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news >正文

情绪感知+低延迟,声网语音在实战里太稳了

做语音助手这个方向的人都知道,一旦走向多场景,挑战远不止“能说话”这么简单。我们最开始用的是自研组装方案:ASR、TTS、LLM、RTC拼在一起,结果体验极不稳定,对话响应延迟高、语音合成不自然、调试也麻烦。尤其是需要实时互动的时候,卡顿、语义断层直接劝退用户。

后来接入了声网的RTC和对话式AI引擎,这一层的底座终于稳了下来。声网在实时音视频这一块成熟度高,搭配对话式AI,打通语音识别、响应和输出链路,延迟低至毫秒级,真实对话流畅度几乎可以媲美真人通话。

用户最直观的反馈是对话节奏更自然了。我们在育儿、知识问答、生活出行等场景大量测试,AI 能快速接话,还能识别情绪并回应,比如讲绘本或做题时,察觉孩子焦躁会适时调整语气,代入感更强。开发效率也很关键,此前调 ASR 和 TTS 需反复配合不同接口调试,而声网整合了核心能力,对开发者友好、可直接调用功能多,尤其适合中小团队,上线节奏也明显提速。

现在我们这款AI助手,已经能在多个使用场景之间自由切换,无论是讲故事、查天气,还是帮助用户做轻度决策,用户都愿意更长时间停留在对话中。对我们来说,技术选型如果没打好底,会直接影响最终体验,这一点声网算是让我们少走了很多弯路。

http://www.dtcms.com/a/346412.html

相关文章:

  • WindowsAPI|每天了解几个winAPI接口之网络配置相关文档Iphlpapi.h详细分析八
  • Mixture of Experts Guided by Gaussian Splatters Matters
  • Python 调用 sora_image模型 API 实现图片生成与垫图
  • 判断一个字母是 ​大写字母​ 还是 ​小写字母
  • [RestGPT] OpenAPI规范(OAS)
  • 容器安全实践(一):概念篇 - 从“想当然”到“真相”
  • Go语言延迟初始化(Lazy Initialization)最佳实践指南
  • 通过构建大规模动态神经回路模型,揭示了静息态人脑皮层存在层次结构
  • JCTools 并发无锁链表队列 LinkedQueue
  • 洛谷P3370字符串哈希(集合:Hash表)
  • Ubuntu解决makefile交叉编译的问题
  • 提升用户体验的交互设计实战指南:方法、流程与技巧
  • 在通义灵码中配置MCP服务
  • Linux--进程核心概念
  • 基于SamGeo模型和地图客户端的实时图形边界提取
  • 把 AI 变成「会思考的路灯」——基于自学习能耗模型的智慧路灯杆
  • Open3d:点对点ICP配准,点对面ICP配准
  • 105.QML实现现代Neumorphism风格界面01-Button实现
  • 如何提升科研能力:先停止“无效工作”,开始“有效科研”
  • 第二节阶段WinFrom-5:文件操作
  • 车载诊断架构 --- EOL引起关于DTC检测开始条件的思考
  • Linux822 shell:expect 批量
  • 《C++起源与核心:版本演进+命名空间法》
  • 易基因:Nat Commun/IF15.7:多组学研究揭示UHRF2在原始生殖细胞DNA甲基化重编程中的抗性调控机制
  • 光耦合器:电子世界的 “光桥梁“
  • Opnecv详细介绍
  • 量子计算基础
  • C#_组合优于继承的实际应用
  • 音视频处理工作室:实时通信的媒体层设计
  • 容器操作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