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用户画像的个性化匹配模型
基于用户画像的个性化匹配模型
1.静态画像
工作职务或岗位角色(如开发工程师)或学习目标(考证 / 职业规划里的目标技能 / 兴趣):
技术部门的员工可能需要技术类课程,管理层可能需要领导力课程
eg:通用AI(应用算法),大概率是推荐一些关于AI算法这样技术类的内容。
领导级别:针对领导人群主要推一些管理类、沟通类…的视频
技能画像 :当前技能标签(如“数据分析”“项目管理”)、技能等级(如“初级”“高级”)。
入职年限/技能水平(高级工程师/初级工程师):
新员工可能需要入职培训,老员工可能需要进阶或管理课程。新员工推荐的为初级课程,老员工推荐的是进阶课程
职业发展路径 :未来目标岗位或技能方向(如“晋升技术总监需掌握机器学习”)。
每个月绩效辅导:获取员工当月的工作计划,是否遇到某些技能瓶颈,基于工作内容或工作计划进行推荐
对赌承诺系统里直线写的辅导意见:指导方向(依赖于直线能直接给予工作大方向的点评),
比如绩效反馈里提到的需要提升的地方,比如绩效考核里的发展建议,可能直接指出需要学习的方向。
来自绩效考核(如 “沟通能力待提升”)
简历解析:过往工作经验、教育背景中提取的技能关键词
基于课程画像的匹配模型
- 课程介绍:课程是干什么的,属于什么学科领域(如编程、设计)(含有可跳转的视频链接),适合哪些岗位岗位技能要求(如 AI 工程师必备 Agent,如 “产品经理必修课”“财务合规培训”)
,课程分类(类别要分清楚,比如技术、管理、软技能等), - 课程的难度等级(初级 / 进阶),可能刚开始推荐的为初级课程,后面推荐的是进阶课程
,难度分初级、中级、高级,适合不同水平的员工。 - 课程绑定关系:大模型开发教程 --> 先学提示词、RAG、Agent、微调 存在先后顺序,今天看了第一集,明天我就推荐第二集
- 课程时长:时间敏感度(碎片化学习 / 集中学习)。员工时间偏好:习惯碎片化学习(如 10 分钟短课程)或系统性学习(如每周 2 小时长课程)。
- 课程历史学习数据评价:完成率、点击量(爆款)、评分、用户评论关键词(如 “干货多”“难度适中”)。
5.讲师影响力:优先推荐企业内明星讲师或外部权威专家的课程,吸引初始学习量。
冷启动问题
新员工 :基于岗位和职级推荐通用课程(如“岗位职责解析”)。
评估与迭代,反馈闭环 :根据员工评分和投诉优化推荐逻辑(如低评分课程降低权重)。
动态画像
员工 ID / 工号:用于唯一标识用户,关联历史行为数据。
学习历史:已完成课程(不重复推荐)、收藏 / 浏览记录、中断课程的原因(难度过高 / 内容重复)。
比如之前学过哪些课程,完成情况如何,评分怎么样,学习时长,有没有中途放弃的。
这些能反映他们的学习偏好和进度,比如喜欢短课程还是长课程,对哪些领域感兴趣。
关键词匹配:用户可能在网站点击输入需求文本(如 “学习 Python 爬虫”)与课程标签的语义相似度。
协同过滤:挖掘相似用户群体的课程偏好(如 “与你同岗位的 80% 用户学习过《SQL 高级查询》”)。
参考相似岗位或职级员工的学习偏好(如 A 部门员工普遍学过某课程,推荐给同部门新人)。
动态调整:结合员工学习进度实时更新推荐(如学完 “Python 基础” 后,推荐 “数据分析实战”)。
偏好分析 :偏好的课程形式(视频、文档)、学习时间段(如“晚间”)、完课率高的课程类型。
兴趣标签 :通过问卷或自选标签获取(如“对AI技术感兴趣”)。
反馈数据 :对过往课程的满意度评分、投诉或建议。
协同过滤(Collaborative Filtering)
基于员工行为 :
若员工A与员工B的学习偏好相似,员工B完成了课程X且评分高,则推荐课程X给员工A。
示例 :
员工A(产品经理)学习了“数据分析实战”并高分完成,相似员工B(运营经理)的未学课程“SQL进阶”将被推荐。
内容推荐(Content-Based Filtering)
基于课程标签匹配 :
若员工需提升“机器学习”,推荐标签为“机器学习”“Python实战”的课程。
混合(权重)推荐(Hybrid Approach)
加权评分 :
综合协同过滤(50%)、内容匹配(50%)生成推荐列表。
7个基于内容,3个基于系统过滤
基于规则的推荐
硬性条件匹配 :
新员工推荐“公司制度入门”课程;
技能评级为“初级”的员工推荐“进阶课程”;
关键岗位(如“风控专员”)绑定“合规培训”必修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