢红包、热点事件流量)
- 暴露系统潜在薄弱点
- 通过针对性训练与优化,提高系统稳定性和业务可靠性
典型极端场景
- 海量访问场景:电商大促、社交事件、新闻热点
- 故障模拟场景:机房断电、存储故障、网络链路异常
- 高并发业务场景:秒杀、抢票、虚拟货币交易等
SRE 在大促中的角色协作流程
平时工作与例行化实践
工作内容 | 描述 | 角色 |
---|---|---|
核心应用变更 & 新业务上线稳定性评审 | 审核容量评估、压测与预案策略,确保业务逻辑变更不会影响整体稳定性 | PE / 业务开发 / 稳定性团队 |
周期性技术运营 | 持续关注 SLO 消耗,生成系统报表,评估异常趋势 | PE / 工具团队 |
系统优化与资源管理 | 优化资源成本、自动扩容策略及效率提升 | PE / 工具团队 |
大促场景下的 SRE 操作案例与协作总结
在电商大促等高压场景下,SRE 团队的核心目标是保障系统稳定性,同时通过“以赛带练”的方式不断提升能力。以下是大促中的典型操作案例及团队协作要点。
-
容量分级管理
- 链路分级:核心、关键、普通三级链路
- 策略:
- 核心链路优先扩容
- 核心链路策略验证优先进行
-
全链路灰度
- 灰度策略验证:测试服务间调用的稳定性与熔断机制
- 目的:确保系统在流量增加或局部异常时的可用性
-
动态扩容机制
- 扩容维度:
- CPU/内存级别
- 节点级别
- 落地方式:基于监控数据,由自动化平台完成扩容
- 扩容维度:
-
应急演练
- 模拟场景:
- 单点故障
- 机房断电
- 存储抖动
- 目标:验证应急预案的可行性和响应能力
- 模拟场景:
-
复盘总结
- 整理内容:
- 事件列表
- 策略生效情况
- 改进措施
- 意义:为下一次高压场景做充分准备
- 整理内容:
SRE 协作总结
角色分工
- PE(平台工程):
- 关注系统全局
- 核心平台部件容量与运行状态
- 落实容量和稳定性策略
- 业务开发:
- 深入业务逻辑和应用代码层面
- 确保功能稳定
- 稳定性 & 工具团队:
- 提供全链路监控
- 自动化部署
- 容量评估能力
核心原则
- 以赛带练
- 通过极端场景发现薄弱点
- 驱动系统能力持续提升
- 角色分工互补
- PE、业务开发、稳定性团队各司其职
- 紧密协作,形成有机整体
- 例行化工作
- 保证日常系统稳定
- 释放精力用于高价值任务(大促、应急演练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