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工人日报#20250824
溜达
今天去城市阳台溜达了
天气闷热
人多,挺热闹的
夜景很好看,是一片繁华的景象
阅读
《学会提问》
第六章:论证中有没有谬误
里面提到很多类型的谬误
人身攻击型谬误:指针对个人进行人身攻击,而不是直接反驳其提供的理由。
叙述谬误:错误地假设因为我们能讲出一个貌似可以解释一系列正在发生的事实的故事,所以我们已认识到事实和现象之间的全部联系。
滑坡谬误:假设采取某种做法会引发一连串不可控的不利事件,而实际上有现成的程序可用来防止此类连锁事件的发生。
追求完美解决方案谬误:错误地认为如果尝试某种解决方案后还有遗留问题未解决,那么这种解决方案根本就不该采用。
诉诸公众谬误:试图通过引述很多人都持有这一观点,以证明某个断言有道理。错误地以为很多人支持的事就是可取的。
诉诸可疑权威谬误:引用某一权威的话来证明结论,而该权威对这一论题并没有特别的专门知识。
诉诸感情谬误:使用带有强烈感情色彩的语言来分散读者或听众的注意力,让他们忽视相关的理由和证据。常被用来加以利用的情感有:恐惧、希望、爱国主义、怜悯和同情。
稻草人谬误:歪曲对方的观点,使其容易受到攻击,进而攻击事实上根本就不存在的观点。
虚假的两难选择谬误:在现实中存在两种以上的选择时,却假想只有两种选择。
乱扣帽子谬误:错误地以为因为你给某个特定事件或行为起了个名字,所以你合理解释了这一事件。
计划谬误:人们或者机构倾向于低估他们完成一项工作所需的时间,尽管有很多过去的经验显示他们曾一直低估完成某件事所需要的时间。
粉饰谬误:使用模糊、引发人们强烈情感认同的描述品行的词语,使我们倾向于同意某件事而不去细查其理由。
转移话题谬误:插入一个不相干的话题,以将人们的注意力从原来的论题上转移开,通过将注意力从当前的论证转移到另一个论题上以赢得论证
循环论证谬误:在论证过程中假设自己的结论成立的论证。
实话说,看一遍记不住这些谬误
阅读过程当中想到查理芒格一句话,“世界是复杂的,单一学科的知识框架难以解决复杂问题。因此,我们需要不断地跨学科学习,去构建一个更为全面的思维模型”。可以和乱扣帽子谬误联系一下,人的大脑总是喜欢偷懒,不想解释或者自己解释不清楚的东西就随便贴一个标签,书里面说,解释是一件需要耗时并且考验我们大脑里面有多少知识的事情。如果我们总是一言概之,我们的大脑就会总是选择这样简单除暴的方式处理问题,这样就会导致,我们会出现很多误判,会一叶障目。
但是当我们开始主动思考,刚刚开始势必是需要抽丝剥茧的,要让大脑开始走这条路径,甚至是熟悉这条路径,慢慢的,我们才会一眼看到事情的本质。大脑处理的速度变快了,我们逐渐添加路径上的结点,这就是我们构建起来的思考模型,应该具有我们自己个特色,符合个人成长经历,为自己服务的思考模型。
愿大家都掌握属于自己的思考模型,为自己的人生保驾护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