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写Linux下usb设备驱动方法:usb设备驱动实现流程
一. 简介
usb设备驱动开发方案一般有两种:
(1)内核态驱动开发(使用 usb_driver
框架)
(2)用户态驱动开发(使用 libusb
库)
本文选择内核态驱动开发方案,来说明 Linux下usb设备驱动框架。
二. 编写Linux下usb设备驱动方法:usb设备驱动实现过程
Linux USB 驱动程序的结构主要基于 “设备-驱动-总线” 模型,由内核的 USB 核心(usbcore
)统一管理。
下面详细介绍 Linux 下 USB 设备驱动的实现过程:
假设 usb设备类型是字符设备类型,下面来说明一下 usb设备驱动的实现过程:
1. 驱动注册与注销
- 注册:通过
usb_register_driver()
向内核注册struct usb_driver
结构体,告知内核该驱动支持的设备类型。 - 注销:通过
usb_deregister_driver()
卸载驱动,释放资源。
2. 设备匹配与绑定(probe 函数)
- 当 USB 设备插入并枚举完成后,内核会根据设备的 ID 信息(如厂商 ID、产品 ID)或设备树
compatible
属性,匹配对应的usb_driver
。
- 匹配成功后,调用驱动的
probe
函数,完成设备初始化(如申请资源、注册字符设备、初始化端点等)。
3. 数据传输
- 通过 USB 子系统提供的接口实现数据收发,分为同步传输(如
usb_control_msg()
、usb_bulk_msg()
)和异步传输(如urb
机制)。
- 需根据设备端点类型(控制、批量、中断、同步)选择对应的传输函数。
4. 设备卸载(disconnect 函数)
- 当设备拔出或驱动卸载时,内核调用
disconnect
函数,释放probe函数
中申请的资源(如内存、中断、字符设备等)。
5. 其他功能的实现
- 支持设备休眠 / 唤醒、电源管理、sysfs 节点创建(用于用户态交互)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