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K8s部署服务:dev、uat、prod环境的核心差异解析
在K8s(Kubernetes)生态中,dev(开发)、uat(用户验收测试)、prod(生产)环境的部署设计,本质是对“效率”“验证”“稳定性”三大核心诉求的差异化落地。不同环境的资源配置、安全策略、发布流程等均需适配其场景定位,避免因“一套配置用到底”导致开发效率低、测试不精准、生产出故障。本文将从7个核心维度,拆解三个环境的部署差异与实践要点。
一、环境定位与核心目标:决定部署设计的底层逻辑
首先要明确三个环境的核心价值——dev服务于“快速迭代”,uat服务于“精准验证”,prod服务于“稳定运行”,定位差异直接决定了部署策略的优先级:
环境 | 核心定位 | 核心目标 | 使用者 | 关键诉求 |
---|---|---|---|---|
dev | 开发调试环境 | 支持开发者快速部署、修改代码、验证功能,降低调试成本 | 研发工程师 | 部署快、资源占用低、容错性高(允许临时故障) |
uat | 验收测试环境 | 模拟生产场景,验证功能完整性、兼容性、性能,确保上线前无问题 | 测试工程师、产品经理 | 环境配置贴近生产、数据模拟真实、支持测试工具集成 |
prod | 生产运行环境 | 保障服务高可用、高稳定、高安全,支撑业务正常运转 | 终端用户、运维团队 | 零 downtime、资源充足、安全合规、可监控可追溯 |
二、资源配置:从“按需分配”到“冗余保障”
K8s的资源配置(CPU、内存、存储)是环境差异的直观体现——dev追求“轻量灵活”,prod追求“冗余稳定”,uat则介于两者之间,需贴近生产但避免资源浪费。
1. CPU/内存:dev“限制宽松”,prod“精准保障”
-
dev环境:
- 资源请求(
requests
)可设为较低值(如100m CPU、256Mi内存),满足基础运行即可; - 资源限制(
limits
)可适当放宽(如500m CPU、1Gi内存),避免开发者调试时因资源不足频繁OOM,但不追求“资源独占”; - 允许“超分”(Overcommit):由于dev环境服务多为临时部署、访问量低,可利用K8s的超分机制提高资源利用率(如CPU超分比1:2)。
- 资源请求(
-
uat环境:
- 资源配置需贴近生产(如prod请求2核CPU,uat可设1.5核),避免因资源差异导致“测试通过但生产性能不达标”;
- 不允许超分:需模拟生产的资源竞争场景,确保测试结果真实(如CPU、内存
requests
=limits
的80%,预留少量弹性空间)。
-
prod环境:
- 资源请求(
requests
)按“峰值负载的80%”配置,确保K8s调度时为服务分配足够资源(如峰值需2核CPU,requests
设1.
- 资源请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