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 结构化输出(大模型的封闭与开放)
目录
写在前面
一,大模型与外部世界
1.1 打破知识的“保质期”:拥抱实时信息
1.2 从“知道”到“做到”:赋予模型行动的能力
1.3 弥补“智商”的短板:应对精确计算与专业任务
1.4 接入私有知识:打造专属的“最强大脑”
二,大模型连接外部世界的方式
2.1 API 接口:最基础的 “数据管道”
2.2数据库直连:深度挖掘 “结构化知识”
2.3 工具调用:给大模型 “装上手和计算器”
2.4 爬虫与网页解析:从互联网 “抓取公开信息”
2.5 硬件接口与物联网(IoT):连接物理世界的 “感官神经”
2.6 人工反馈与知识更新:通过 “人类协作” 优化连接质量
写在前面
如果你觉得大模型只是一个聪明的聊天机器人,一个知识渊博的“书呆子”,那可能说明你还没见识到它真正的潜力。一个与世隔绝的大模型,就像一个被困在瓶子里的精灵,空有一身强大的魔法,却无法真正施展。它知道“光年”的定义,却不知道昨天发生了什么新闻;它能写出优美的代码,却无法帮你预定一张回家的机票。
总的来说,大模型(如GPT、Claude等)虽然拥有强大的语言理解和生成能力,但它们本质上是静态知识库:
-
训练数据是过去的快照,无法实时更新
-
无法访问用户的设备、传感器或互联网
-
缺乏感知能力(看不见、听不到、摸不着)
这就导致它们在面对实时性、个性化、交互性需求时显得力不从心。
我们需要从封闭系统走向开放智能,如实时获取信息,感知现实世界,执行任务与控制设备等。