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news >正文

【系统分析师】第16章-关键技术:系统运行与维护(核心总结)

更多内容请见: 备考系统分析师-专栏介绍和目录

文章目录

    • 一、Web应用系统概述
      • 1.1 Web应用系统的特点
      • 1.2 Web应用系统的基本架构
      • 1.3 Web应用的核心特征与分类
      • 1.4 Web应用分析与设计的核心目标
      • 1.5 Web应用开发技术栈与演进
    • 二、Web应用系统的分析
      • 2.1 需求分析
      • 2.2 功能分析
      • 2.3 非功能性分析
    • 三、Web应用系统的设计
      • 3.1 架构设计
      • 3.2 数据库设计
      • 3.3 接口设计
      • 3.4 性能优化
    • 四、Web应用系统的实例分析
      • 4.1 系统需求
      • 4.2 系统设计
      • 4.3 性能优化

一、Web应用系统概述

Web应用系统是基于浏览器/服务器(B/S)架构的应用系统,具有跨平台、易维护和用户友好的特点。其核心是通过网络提供动态交互服务,广泛应用于电子商务、在线教育、企业管理等领域。

1.1 Web应用系统的特点

  1. 跨平台性:基于浏览器访问,无需安装客户端,支持多种操作系统和设备。
  2. 动态交互性:通过前端技术(如JavaScript、AJAX)实现用户与系统的实时交互。
  3. 高并发性:Web系统通常需要支持大量用户同时访问,对并发处理能力要求较高。
  4. 可扩展性:系统架构需支持功能模块的动态扩展,以适应业务需求的变化。

1.2 Web应用系统的基本架构

Web应用系统通常采用分层架构,包括表现层、业务逻辑层和数据访问层:

  1. 表现层:负责用户界面的展示与交互,常用技术包括HTML、CSS、JavaScript及前端框架(如React、Vue)。
  2. 业务逻辑层:处理系统的核心业务逻辑,通常采用Java、Python、PHP等编程语言实现。
  3. 数据访问层:负责与数据库交互,进行数据的存储与检索,常用数据库包括MySQL、PostgreSQL、MongoDB等。

1.3 Web应用的核心特征与分类

Web应用区别于传统桌面应用,具有跨平台性、分布式架构、多用户并发访问、动态交互性四大核心特征。其本质是通过浏览器与服务器的HTTP/HTTPS协议交互,实现数据传输与业务逻辑处理,典型特征包括:基于B/S(浏览器/服务器)架构,无需客户端安装;依赖网络环境,支持全球范围内的访问;界面与数据分离,通过前端渲染呈现动态内容;需应对高并发、多终端(PC、移动端)适配等场景。

根据业务功能与服务对象,Web应用可分为四类:

  1. 信息展示类:以内容传递为核心,如企业官网、新闻门户(如新浪新闻),核心需求是信息更新便捷、页面加载快速、搜索引擎友好。
  2. 交互服务类:侧重用户与系统的动态交互,如在线表单系统、问卷调查平台,需保障数据提交的准确性、安全性及反馈及时性。
  3. 交易支付类:涉及资金流转,如电商平台(淘宝)、在线支付系统(支付宝网页版),核心要求是高安全性、交易一致性、并发处理能力强。
  4. 协作工具类:支持多用户实时协作,如在线文档(腾讯文档)、项目管理工具(Jira网页版),需满足实时数据同步、权限精细控制、操作日志可追溯。

1.4 Web应用分析与设计的核心目标

Web应用分析与设计需围绕“业务价值实现”与“技术可行性平衡”展开,核心目标包括:

  1. 满足业务需求:确保系统功能与业务场景高度匹配,如电商平台需支持商品搜索、购物车、订单管理、支付结算等全流程业务逻辑,无功能遗漏或冗余。
  2. 保障用户体验:从界面交互、响应速度、易用性三个维度优化,如页面加载时间控制在3秒内,操作流程简化(如注册步骤从5步减至3步),适配不同分辨率终端。
  3. 确保系统性能:支持预期并发量,如秒杀活动需承载每秒1000+请求;数据处理延迟低,如实时订单查询响应时间<500ms;资源占用合理,服务器CPU使用率峰值不超过80%。
  4. 提升安全性:抵御常见Web攻击,如SQL注入、XSS(跨站脚本)、CSRF(跨站请求伪造),保护用户数据(如密码加密存储)与业务数据(如交易信息脱敏)。
  5. 保证可扩展性:支持业务迭代与用户规模增长,如通过模块化设计实现新功能快速接入,通过分布式架构支持服务器集群扩容。

1.5 Web应用开发技术栈与演进

Web应用技术栈从早期的“静态HTML+CGI”发展至当前的“前后端分离+微服务”,核心技术组件可分为前端、后端、数据库、中间件四层,具体演进与当前主流技术如下:

技术层早期技术(2000-2010年)当前主流技术(2020年至今)核心作用
前端静态HTML、CSS、JavaScript、jQueryVue.js、React、Angular(框架);TypeScript(语言);Vite(构建工具);Element UI(组件库)实现页面渲染、用户交互、前端逻辑处理,支持响应式布局
后端Java Servlet、PHP、ASPSpring Boot/Spring Cloud(Java)、Node.js(JavaScript)、Django/Flask(Python)、Golang(语言)处理业务逻辑、数据校验、权限控制、与数据库交互
数据库MySQL 5.x、Oracle 11g(关系型)MySQL 8.0、PostgreSQL(关系型);MongoDB、Redis(非关系型);TiDB(分布式数据库)存储业务数据,支持高效查询、事务处理、数据缓存
中间件Apache(Web服务器)、Tomcat 6.x(应用服务器)Nginx(反向代理+Web服务器)、Redis(缓存中间件)、RabbitMQ/Kafka(消息队列)、Elasticsearch(搜索引擎)提升系统性能、解耦服务、支持高并发与异步处理

技术演进的核心趋势是前后端分离(前端独立开发与部署,通过API与后端交互)、微服务架构(将后端拆分为独立服务,如用户服务、订单服务)、云原生部署(基于Docker容器与Kubernetes编排,支持弹性伸缩),这些趋势也成为Web应用分析与设计的重要技术背景。

二、Web应用系统的分析

Web应用系统的分析是系统设计的基础,主要包括需求分析、功能分析和非功能性分析。

2.1 需求分析

需求分析的目标是明确系统的功能需求和非功能需求,为后续设计提供依据。

  1. 功能需求:描述系统需要实现的具体功能,例如用户注册、商品查询、订单管理等。
  2. 非功能需求:包括性能需求(如响应时间、并发量)、安全性需求(如数据加密、权限控制)和可维护性需求(如模块化设计)。

2.2 功能分析

功能分析是对系统功能模块的划分与定义,通常采用用例图或功能树的形式进行描述。

  1. 用户管理模块:包括用户注册、登录、权限管理等功能。
  2. 商品管理模块:实现商品的增删改查及分类管理。
  3. 订单管理模块:支持订单的创建、支付、查询及状态更新。

2.3 非功能性分析

非功能性分析关注系统的性能、安全性和可扩展性等方面。

  1. 性能分析:评估系统在高并发场景下的响应时间、吞吐量和资源利用率。
  2. 安全性分析:识别潜在的安全威胁(如SQL注入、XSS攻击),并制定相应的防护措施。
  3. 可扩展性分析:确保系统能够通过增加服务器或优化架构支持业务增长。

三、Web应用系统的设计

Web应用系统的设计包括架构设计、数据库设计、接口设计及性能优化等内容。Web应用整体架构需明确“前端-后端-数据库-中间件”的交互关系,根据业务规模分为“单体架构”与“分布式架构”:

  1. 单体架构:适合中小规模Web应用(如内部管理系统、用户量<10万的小型网站),特点是所有功能模块(前端、后端、数据库)部署在同一服务器,架构简单、开发维护成本低。典型架构为:“浏览器→Nginx(Web服务器)→Tomcat(应用服务器,部署后端单体应用)→MySQL(数据库)”。例如企业内部的员工考勤系统,用户量少、功能简单,采用单体架构可快速上线,降低运维成本。

但单体架构存在局限性:高并发场景下性能瓶颈明显(无法单独扩容某一模块)、代码耦合度高(修改一个功能可能影响其他模块)、技术栈固定(无法灵活引入新框架),因此不适用于大规模Web应用。

  1. 分布式架构:适合大规模Web应用(如电商平台、社交网站,用户量>100万),核心是“拆分与解耦”,将系统拆分为独立服务,通过网络交互。典型架构基于“前后端分离+微服务”,分为五层:
    • 接入层:Nginx反向代理,负责请求转发(如将静态资源请求转发至CDN,动态请求转发至后端服务)、负载均衡(将请求均匀分配至多个后端节点)、SSL卸载(处理HTTPS加密解密,减轻后端压力);
    • 前端层:独立部署的前端应用(如Vue.js项目),通过API与后端交互,存储静态资源(JS、CSS、图片)至CDN(如阿里云CDN),实现全球加速;
    • 微服务层:按业务域拆分为独立服务(如用户服务、订单服务、商品服务),每个服务部署在独立服务器/容器,通过Spring Cloud、Dubbo等框架实现服务注册与发现(如Nacos)、远程调用(如OpenFeign);
    • 中间件层:Redis(缓存热点数据,如商品详情)、RabbitMQ(异步处理,如订单创建后发送通知)、Elasticsearch(全文搜索,如商品搜索);
    • 数据层:关系型数据库(MySQL主从架构,主库写入、从库查询)、非关系型数据库(MongoDB存储用户行为日志)、分布式存储(MinIO存储商品图片、视频)。

分布式架构的优势是可扩展性强(某一服务压力大时单独扩容)、技术栈灵活(不同服务可选用不同语言框架)、容错性高(单个服务故障不影响整体系统),但也增加了架构复杂度(需处理服务间依赖、分布式事务、数据一致性)。

3.1 架构设计

架构设计是Web系统设计的核心,直接影响系统的性能、可维护性和扩展性。

  1. 分层架构:采用表现层、业务逻辑层和数据访问层的分层设计,降低模块间的耦合度。
  2. 微服务架构:将系统拆分为多个独立的服务模块,每个模块负责特定的功能,便于开发和维护。
  3. 负载均衡:通过负载均衡技术(如Nginx)将请求分配到多个服务器,提升系统的并发处理能力。

3.2 数据库设计

数据库设计是Web系统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包括数据模型设计和数据库优化。

  1. 数据模型设计:根据需求分析的结果,设计数据库表结构及字段定义,确保数据的完整性和一致性。
  2. 数据库优化:通过索引优化、查询优化和分库分表等技术,提升数据库的访问性能。

3.3 接口设计

接口设计定义了系统与外部系统或模块之间的交互方式,通常采用RESTful API或SOAP协议。

  1. RESTful API:基于HTTP协议,支持JSON格式的数据传输,适用于轻量级Web服务。
  2. SOAP协议:基于XML格式,适用于需要高安全性和复杂交互的场景。

3.4 性能优化

性能优化是Web系统设计的关键环节,旨在提升系统的响应速度和并发能力。

  1. 缓存技术:通过Redis或Memcached缓存热点数据,减少数据库访问压力。
  2. CDN加速:使用内容分发网络(CDN)加速静态资源的加载,提升用户体验。
  3. 数据库读写分离:将读操作和写操作分配到不同的数据库服务器,提升数据库的并发处理能力。

四、Web应用系统的实例分析

以某汽车配件销售厂商的网上销售与交易系统为例,分析其Web应用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4.1 系统需求

该系统需要实现商品展示、在线交易、用户管理等功能,并支持高并发访问和安全的支付流程。

4.2 系统设计

  1. 架构设计:采用分层架构和微服务架构,支持功能模块的独立部署和扩展。
  2. 数据库设计:使用MySQL存储商品和订单数据,并通过Redis缓存热点数据。
  3. 接口设计:采用RESTful API实现与支付网关和物流系统的交互。

4.3 性能优化

  1. 负载均衡:通过Nginx将请求分配到多个应用服务器,提升并发处理能力。
  2. CDN加速:使用CDN加速商品图片和静态资源的加载。

总结:Web应用系统分析与设计是系统分析师教程(第二版)中的重要内容,涵盖需求分析、功能设计、架构设计及性能优化等方面。通过合理的分析与设计,可以构建出高性能、高可用性的Web系统,满足用户需求并支持业务增长。


文章转载自:

http://QbGi0hlQ.jwrcz.cn
http://ANvOiY3I.jwrcz.cn
http://xKZK99po.jwrcz.cn
http://p1UgfCU1.jwrcz.cn
http://xyt8LxXB.jwrcz.cn
http://QRGFCirv.jwrcz.cn
http://jQlVZyn1.jwrcz.cn
http://80gJsPVO.jwrcz.cn
http://2jGc2n1c.jwrcz.cn
http://ZhCBVEMU.jwrcz.cn
http://KSg8ipLV.jwrcz.cn
http://w7OnSGTy.jwrcz.cn
http://jcjRvNmt.jwrcz.cn
http://sboruBzD.jwrcz.cn
http://R03KCXCi.jwrcz.cn
http://GOw7vF3h.jwrcz.cn
http://udAszfQV.jwrcz.cn
http://d8p349xL.jwrcz.cn
http://3l1kBhyk.jwrcz.cn
http://hVjnKrvu.jwrcz.cn
http://J1WIWY45.jwrcz.cn
http://iH9tZTUL.jwrcz.cn
http://JJf2RoCJ.jwrcz.cn
http://Xb50th90.jwrcz.cn
http://cqTRnjC3.jwrcz.cn
http://wVyVZwfl.jwrcz.cn
http://epnF7B4y.jwrcz.cn
http://vsdI3yYp.jwrcz.cn
http://LjSKkTlv.jwrcz.cn
http://mCUoSgyp.jwrcz.cn
http://www.dtcms.com/a/373190.html

相关文章:

  • 【Spring】原理解析:Bean的作用域与生命周期
  • GitLab 分支管理与 Push 问题全解析
  • 基于SpringBoot+MYSQL开发的AI智能大数据医疗诊断平台
  • 分解+优化+预测!CEEMDAN-Kmeans-VMD-DOA-Transformer-LSTM多元时序预测
  • Matlab机器人工具箱使用2 DH建模与加载模型
  • 趣味学RUST基础篇(构建一个命令行程序完结)
  • 基于STM32的智能宠物看护系统设计与实现
  • 基于SpringBoot的家政保洁预约系统【计算机毕业设计选题 计算机毕业设计项目 计算机毕业论文题目推荐】
  • 幂等性、顺序性保障以及消息积压
  • 第一次使用coze工作流,生成简易行业报告
  • tl;dv:让你的会议更高效
  • 【入门级-算法-6、排序算法: 插入排序】
  • 健康度——设备健康续航条
  • 深入理解Spring Boot的EnvironmentPostProcessor:环境处理的黑科技
  • 面向生产环境的大模型应用开发
  • elastic search 是如何做sum操作的
  • HashMap高频面试题目
  • 李沐深度学习论文精读(二)Transformer + GAN
  • 达梦数据库(DM8)单机数据库安装部署
  • 《sklearn机器学习——特征提取》
  • OnlyOffice的高可用方案如何做
  • 苍穹外卖前端Day1 | vue基础、Axios、路由vue-router、状态管理vuex、TypeScript
  • 【RabbitMQ】----RabbitMQ 的7种工作模式
  • CN2 GIA线路深度解析:阿里云/腾讯云选哪个?(附三网评测)
  • 冰火岛 Tech 传:Apple Foundation Models 心法解密(下集)
  • Gamma AI:高效制作PPT的智能生成工具
  • 云计算学习笔记——HTTP服务、NFS服务篇
  • unity入门:按钮控制横向滚动视窗显示最左最右
  • 大模型为什么会有幻觉?-Why Language Models Hallucinate
  • 数据结构造神计划第三天---数据类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