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news >正文

存储系统中的“脏数据”(Dirty Data)概念及其常见误解

“脏数据”是个筐,什么东西都往里面装。我发现一个现象,就是我们很多新手或者没有经过专业训练的数据中心工程师,对于超过自己知识能力以外的现象,比如更换不成功,或者出现一些异常现象,就用一个“脏数据”来统一定义。

对于存储控制器无法正常更换,也找不到原因的,或者就根本不知道怎么找原因,就用一个“不同步”来统一定义。

找不到原因,也没有能力找到原因,然后还要给客户一个解释,就用“脏数据”或者“不同步”,这两个神奇的术语来解释一切万物。在存储系统中,“脏数据”(dirty data)是一个常见的专业术语但这个和二手磁盘重用没有一毛钱关系。

写这个科普文章的目的就是给大家一个清晰的概念,介绍什么是脏数据,然后澄清一些常见的误解,并通过多个不同存储系统的例子来说明,为什么二手磁盘的配置残留不是“脏数据”。这些例子基于主流存储厂商的实际处理方式。需要注意的是,存储技术的具体实现可能因厂商、型号和软件版本而异,建议在实际操作前参考官方文档或咨询专业支持(添加vx: StorageExpert)。

什么是“脏数据”?

在存储系统中,“脏数据”通常指代那些已被修改但尚未持久化到磁盘上的数据。具体来说,它常见于缓存机制中:当数据被写入内存缓存(如写缓存)后,如果这些数据已被更改(“脏”化),但还没有被刷新(flush)到后端的持久存储介质(如硬盘),它们就被称为脏数据。这种机制是为了提升性能——通过缓存延迟写入,系统可以更快地响应读写请求。但如果系统崩溃或断电,这些脏数据可能丢失,导致数据不一致或丢失风险。

在数据库或文件系统中,脏数据可能存在于页缓存(page cache)中,只有通过定期检查点(checkpoint)或同步操作(如fsync)才能安全写入磁盘。在MongoDB等系统中,脏数据指那些被插入或更新但尚未完全刷新的缓存数据。 在操作系统层面,脏内存(dirty memory)代表已更改但未写回磁盘的文件数据。 总之,脏数据本质上是临时状态下的不稳定数据,与数据质量(如不准确或不完整)无关,而是与存储一致性和可靠性相关。

常见误解:二手磁盘的配置残留不是“脏数据”

许多人,尤其是初学者或非专业运维人员,在处理从旧存储系统拆下来的二手磁盘时,会误将磁盘上的残留元数据或配置信息称为“脏数据”。这种误解源于二手磁盘在新系统中往往无法直接使用,而是显示为“foreign”(外来)、“used”(已使用)或其他异常状态,需要特定处理才能重用。

然而,这与脏数据无关。残留配置通常是磁盘上的元数据标签、所有权信息或文件系统痕迹,这些是存储系统为了管理磁盘而故意写入的。例如,旧系统可能在磁盘上标记了所有者(owner)、RAID组信息或加密密钥,这些信息在新系统中被视为“外来”,以防止意外数据覆盖或安全风险。处理这些残留是为了确保兼容性和数据完整性,而不是清除“脏”化的缓存数据。直接将二手磁盘插入新系统而不处理,可能导致系统拒绝识别磁盘或者其他问题,但这不是脏数据的问题——脏数据是运行时缓存现象,而非静态磁盘元数据。

正确理解这一点很重要:存储磁盘不是“即插即用”的消费级设备,它们设计时考虑了企业级安全和一致性。以下通过我们专注的一些存储系统的例子,说明不同厂商对于不同存储系统的处理方式。这些例子显示,使用二手磁盘需要清除或重置配置,但这与脏数据没有一毛钱的关系。另外,对于这些配置数据,在存储系统中都是可以通过命令或者图形界面看到磁盘的状态。然后每种存储操作系统都也提供了对于这种使用过的磁盘的处理方式。

不同存储系统对二手磁盘的处理方式

不同厂商的存储系统对二手磁盘有独特的识别和处理机制。下面列出几个典型例子:

  1. EMC VNX系列
    VNX就是EMC的clariion系统,这个系统是相当的友好,对于二手磁盘的容忍度是最高的。其实就是磁盘中没有记录任何和磁盘唯一性有关的内容数据。从一个存储上拆下来的磁盘不做任何处理直接插上就可以使用,当然,这里没有考虑磁盘质量的问题,比如坏道,比如磁盘固件版本。
  2. Data Domain系列
    如果磁盘是从旧Data Domain系统拆下来的,它在新系统中往往被标记为“foreign”,在disk state中是O来表示。表示磁盘包含旧的文件系统数据或配置痕迹。这时,需要执行“unfail”命令或通过CLI(如disk unfail)来重置磁盘状态。foreign状态是Data Domain的保护机制,不是脏数据问题——它只是提示管理员存在潜在的旧元数据。
  3. Isilon(PowerScale)系列
    二手磁盘在新Isilon集群中可能显示为“used”状态,这表示磁盘已被旧系统“占用”。需要通过CLI命令(如isi device)格式化后使用。但处理后磁盘即可正常加入集群。这与脏数据无关,而是Isilon的群集管理协议的一部分。
  4. EMC VMAX系列
    VMAX对二手磁盘的要求也是最小的,不需任何特殊处理即可重用。系统支持数据擦除服务(如Data Erasure)来彻底清除旧数据,但如果磁盘只是更换replace,VMAX的架构允许无缝整合,而不会触发foreign或其他异常。其实VMAX对于一个新的磁盘加入到磁盘阵列是由无数的检查和处理步骤的,更换过vmax磁盘的人都知道,会有很多的procedure,做很多的检查和处理。
  5. NetApp FAS系列
    FAS系统要求清除remove磁盘的“owner”信息才能重用。如果不处理,二手磁盘会被视为外来,无法加入聚合(aggregate)。通过CLI命令如“disk remove_ownership”或“storage disk assign”来移除旧ownership。这是一个标准过程,确保磁盘成为spare(备用)状态,而非脏数据清理。
  6. NetApp E-Series系列
    E-Series更注重安全,尤其是全磁盘加密(FDE)磁盘。重用时需要清除datastore或使用Secure Erase功能擦除旧配置。如果不清除,插入一个新磁盘有可能会导致控制器重启,或者看到系统中有foreign的volume出现。但这与脏数据无关,而是为了符合数据安全标准。
  7. Dell SC(Compellent)系列
    Dell SC存储会将来自其他系统的磁盘标记为“foreign managed”,表示磁盘曾被另一个存储中心管理。需要通过cli 命令行来清除 foreign配置,否则assign到disk folder中。这是一个保护措施,防止跨系统数据冲突,但处理后磁盘即可正常运作。

写到最后:基本概念很重要

总之,存储磁盘的二手重用确实需要特定步骤来处理残留配置,但这不是“脏数据”的范畴。脏数据是动态缓存问题,而磁盘配置残留是静态元数据管理。理解这些基本概念和区别,能帮助我们运维人员更高效地维护和管理存储系统。

另外,任何一个厂家的存储系统其实都提供了一套手段去识别和处理二手磁盘,是否有元数据保留,通过命令行都是可以看到的,如果有,也可以通过命令行去处理的。而不是对于任何不知道背后原因的问题,都归咎到“有脏数据”这样简单的箩筐里。

http://www.dtcms.com/a/339542.html

相关文章:

  • uniapp 5+App项目,在android studio模拟器上运行调试
  • 光学件加工厂倚光科技:陪跑光学未来力量
  • 算法——质数筛法
  • 强化学习-CH3 最优状态值和贝尔曼最优方程
  • Spring Cloud——服务注册与服务发现原理与实现
  • 零基础从头教学Linux(Day 15)
  • sfc_os!SfcValidateDLL函数分析之cache文件版本
  • “R语言+遥感”的水环境综合评价方法实践技术应用
  • 告别 Dify 工作流,让 NL2SQL 落地更直接
  • 【动态规划:路径问题】最小路径和 地下城游戏
  • JCTools Spsc:单生产者-单消费者无锁队列
  • 使用 Map 存储值和使用对象object储存的区别
  • 18.web api 9
  • C++高频知识点(二十七)
  • three.js学习记录(第三节:平面几何体BufferGeometry)
  • ADSP-21565开发板和ADSP-21569开发板的底板设计区别
  • ComfyUI 里的 Prompt 插值器(prompt interpolation / text encoder 插值方式)的含义和作用!
  • 通信方式:命名管道
  • nuc设置脚本开机自启动
  • 9.Ansible管理大项目
  • 实现LoRa通信与低功耗流程(无SPI中断)
  • Pegasus,HBASE,Redis比较
  • UML常见图例
  • 源代码部署 LAMP 架构
  • C++小游戏NO.1游戏机
  • 通过分布式系统的视角看Kafka
  • Gemini CLI 最近版本更新说明(v0.1.17~v0.1.22)
  • pyecharts可视化图表K线图_Candlestick:从入门到精通 (进阶版)
  • 技术分享:跨域问题的由来与解决
  • AP6275S AMPAK正基WiFi6模块方案与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