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安全员 A 证 “安全生产管理” 核心考点
一、 安全生产法律法规与标准规范体系
1.我国安全生产方针: 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必须深刻理解其内涵,并能论述如何在实际工作中落实。
2.主要法律法规:
- 《安全生产法》:核心中的核心。必须熟练掌握生产经营单位的主要负责人(即A证持证人)的7项法定职责:
建立健全并落实本单位全员安全生产责任制;
组织制定并实施本单位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
组织制定并实施本单位安全生产教育和培训计划;
保证本单位安全生产投入的有效实施;
组织建立并落实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工作机制;
组织制定并实施本单位的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预案;
及时、如实报告生产安全事故。
- 《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重点关注建设单位、施工单位、监理单位的安全责任划分。
- 《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必须背熟事故等级划分标准(特别重大、重大、较大、一般事故的死亡、重伤、直接经济损失数额)。
- 《江苏省安全生产条例》/《江苏省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江苏地方特色考点,注意其在国家法规基础上的细化或特殊要求。
3.“三同时”制度: 生产经营单位新建、改建、扩建工程项目的安全设施,必须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生产和使用。
二、 建筑施工企业安全生产管理
1.安全生产责任制:
- 核心:建立从主要负责人到一线从业人员的全员安全生产责任制。
- 明确各岗位的责任人员、责任范围和考核标准。
2.安全生产组织机构与人员配备:
- 企业必须设置安全生产管理机构或配备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
- 熟悉A、B、C三类人员的区别和职责(A管企业、B管项目、C管现场)。
3.安全生产规章制度与操作规程:
- 熟悉企业应建立哪些主要的安全规章制度(如教育培训、检查、投入、风险管控等)。
- 操作规程必须针对岗位和工种制定。
4.安全生产费用管理:
- 费用提取标准、使用范围(安全防护、培训、设施购置等)、管理要求(专款专用)。
三、 双重预防机制建设(核心中的核心)
1.安全风险分级管控:
- 流程: 风险辨识(有哪些危险源) → 风险评价(用什么方法,如LEC法) → 风险分级(红、橙、黄、蓝四级) → 风险控制(制定相应管控措施)。
- 重大风险源(危大工程)必须单独建立台账,制定专项方案和应急预案。
2.隐患排查治理:
- 流程: 隐患排查(日常、综合、专项检查) → 登记建档 → 治理整改(“五定”原则:定人、定时、定责、定标准、定措施) → 验收销号 → 统计分析。
- 隐患分级:一般隐患和重大隐患。
四、 安全生产教育培训
1.三类人员培训考核: A、B、C三类人员必须经考核合格后持证上岗。
2.“三级安全教育”:公司(一级)、项目部(二级)、班组(三级)教育的内容和学时要求。
3.特种作业人员: 必须持有效特种作业操作资格证书(如电工、焊工、架子工等)。
4.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设备“四新”安全教育。
5.经常性安全教育:如班前安全活动、安全技术交底等。
五、 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与调查处理
1.应急救援预案:
- 企业应制定综合预案、专项预案和现场处置方案。
- 掌握预案的核心内容:组织体系、职责、程序、措施、资源保障。
- 定期组织演练(桌面推演、实战演练),并对演练效果进行评估。
2.事故报告:
- 报告流程: 现场人员 → 本单位负责人 → 安监部门和有关政府职能部门(1小时内)。
- 报告内容: 事故发生单位概况、时间地点、简要经过、伤亡人数、初步原因、已采取措施等。
- 坚决杜绝: 谎报、瞒报、迟报、漏报。
3.事故处理“四不放过”原则:
- 事故原因未查清不放过;
- 责任人员未处理不放过;
- 责任人和群众未受教育不放过;
- 整改措施未落实不放过。
六、 安全生产检查与标准化建设
1.安全检查形式: 日常、定期、季节性、专业性、综合性检查。
2.安全检查方法: “听、看、问、查、测”等方法。
3.安全检查标准: 熟练掌握 《建筑施工安全检查标准》(JGJ59) 的核心内容,特别是保证项目和一般项目的区分。
4.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 了解标准化考评的内容和流程(江苏考点),这是企业资质升级、安全生产许可证延期的重要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