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G NR-NTN协议学习系列:NR-NTN介绍(1)
目前最火热的通信网络概念应该是卫星通信,前有Elon Musk的Starlink火遍全网,后有3GPP作为蜂窝通信标准力推的Non-Terrestrial Network非地面网络(NTN)全面铺开。通过不同轨道高度的卫星,使得人类的通信活动范围大大扩展,不受地形地貌的限制,也不受地面网络覆盖限制,从沙漠到海洋,从森林到高山,只要有符合卫星通信协议的设备,时时刻刻都可以快速接入Internet。目前3GPP规范定义的NTN主要有两种,NR-NTN和IoT-NTN,前者主要针对eMBB类型业务的卫星通信,后者主要针对物联网设备类型的卫星通信,这里只讨论NR-NTN。
当前3GPP定义的NTN网络,主要的卫星轨道有:低轨LEO,中轨MEO,地球同步轨道GSO,地球静止轨道GEO。根据不同的轨道,频段,终端类型等因素,3GPP在SI的TR38.811中提出了5个潜在的部署场景:
国内前两年大肆宣传的手机卫星直连通话,实际是利用已有的GEO或GSO卫星,通过透明转发模式实现卫星通信。优点自然是能快速实现天地互连,因为卫星都是现有的。缺点也显而易见,端到端时延巨大,速率很低,手机时刻处于大功率发射状态。
基于目前3GPP规范定义的Terrestrial Network,NR NTN也有自身系统架构和组成模块。TS38.300给出的一个NTN系统构成如下图所示:
上图是3GPP目前定义的转发模式的NTN系统架构,即5G NR NTN基站还在地面,通过NTN getaway将5G NR NTN信号经过feeder link发送到NTN payload(即satellite),NTN payload再通过传统卫星通信的技术将信号进行中继,转发到NTN UE。这中间,NTN payload卫星对转发的信号是透明不感知的,只对信号进行射频滤波、频率转换和放大功能。
上述service link是与NTN终端相连接的链路,根据卫星信号地面覆盖区域的状态是否变化可以分为3类:
Earth-fixed覆盖,service link能提供时刻覆盖相同地面区域范围的卫星波束(最常见的就是GSO卫星)
Quasi-Earth-fixed覆盖:service link能在一段时间内为地面某块区域提供连续的覆盖服务。通过卫星上特定的机械或电调steerable波束在卫星某段运行期间,持续为地面特定区域提供服务。比如NGSO轨道上具备机械可调或电调波束角度的卫星。
Earth-moving覆盖:service link覆盖的范围会随着卫星在轨道上的移动而在地表滑动,比如NGSO轨道上没有可调波束角度的卫星。
卫星通信的频段一般有S, C, Ku, Ka等。3GPP在R17中定义的2个NTN band属于S频段。
对于卫星通信,比较重要的概念还有卫星星历信息(即用于形容卫星轨道数据的信息)。来源于16世纪天文学家开普勒用数学描述行星运行轨道的创新,人类第一次有了对于天体运动轨道的数学解释。地球卫星的运行轨道也一样遵循开普勒的数学描述。
3GPP定义的卫星星历信息,采用了2种不同的格式:ECEF格式和ECI格式。Earth-centered earth-fixed格式如下图所示
以地心为坐标的原点,卫星在围绕地球运行时任意时刻的任意轨道位置都可以用这个ECEF坐标系表达。
Earth-centered Inertial ECI格式星历,是区别于ECEF格式的一种不随地球旋转的惯性参考系,描述卫星在空间中的绝对运动。主要由6个主要参数构成,3GPP定义的RRC信令包括该格式的星历信息。
半长轴semiMajorAxis:轨道椭圆的半长轴长度,描述轨道大小
偏心率eccentricity:偏心率,描述轨道椭圆程度(偏离圆心程度)
轨道倾角inclination:轨道倾角,定义卫星轨道平面与地球赤道平面的夹角
升交点赤经longitude:轨道平面与赤道平面的交线在ECI坐标系中的方向,参考点为春分点,沿地球自转方向测量,下图中的Ω
- 近地点幅角periapsis:从升交点到近地点的角度,下图中的ω
平近点角Mean Anomaly:用于决定卫星在轨道上的瞬时具体位置
这篇文章主要简单介绍了卫星通信的频段,卫星轨道的基本知识,下篇文章继续讨论NR NTN的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