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6.2:小信号、交流电流增益分析
上图是发射结电流-电压特性曲线,会发现当交流电压耦合到晶体管基极的时候,该电流电压将加在发射结上,VBE呈现正弦的变化,如图下面的正弦变化。
当交流电压增加到正的峰值点的时候,瞬态工作点由Q点移动到了最上面那个点,反之当交流电压减小到负的峰值点的时候,瞬态工作点从Q点移动到了最下面的点,总的来说就是VBE以直流电压为中心的交流电压,如上图所示,交流电压的幅度决定了瞬态工作点偏离Q点的距离,基极的交流电压越大,产生的偏离越大,基极交流电压越小,产生偏离越小。
而且根据上图所示,可以发现基极的交流电压产生同频的发射极交流电流,比如驱动基极的交流信号源频率为1KHz,则发射极电流频率 也是1KHz,且发射极交流电压波形与基极交流电流波形基本相同,若基极交流电压为正弦,则发射极交流电压也近似正弦。
由于特性曲线的弯曲,发射极交流电压并不是基极交流电压的完美复制,曲线向上弯曲的时候,发射极交流电流的正半周被拉长,而负半周被压缩,这种在两个半周被拉伸与压缩的现象叫失真,在高精度放大器中,最不喜欢见到失真现象,因为失真意味着语音或音乐的音质会发生改变。
至于电流失真的物理原因,参考上文C6.1的旁路电容和基极交流电流关系的讨论寻找结果。
那么如何减少失真?
答:最简单的方法就是让基极交流电压保持在小幅度,这样基极电压峰值降低后,瞬态工作点的移动范围减小,变化幅度减小后,对应曲线的弯曲程度就减小,自然信号足够小的时候,曲线呈现线性特性。
放大器在小信号下工作很重要,因为对于小信号来说,失真可以忽略,当信号幅度很小时,特性曲线近似为线性,发射极交流电流的变化几乎与基极交流电压的变化成正比,即如果基极交流电压是幅度足够小的正弦波,那么发射极交流电流也是幅度很小的正弦波,它在两个半周的波形没有明显拉伸或压缩。
对于设计放大器的公式准则,依旧沿用之前的10%准则,发射极总电流包含直流分量和交流分量,IE = IEQ + ie,IE为发射极总电流,IEQ为发射极直流电流,ie为发射极交流电流。
为了失真减小,ie的峰值必须比IEQ小,小信号工作条件定义为:ie(pp) < 0.1 IEQ
即发射极交流电流的峰峰值小于发射极直流电流的10%时,称该交流信号为小信号,例如发射极直流电流为10mA,则为了小信号工作条件成立,发射极电流的峰值必须小于1mA。
满足10%准则的放大器叫小信号放大器,这种放大器应用于收音机或电视接收机的前端,因为天线接收到的信号非常微弱,当信号被耦合到晶体管放大器时,发射极产生的电流变化很小,远小于10%准则所要求的幅度。
学习完小信号,进而引申出交流电流增益的讨论,前文的电流增益都是指的直流电流增益,定义为: βdc = IC / IB
公式中电流为下图Q点的电流,由于IC-IB特性曲线是弯曲的,所以直流电流增益与Q点有关。
交流电流增益等于变化量之比。
而交流电流增益与直流电流增益不同,它的定义为:β = ic / ib
即交流电流增益等于集电极交流电流除以基极交流电流,上图中,交流信号只用到Q点两侧曲线很小的部分,因此交流电流增益的值不同于直流电流增益,后者几乎用到整条曲线。
由图可见,β等于曲线在Q点的斜率,若将晶体管偏置在另一个Q点,则曲线斜率会有所变化,即β会发生改变,所以β取值决定于全部集电极直流电流的总值,
数据手册里,βdc以hFE表示,β以hfe表示,需要注意大小写下标的区分,两种增益在数值上大概相当,因此初步分析可以用其中一个值去代替另一个。
至于区分直流量和交流量,采用的标准是大小写区分,直流采用大写,交流采用小写,直流不必多说,而交流则比如ie、ic、ib表示交流电流,ve、vc、vb表示交流电压,vbe、vce、vcb表示节点间交流电压,还有需要单独说明的是大写字母R表示直流电阻,小写字母r表示交流电阻。
注:以上仅个人观点,如有错误,恳请批评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