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news >正文

项目讲解1

很好的问题!让我详细解释这两个关键点:

1. 为什么投票请求结构体是共享的?

shared_ptr的作用机制

std::shared_ptr<raftRpcProctoc::RequestVoteArgs> requestVoteArgs =std::make_shared<raftRpcProctoc::RequestVoteArgs>();

原因分析:

多线程共享需求
// 在doElection中
for (int i = 0; i < m_peers.size(); i++) {if (i == m_me) continue;// 每个线程都需要访问同一个请求对象std::thread t(&Raft::sendRequestVote, this, i, requestVoteArgs, requestVoteReply, votedNum);t.detach();
}

问题场景:

  • 主线程创建了requestVoteArgs对象
  • 多个子线程需要访问这个对象
  • 如果使用普通指针,可能出现:
    • 主线程销毁对象,子线程还在使用(悬空指针)
    • 子线程提前销毁对象,其他线程访问失败
shared_ptr的解决方案
// 引用计数机制
std::shared_ptr<RequestVoteArgs> ptr1 = std::make_shared<RequestVoteArgs>();
std::shared_ptr<RequestVoteArgs> ptr2 = ptr1;  // 引用计数 = 2
std::shared_ptr<RequestVoteArgs> ptr3 = ptr1;  // 引用计数 = 3// 当所有shared_ptr都销毁时,对象才被销毁

优势:

  1. 自动内存管理:引用计数为0时自动销毁
  2. 线程安全:多个线程可以安全共享
  3. 避免悬空指针:确保对象在使用期间不被销毁

具体例子说明

void doElection() {// 创建共享的请求对象std::shared_ptr<RequestVoteArgs> requestVoteArgs = std::make_shared<RequestVoteArgs>();// 设置请求参数requestVoteArgs->set_term(m_currentTerm);requestVoteArgs->set_candidateid(m_me);// 向多个节点发送请求for (int i = 0; i < m_peers.size(); i++) {if (i == m_me) continue;// 每个线程都持有requestVoteArgs的引用std::thread t(&Raft::sendRequestVote, this, i, requestVoteArgs,  // 共享同一个对象requestVoteReply, votedNum);t.detach();}// 函数结束,但对象不会被销毁,因为子线程还在使用// 只有当所有子线程都完成时,对象才会被销毁
}

2. 为什么共享投票计数初始化为1?

投票计数的含义

std::shared_ptr<int> votedNum = std::make_shared<int>(1);

初始化为1的原因:

自投票机制
// 在doElection中
m_votedFor = m_me;  // 给自己投票
std::shared_ptr<int> votedNum = std::make_shared<int>(1);  // 初始票数 = 1

逻辑:

  • Candidate首先给自己投票
  • 初始票数 = 1(自己的票)
  • 然后向其他节点请求投票
  • 每收到一张票,计数+1

投票计数的工作流程

void sendRequestVote(int server, std::shared_ptr<RequestVoteArgs> args,std::shared_ptr<RequestVoteReply> reply,std::shared_ptr<int> votedNum) {// 发送投票请求bool ok = m_peers[server]->RequestVote(args.get(), reply.get());if (ok) {if (reply->votegranted()) {// 获得投票,计数+1(*votedNum)++;// 检查是否获得多数票if (*votedNum > m_peers.size() / 2) {// 成为Leaderm_status = Leader;initializeLeaderState();}}}
}

具体例子说明

5个节点的选举过程:

节点0: Candidate,Term=3
节点1: Follower
节点2: Follower  
节点3: Follower
节点4: Follower投票过程:
1. 节点0给自己投票: votedNum = 1
2. 向节点1请求投票: 成功,votedNum = 2
3. 向节点2请求投票: 成功,votedNum = 3
4. 检查: 3 > 5/2 = 2.5,获得多数票,成为Leader
5. 向节点3,4请求投票: 继续发送,但已经获胜

为什么需要共享投票计数?

多线程并发更新
// 多个线程同时更新投票计数
线程1: 收到节点1的投票,votedNum++
线程2: 收到节点2的投票,votedNum++  
线程3: 收到节点3的投票,votedNum++
竞态条件问题
// 如果使用普通int,可能出现竞态条件
int votedNum = 1;  // 危险!// 线程1: 读取votedNum=1,计算1+1=2,写入votedNum=2
// 线程2: 读取votedNum=1,计算1+1=2,写入votedNum=2
// 结果: 应该=3,实际=2(丢失了一次投票)
shared_ptr的解决方案
std::shared_ptr<int> votedNum = std::make_shared<int>(1);// 多个线程可以安全地访问和修改
(*votedNum)++;  // 原子操作,避免竞态条件

投票计数的完整生命周期

void doElection() {// 1. 初始化投票计数std::shared_ptr<int> votedNum = std::make_shared<int>(1);  // 自投票// 2. 向其他节点请求投票for (int i = 0; i < m_peers.size(); i++) {if (i == m_me) continue;std::thread t(&Raft::sendRequestVote, this, i, requestVoteArgs, requestVoteReply, votedNum);t.detach();}// 3. 函数结束,但votedNum对象仍然存在// 4. 子线程继续运行,更新投票计数// 5. 当所有子线程完成时,votedNum对象被销毁
}

总结

  1. shared_ptr的作用

    • 确保多线程安全共享对象
    • 自动内存管理,避免悬空指针
    • 支持异步操作
  2. 初始化为1的原因

    • 实现自投票机制
    • 确保Candidate至少有1票
    • 符合Raft算法的选举逻辑
  3. 共享投票计数的必要性

    • 多线程并发更新投票计数
    • 避免竞态条件
    • 实现多数票检查

这种设计体现了Raft算法在并发环境下的安全性和正确性考虑。
好嘞 👍 我给你整理一份 Raft 选举经典面试问题问答表,你可以在面试时直接套用。每个问题答案都简洁、有深度,能体现你对 算法原理 + 工程实践 的理解。


🔑 Raft 选举面试问答对照表

1. 线程安全

Q: 为什么用 shared_ptr<int> 存储 votedNum
A: 多线程同时更新 votedNum 时会发生竞态条件。shared_ptr 虽然对引用计数的增加/减少是线程安全的,但并不能保证内部 int 的修改安全。实际工程中应该使用 std::atomic<int> 来统计票数。


2. detach vs join

Q: 为什么要 detach() 而不是 join()
A: 每个投票 RPC 都是独立的,如果使用 join() 会阻塞当前线程,导致无法并行向多个节点发请求。detach() 可以让线程后台执行,提升并发性。但要注意线程泄漏风险,工程中更推荐用 线程池 + future/promise 替代。


3. 多数派投票

Q: 为什么需要多数派 (> N/2) 才能当选 Leader?
A: 保证任何两个多数派至少有一个交集,从而保证不会出现两个不同的 Leader 都被合法选出的情况。比如 5 节点需要 ≥3 票,7 节点需要 ≥4 票。


4. 网络分区

Q: 如果网络分区,能选出 Leader 吗?
A: 大分区(≥半数)可以正常选出 Leader,小分区(<半数)无法选出 Leader,只能停留在 Candidate 状态。这保证了不会出现“双主”(脑裂),牺牲部分可用性换取一致性。


5. Term 机制

Q: 为什么每次选举都要增加 Term?
A: Term 相当于逻辑时钟,保证新 Leader 的合法性。如果 Candidate 收到更高 Term 的投票回复,会立即降级为 Follower,避免脑裂。


6. 日志比较

Q: 为什么选举请求要带上 lastLogIndex 和 lastLogTerm?
A: 防止“日志落后的 Candidate”当选。Follower 只会投票给日志至少和自己一样新的 Candidate,从而保证 Leader 的日志一定是最新的。


7. 选举超时

Q: 为什么要设置随机化的选举超时?
A: 如果所有节点超时同时触发,会发生 split vote。通过在一定范围内随机化超时时间,可以大大降低冲突概率。


8. split vote 问题

Q: 如果出现平票,怎么办?
A: 没有 Candidate 能拿到多数派票,所有 Candidate 都会重新超时发起新一轮选举,直到有一个胜出。随机化超时机制保证最终能收敛。


9. RPC 调用失败

Q: 如果投票 RPC 失败,会怎样?
A: 该投票请求被忽略,Candidate 不会收到该节点的票。如果超时内没获得多数票,就会进入下一轮选举。


10. persist()

Q: 为什么在更新 term 时要调用 persist()
A: Raft 要保证崩溃恢复后的安全性。currentTermvotedFor 等关键状态必须写入稳定存储,否则宕机后可能导致重复投票或错误选举。


11. 选举风暴

Q: 如何避免选举风暴?
A:

  • 使用随机化的选举超时。
  • 采用 Pre-Vote 机制:节点在正式进入 Candidate 前先探测一次,如果没有机会赢得多数,就不发起选举。
  • 调整超时时间范围,使得选举间隔长于 RPC 超时时间。

12. 大规模集群

Q: 如果有 1000 个节点,选举会怎样?
A: 选举 RPC 会非常多,延迟增加。优化方法:

  • 使用 Pre-Vote 减少无效投票。
  • 分层选举(先在子集群选出代理,再推举 Leader)。
  • 调整超时时间范围,避免过度竞争。

13. Leader 宕机

Q: 如果 Leader 突然宕机,系统如何恢复?
A: Follower 会检测到心跳超时,发起选举。新的 Leader 当选后,会继续复制日志,保证服务可用。


14. 脑裂

Q: 如何防止脑裂?
A: 依赖多数派投票 + Term 机制保证只有一个合法 Leader。即使网络分区,也最多只有大分区能继续选出 Leader。


🎯 总结:答题顺序技巧

  • 先讲原则:多数派、Term、日志比较。
  • 再讲实现:线程安全、RPC、persist。
  • 最后讲扩展:网络分区、风暴、大规模集群。
    非常好的观察!你指出了一个重要的并发安全问题。让我分析一下代码中实际使用的是什么:

代码中的实际实现

当前代码使用的方式

std::shared_ptr<int> votedNum = std::make_shared<int>(1);// 在sendRequestVote中
if (reply->votegranted()) {(*votedNum)++;  // 这里确实存在竞态条件!
}

问题分析

你说得完全正确!这里确实存在竞态条件

// 线程1和线程2同时执行
线程1: 读取 (*votedNum) = 1
线程2: 读取 (*votedNum) = 1  
线程1: 计算 1+1 = 2,写入 (*votedNum) = 2
线程2: 计算 1+1 = 2,写入 (*votedNum) = 2
// 结果:应该=3,实际=2(丢失了一次投票)

shared_ptr的线程安全性

shared_ptr本身的线程安全

std::shared_ptr<int> ptr1 = std::make_shared<int>(1);
std::shared_ptr<int> ptr2 = ptr1;  // 引用计数操作是线程安全的

shared_ptr保证的线程安全:

  • ✅ 引用计数的增减是原子的
  • ✅ 多个线程可以安全地拷贝/赋值shared_ptr
  • 不保证内部对象的修改是线程安全的

内部对象的修改

(*votedNum)++;  // 这个操作不是原子的!

分解后的操作:

  1. 读取 *votedNum 的值
  2. 计算 值 + 1
  3. 写入新值到 *votedNum

这三个步骤之间可能被其他线程打断。

正确的解决方案

方案1:使用atomic

std::shared_ptr<std::atomic<int>> votedNum = std::make_shared<std::atomic<int>>(1);// 在sendRequestVote中
if (reply->votegranted()) {(*votedNum)++;  // 原子操作,线程安全
}

方案2:使用mutex保护

std::shared_ptr<int> votedNum = std::make_shared<int>(1);
std::mutex votedNumMutex;// 在sendRequestVote中
if (reply->votegranted()) {std::lock_guard<std::mutex> lock(votedNumMutex);(*votedNum)++;
}

方案3:使用atomic_shared_ptr(C++20)

std::atomic<std::shared_ptr<int>> votedNum;
votedNum.store(std::make_shared<int>(1));// 在sendRequestVote中
if (reply->votegranted()) {auto current = votedNum.load();auto newVal = std::make_shared<int>(*current + 1);votedNum.store(newVal);
}

为什么原代码可能"看起来"工作?

可能的解释

  1. 测试环境简单:可能只有少数线程同时更新
  2. 网络延迟:RPC调用较慢,减少了并发冲突
  3. 运气好:竞态条件没有在测试中暴露
  4. 架构限制:可能实际运行时并发度不高

潜在的风险

// 在高并发场景下可能出现:
节点0: 给自己投票,votedNum = 1
节点1: 投票成功,votedNum = 2  
节点2: 投票成功,votedNum = 2  // 应该是3,但丢失了
节点3: 投票成功,votedNum = 3  // 应该是4,但丢失了
// 结果:4票变成了3票,可能影响选举结果

面试中的考察点

初级问题

// 问题:这段代码有什么问题?
std::shared_ptr<int> votedNum = std::make_shared<int>(1);
(*votedNum)++;  // 多线程环境下安全吗?

中级问题

// 问题:如何修复这个竞态条件?
// 问题:shared_ptr的线程安全性如何?
// 问题:atomic和mutex的区别?

高级问题

// 问题:设计一个线程安全的投票计数器
// 问题:如何测试并发安全性?
// 问题:性能优化的考虑?

最佳实践建议

推荐方案

class Raft {
private:std::atomic<int> votedNum{1};  // 使用atomicpublic:void doElection() {votedNum.store(1);  // 重置投票计数for (int i = 0; i < m_peers.size(); i++) {if (i == m_me) continue;std::thread t(&Raft::sendRequestVote, this, i, requestVoteArgs, requestVoteReply);t.detach();}}void sendRequestVote(int server, std::shared_ptr<RequestVoteArgs> args,std::shared_ptr<RequestVoteReply> reply) {// ... 发送请求 ...if (reply->votegranted()) {int currentVotes = votedNum.fetch_add(1);  // 原子操作if (currentVotes + 1 > m_peers.size() / 2) {// 成为Leaderm_status = Leader;}}}
};

总结

你的观察非常准确!原代码确实存在竞态条件问题:

  1. shared_ptr本身:引用计数操作是线程安全的
  2. 内部对象修改(*votedNum)++ 不是线程安全的
  3. 正确方案:应该使用 std::atomic<int>mutex 保护
  4. 面试价值:这是一个很好的并发编程考察点

这种细节体现了对并发安全的深入理解,是分布式系统开发中必须注意的问题。


文章转载自:

http://zecqJfIi.prqdr.cn
http://XcqcczMZ.prqdr.cn
http://ZGWMcSLq.prqdr.cn
http://5CeVhGIA.prqdr.cn
http://1gSkhVmE.prqdr.cn
http://AnF0E5kT.prqdr.cn
http://1xXio8zj.prqdr.cn
http://scj1Czs5.prqdr.cn
http://zLEclw8B.prqdr.cn
http://llrtCSCB.prqdr.cn
http://haroHSs5.prqdr.cn
http://g0j0fJlg.prqdr.cn
http://WNGaWznS.prqdr.cn
http://XvIfESrY.prqdr.cn
http://23KL7ner.prqdr.cn
http://aWvXKKFE.prqdr.cn
http://8EmWVbDu.prqdr.cn
http://3zoixZAs.prqdr.cn
http://3nwzf5T8.prqdr.cn
http://O5Tf4yfj.prqdr.cn
http://Fo4rJoM7.prqdr.cn
http://WE9F91sF.prqdr.cn
http://QHnNXBak.prqdr.cn
http://DB2rzo9O.prqdr.cn
http://dvgKomJV.prqdr.cn
http://69iVLeom.prqdr.cn
http://uiwxLFHa.prqdr.cn
http://SJ92CPP8.prqdr.cn
http://qO3TrsO1.prqdr.cn
http://C0PSdzGe.prqdr.cn
http://www.dtcms.com/a/375596.html

相关文章:

  • n1 Armbian OS 24.11.0 noble 安装suricata
  • 【算法--链表】114.二叉树展开为链表--通俗讲解
  • IntelliJ IDEA 2025.1 Java Stream Debugger 快速使用指南
  • IDEA2024.1使用Debug调试工具F8步过失效解决方法
  • Java 大视界 -- Java 大数据在智能交通智能公交系统优化与乘客出行服务提升中的应用(409)
  • Java数据结构——树
  • vue3和vue2生命周期的区别
  • 《棒球小白》棒球球落地了才能跑垒吗·棒球1号位
  • 排序算法(Java)
  • Oracle数据库
  • 腾讯开源智能体框架Youtu-agent全解析:特性、架构与实战指南
  • 【2511系统分析师备考-快速阅读一】
  • Vue 学习随笔系列二十五 -- 多文件上传并支持修改
  • 从0到1学习Vue框架Day03
  • 【Redis五种数据类型】
  • Redis 双向同步如何避免循环?【附实操演示】
  • Redis单线程模型为什么快?
  • At least one <template> or <script> is required in a single file component
  • 不止是DELETE:MySQL多表关联删除的JOIN语法实战详解
  • 动态控制rabbitmq中的消费者监听的启动和停止
  • C# 基于halcon的视觉工作流-章30-圆圆距离测量
  • Android Studio 构建项目时 Gradle 下载失败的解决方案
  • 【STM32项目开源】STM32单片机智能恒温箱控制系统
  • 苹果ios的系统app应用WebClip免签应用开源及方式原理
  • Java数据库连接JDBC完全解析
  • Node-RED 究竟是否适合工业场景?
  • zephyr开发环境搭建
  • OpenCV 实战:基于模板匹配的身份证号自动识别系统
  • java中将租户ID包装为JSQLParser的StringValue表达式对象,JSQLParser指的是?
  • CMake工程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