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ayout版图设计学习笔记2_工艺流程
1. NW(TB),Nwell,N阱
- P衬底为什么接低电平?N阱和P衬底构成寄生二极管,在CMOS电路中,衬底通常接最低电平,确保二极管处于反偏,防止电流流出,减小功耗。理想情况下,从衬底流出的电流为0。
- N阱作用?
制造PMOS;N阱掺杂浓度较低,电阻率高,用于制作阱电阻;还可以与衬底构成二极管,用于制造寄生PNP管(纵向PNP) - 邻阱效应(WPE):N阱是扩散获得的,因此在边缘位置会存在离子浓度不均匀的情况,因此尽量不要在靠近阱的地方放置器件。
- 同样电位的阱放在一起,减少阱的个数。
2. AA(TO),有源区
- **1. 有源区主要用于制造N型器件和P型器件,也可以用于金属1和衬底或阱的接触。**从某种意义上说,有源区的掩模版主要用于打开离子注入的窗口;实际上有源区掩模版的意义在于作为制造硅局部氧化(LOCOS)和薄氧(封闭图形内形成薄氧,封闭图形外形成LOCOS)
- 硅局部氧化(LOCOS)是为了隔离不同的MOS器件,但是LOCOS生长场氧时,会想四周扩散,导致沟道长度变短。0.28um以下工艺使用浅槽隔离(STI)作为隔离。
- STI,需要挖槽,所以会有应力影响。
解决方法:使用源漏共用工艺,只需要最边上两个点加STI,可以减少STI影响;加dummy,防止边缘MOS被影响。
3. GT(Poly),栅极
- 作用
Poly主要用于制造栅极;
Poly1和Poly2可以一块用来做电容;
Poly电阻(常用);
Poly互连,但是Poly导电能力较差,当可用金属层大于2层时,(模拟)一般不用Poly。 - Poly掺杂时可以起到掩模版的作用,因此下方不会掺杂。场氧是非常稀松的SiO2无法起到隔绝作用。
4. CT,接触孔;VIA,通孔
- CT:连接扩散层(源漏)与M1,栅极与M1;
- VIA:金属层之间的走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